被刪除文件恢復原理

From: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407120904402.html

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文件在磁盤上的存儲就像是一個鏈表,表頭是文件的起始地址,整個文件並不一定是 連續的,而是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連接起來的。要訪問某個文件時,只要找到表頭就行了。刪除文件時,其實只是把表頭刪除了,後面的數據並沒有刪除,直到下一 次進行寫磁盤操作需要佔用節點所在位置時,纔會把相應的數據覆蓋掉。數據恢復軟件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所以,就算你誤刪了文件之後又進行了其他寫磁盤操作, 只要沒有覆蓋掉那些數據,都是可以恢復的。想當年,馬甲爵同學作案之後爲了隱藏行蹤,把自己的硬盤格式化了N次,但還是被警察叔叔用專業恢復工具找到了蛛 絲馬跡,並最終確定了他的去向,將其抓獲。

文件之所以能被恢復,須從文件在硬盤上的數據結構和文件的儲存原理談起。新買回的硬盤需分區、格式化後才能安裝系統使用。一般要將硬盤分成主引導扇區、操作系統引導扇區、文件分配表(FAT)、目錄區(DIR)和數據區(Data)五部分。
在文件刪除與恢復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文件分配表”的“目錄區”,爲安全起見,系統通常會存放兩份相同的FAT;而目錄區中的信息則定位了文件數據在磁盤中的具體保存位置——它記錄了文件的起始單元(這是最重要的)、文件屬性、文件大小等。
在定位文件時,操作系統會根據目錄區中記錄的起始單元,並結合文件分配表區知曉文件在磁盤中的具體位置和大小。
實際上,硬盤文件的數據區儘管佔了絕大部分空間,但如果沒有前面各部分,它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人 們平常所做的刪除,只是讓系統修改了文件分配表中的前兩個代碼(相當於作了“已刪除”標記),同時將文件所佔簇號在文件分配表中的記錄清零,以釋放該文件 所佔空間。因此,文件被刪除後硬盤剩餘空間就增加了;而文件的真實內容仍保存在數據區,它須等寫入新數據時才被新內容覆蓋,在覆蓋之前原數據是不會消失 的。恢復工具(如FinalData等)就是利用這個特性來實現對已刪除文件的恢復。
對硬盤分區和格式化,其原理和文件刪除是類似的,前者只改變了分區表信息,後者只修改了文件分配表,都沒有將數據從數據區真正刪除,所以纔會有形形色色的硬盤數據恢復工具。
那麼,如何讓被刪除的文件無法恢復呢?很多朋友說,將文件刪除後重新寫入新數據,反覆多次後原始文件就可能找不回啦。但操作起來比較麻煩,而且不夠保險。
因此,最好能借助一些專業的刪除工具來處理,例如O&OSafeErase等,可以自動重寫數據N次,讓原始數據面貌全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