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最牛的辭職信+出師表

尊敬的領導們: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雖出自古書三國,吾以爲對當今之事亦有裨益。
     今,天下遭遇百年經濟危機,試看全球經濟形勢,可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衆廠商、工人、民工皆叫苦連天,司某人有感於此,不禁聯想自身處境,不勝傷悲,嗚呼哀哉!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貧寒,躬耕於魯北濱州大地,苟全性命於當世,不求聞達於富貴,但求溫飽以殘喘。然現實殘酷之至,司自去歲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載有餘,
幾度春秋幾度冬夏,時光流逝過三百餘個日日夜夜。想當初,餘本一意氣少年,年少輕狂,夢想飛揚,欲於本社大展抱負,一則爲集團增光添彩,二則爲己身加衣增食,兩全其美
之策,豈不爽哉?惜,一年光陰,吾不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澀,債臺高築,節衣縮食,杜絕聚會。
     衆朋友離去者,有之;鄙視者,有之;唾棄者,有之。皆因司某昔日之優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錢竟是基礎工資、崗位津貼以及誤餐補助相加之結果
……衆友雲:“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爲?”餘汗顏,餘何嘗不想多整幾兩紋銀,上對的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空氣;然而,餘出身農家,是苦皆能食
,是事皆能忍,只可惜終究徒勞無功,雖兢兢業業終究溫飽都不得解決,今面容竟呈老態龍鍾之相。何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故猶如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然無奈
唯有餓死圈中……
     司雖不才,不敢以千里馬自居,然自知亦不是一庸者。人之立於當世,需一技之長,司某自視甚低,不敢自稱滿腹經綸,然應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話下;然,一載以來,每每捫
心自問,無不捶胸頓足,幾欲灑淚襟前。何也?漫漫長夜,孤枕難眠,輾轉反側,陋室憶昔,每日之工作唯“清潔”二字……即打掃房屋若干、倒水端茶、虛僞客套,周旋於各所
謂領導之間,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兢兢業業,誠惶誠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嘆,何等悲哀!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年華如水,倏忽間春夏秋冬四季已輪迴三百六十度。茫然回首,所得幾何?所失幾何?今不得不略作盤點:所得——物質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
月六百,後九月每月九百,區區數千一年來不夠司某解決溫飽,更何談穿衣遊玩,過品質生活;精神上:備受打擊煎熬,一年來新掌握一技之長,即打掃衛生,司某好歹一堂堂男
子漢,本科畢業生,其不才之至,亦不應淪爲清潔工之列,故使其當年年少輕狂之心瞬間蒼老,再無活力;一載以來,司某唯唯諾諾,伺候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其所求,僅每日溫
飽問題,然隨物價飛漲,此問題之解決亦不可得。所失——失去了時間、浪費了青春、耽誤了大好年華、愧對父母兄姐、做人尊嚴消失殆盡……
     然,何以堂堂風華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壓抑之至,努力堅持到如今,唯一原因:在等待傳說中衆人期盼的漲工資之事而已。實在可憐,怪司某年幼無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終究
未果;司某一年來生活所需之數千外債亦無望償還,故司某人頓悟:此處系年輕人之墳墓也,唯一功能即埋沒夢想、埋沒青春、消磨鬥志、耗費光陰,如是而已。故,頓悟之司某
人今決定不應消磨於此,做出選擇的時刻已到來。
     話說天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處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繼續打擾貴處,既不能兩惜,何不兩離,從此,彼此相忘於江湖!以決絕的姿態!
     今懇請開明之領導准許卑微無能之員工司辭職,不勝感激!
     畢!

 

中國的出師表
前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爲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羣疑滿腹,衆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僞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爲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