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接受模型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在1989年在理性行爲理論和計劃行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提出技術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對計算機廣泛接受的決定性因素做一個解釋說明。技術接受模型提出了兩個主要的決定因素: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用以反應一個人認爲使用一個具體的系統對他工作提高的程度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用以反應一個人認爲容易使用一個具體系統的程序。

技術接受模型(參見圖1)認爲系統使用是由行爲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決定的,而行爲意向由想用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和感知的有用性共同決定,想用的態度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決定,感知的有用性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變量共同決定,感知的易用性是由外部變量決定的。外部變量包括系統設計特徵、用戶特徵(包括感知形式和其他個性特徵)、任務特徵、開發或執行過程的本質、政策影響、組織結構等等,爲技術接受模型中存在的內部信念、態度、意向和不同的個人之間的差異、環境約束、可控制的干擾因素之間建立起一種聯繫。
這裏寫圖片描述
Davis 等人隨後又提出了改進的科技接受模型,改進後的模型分爲事前模型和事後模型兩個階段。當消費者初次使用信息系統時,使用信息系統的行爲意向由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決定;再次使用時,行爲意向只受感知有用性的影響,感知易用性通過影響感知有用性而間接影響行動意向。即感知易用性對消費者初次使用信息系統時影響很大,再次使用時影響減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