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壓力測試時監控服務器Linux的資源情況

轉自:http://blog.csdn.net/marising/article/details/5160210


在進行負載測試(Load Test)是要監控服務器的CPU、內存、磁盤、網絡的情況。如何監控Ubuntu的情況呢。

    1、安裝rstatd,sudo apt-get install rstatd,如果無法apt安裝,可以下載安裝。

    2、啓動rpc.rstatd

   查看是否正常啓動,用如下命令
   rpcinfo -p

   [root@localhost ~]# rpcinfo -p
   program vers proto   port
    100000    2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2   udp    111  portmapper
    100024    1   udp    676  status
    100024    1   tcp    679  status
    100001    3   udp    691  rstatd
    100001    2   udp    691  rstatd
    100001    1   udp    691  rstatd

    3、在LoadRunner Controller的run界面中,添加System Resource Graphs下的Unix Resource,在Unix Resource圖上右鍵Add Measurements,然後點擊Add,填寫ip如192.168.1.99,默認只有三個指標,在下面的Add中可以添加其他指標。

    4、下面說一下各種指標的情況

 

CPU指標

  • Average load
    上一分鐘同時處於“就緒”狀態的平均進程數,< CPU個數 * 核心數 * 0.7
  • CPU utilization
    CPU 的使用時間百分比,如果在75%以上,則可以考慮換CPU了
  • Swap-in rate
    正在交換的進程數 
  • Swap-out rate
    正在交換的進程數
  • Context switches rate
    每秒鐘在進程或線程之間的切換次數
  • System mode CPU utilization
    在系統模式下使用 CPU 的時間百分比
  • User mode CPU utilization
    在用戶模式下使用 CPU 的時間百分比
  • Interrupt rate 
    每秒內的設備中斷數 

內存

  • Page-in rate 
    每秒鐘讀入到物理內存中的頁數
  • Page-out rate 
    每秒鐘寫入頁面文件和從物理內存中刪除的頁數 
  • Paging rate 
    每秒鐘讀入物理內存或寫入頁面文件的頁數(通常Linux是4KB),如果持續在幾百,可能要加大內存了
LoadRunner採集的數據中,內存的使用情況是沒有的,可以裝sar,然後用sar來觀察:
可以使用該命令sar -n DEV -u -r 3 120 > perform.log
這個命令3秒採樣一次,共採樣120次 360秒=6分鐘,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 3 和 120 這兩個值。perform.log是保存的文件名

 

磁盤

  • Collision rate
    每秒鐘在以太網上檢測到的衝突數
  • Disk rate 
    磁盤傳輸速率,是指硬盤讀取數據的速度,單位通常爲兆字節每秒(MB/S)

網絡

  • Incoming packets error rate 
    接收以太網數據包時每秒鐘接收到的錯誤數 
  • Incoming packets rate 
    每秒鐘傳入的以太網數據包數 
  • Outgoing packets errors rate 
    發送以太網數據包時每秒鐘發送的錯誤數 
  • Outgoing packets rate 
    每秒鐘傳出的以太網數據包數

pps是

以太網傳輸最小包長是64字節。包轉發線速的衡量標準是以單位時間內發送64byte的數據包(最小包)的個數作爲計算基準的。

對於千兆以太網來說,計算方法如下:
1000Mbps/((64B+8B+12B)×8bit)=1.488095pps
說明:當以太網幀爲64Byte時,需考慮8Byte的前導符和12Byte的幀間隙的固定開銷。
在以太網中,每個幀頭都要加上了8個字節的前導符,前導符的作用在於告訴監聽設備數據將要到來。然後,以太網中的每個幀之間都要有幀間隙,即每發完一個幀之後要等待一段時間再發另外一個幀,在以太網標準中規定最小是12個字節,然而幀間隙在實際應用中有可能會比12個字節要大,在這裏我用了最小值。每個幀都要有20個字節的固定開銷。(另外這20字節的信息是不能通過抓包軟件抓下來的)
因此一個全雙工線速的千兆以太網端口在轉發64Byte包時的包轉發率爲1.488Mpps。

以下是常用以太網端口的包轉發率:

1、萬兆以太網:14.88Mpps
2、千兆以太網:1.488Mpps
3、百兆以太網:0.1488Mpps

4、十兆以太網:0.01488Mpps(14.88Kpps)

另附:

查看os系統塊的大小

[root@dg1 ~]# tune2fs -l /dev/sda1 |grep 'Block size'
Block size:               4096
[root@dg1 ~]#

查看os系統頁的大小

[root@dg1 ~]# getconf PAGESIZE
4096
[root@dg1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