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檢查的意義(轉)

EEG是腦細胞功能變化的標誌,能反映腦性疾病時腦功能障礙與否,但不能反映其疾病程度。一份正常EEG並不總是意味着腦功能正常,一份異常EEG、並不一定意味着腦功能異常。一種腦性疾病可產生多種形態的EEG異常,一種EEG異常可由多種腦性疾病引起。因此必須結合臨牀和其他檢查,EEG才能在診斷上起參考作用。

一般刺激性腦性病變可出現快波、棘波,抑制性腦性病變可出現慢波。
EEG對顱內佔位病變有定位價值,但不能定性。EEG對癲癎的診斷和分類最有價值,由於癲癎是腦細胞陣發性過度發電所致,這種癎性放電EEG上表現爲發作期、發作間期陣發性棘波,尖波,棘慢、多棘慢波等,其中高波幅陰性棘波及高峯失律尤其有特徵性意義,癲癎時亦常出現陣發性高波幅慢節律,因而高慢波必須結合臨牀加以判斷。

因此EEG對癲癎的診斷、分型、定側、定位、估計預後、判斷療效及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停藥前ECG必須正常化。對某些特殊類型癲癎或假性發作,同步作錄相、視頻/腦電圖,更有它突出的意義。癲癎的EEG陽性率達70%,誘發後可提高到90%,但陰性不能排除癲癎的診斷,尤其是發作間歇期較長者,增加複查次數可提高陽性率。必須注意3%~5%正常小兒可出現普遍性慢波或竈性小棘波(small spike sharp,sss)、棘慢波假-陽性(false positive),但追蹤複查大多轉爲正常。無臨牀發作僅EEG檢出棘波稱臨牀下發作(subclinical seizure),一般追蹤複查無特殊意義。EEG有睡眠頻發性棘波放電伴認知障礙,稱準發作(semictal seizure)。同步Video-EEG:證實癲癎尤以局竈性發作繼發性全面性發作(sGTCS)最常見(70%),有助於鑑別真性癲癎與生理性、心因性假性發作。全新全數字高精度視頻監測腦電圖,它是繼常規腦電圖、睡眠腦電圖、動態腦電圖後的第四代升級產品。它利用高清晰度錄像設備錄下患者活動情況,包括癲癎發作情況,可與同期的腦電圖同步記錄,抗干擾能力強,廣泛適用於所有疑似癲癎病患者,特別是不合作的嬰幼兒,發作多樣、發作頻繁或久未確診的難治性癲癎病患者。對癲癎的診斷、分型、癲癎外科治療的術前評估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