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華科金融女清華計算機

寫在前面:
2009年7月7號,考完日語二級後回家休息了2天便回到學校,開始了考研的複習.最後我的4們成績中有2門都是77,四門總共五個7,凡是帶7的都是考得不怎麼好的,還是很邪門的..建議學弟學妹們不要在7月7號開始複習!(哈哈,小小迷信一下…)
大家可能會疑惑,爲什麼一個金融專業的女生會跨專業考計算機工科的研究生,其實這也是無奈,大三時我到武漢一家金融機構實習,發現金融這個行業的核心職位幾乎被幾大財院和所謂的京滬四大名校壟斷了,華科金融的學生畢業大多隻能去一些國有銀行慢慢做,而且聽學姐說工資很可憐,於是我就想起了進入IT行業,畢竟當年的高考第一志願是華東某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我的分數:總分423英語77 政治77 數學137 計算機基礎綜合132

時間分配:政治大概佔20%,數學30+%,專業課40%,英語10%,最後還是覺得花在政治上的時間太多,實際上政治的成績還是很靠運氣的,選擇題多練練就行,不必花太多時間..

我的基礎:
1.政治大家都一樣,從0開始.
2.英語一直不錯,之前曾花了2個多月準備高級口譯,雖然最後口試掛了,但是練筆試的時候閱讀和單詞上花了些功夫,所以考研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花什麼時間複習英語..
3.數學基礎不錯,大學期末考線代是滿分,概率論96,數分稍差80左右…
4.專業課由於是跨考,基本上是從頭開始…

 考研,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不管過去基礎如何,只要好好抓住這半年時間,就一定能考上…寫這些不是爲了炫耀大學成績,只是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長處來進行時間上的分配.因爲我專業課是從頭開始,所以花去了大量的時間,那些不跨專業的人就可以將時間挪到數學和英語上..但是不管你時間怎麼分配,千萬不要偏科..從小考試考到大,我的每一門也許都不是很高,但我的總分總是很高,因爲我從來不偏科..這是考試的一種戰略,在所有科目都能達到中等的基礎上,再挑自己喜歡的一到兩門拔高,這樣總分自然就上去了.有些科目就算再不喜歡,也要保證自己能拿到一個保底分.因爲你把一門你不喜歡的課從40分提高到60分要比你把一門你喜歡的課從60分提高到80分要容易得多.考研時間緊迫,所以要把功夫用在刀刃上.畢竟最後決定你是否能進複試的是你的總分而非單科成績.

書籍及視頻音頻:
英語:
前面已經說過,英語上花的時間較少,單詞書都沒買,只在網上下了新東方單詞的配套音頻和Smart詞彙記憶組羣,放在mp3裏,在吃飯走路的時候聽,大概過了2遍,沒多少不認識的單詞..
閱讀買了一本張錦芯的閱讀200篇,剛開始還想着每星期做幾篇,但最後沒堅持下來,一共大概做了七八十篇的樣子..其實這些閱讀和真題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題目要麼很簡單,要麼超難.我做真題的時候每篇最多錯2個,但做這個閱讀的時候有時甚至全錯…問過買其他閱讀書的同學,情況也是一樣,考研閱讀的難度還是很平穩的,每篇超難的題最多一道(當然今年可能有點變態),而市面上的閱讀書都有難度不穩的毛病,所以我也不推薦書了,大家隨便買本就行,只是不必太注重做的結果..
真題買的是張劍的黃皮書,十年真題的解析,還送24年真題的試卷..盜版的十塊錢,還是蠻不錯的…
作文隨便買本背背就行,我用的是新東方的..
我學英語也是很隨性的,平時愛看點美劇+電影,去年有一個月天天在滬江上做過voa和bbc的聽寫,所以語感不錯..閱讀基本憑感覺..
政治
在政治上花了太多時間,結果成績與付出太不成正比了…想想就傷心….
紅寶書是必買的,建議大家不必再買其他教材了,就把紅寶書摸透就行,其他教材也是根據紅寶書來的,我也買了序一,但最後是一個字沒看..還好是盜版,沒浪費多少錢..紅寶書我大概過了4遍…
序二序三序四我都買了..序二選擇題答案沒解析,做的一頭霧水,滿心以爲後來的衝刺班會講,結果盡挑那些簡單的題講..難題都跳過…建議大家不要買..我還買了一本肖秀榮的1000題,講解很詳細.推薦一下…這兩本都只做了選擇題,最後我的選擇題還是不錯的,扣了7分,不知道爲什麼大題扣了那麼多分..大概是字寫得不好吧..
最後買序三是因爲它便宜,也確實要買一本時政的書,就買了它.總的來說還行吧…
序四和肖秀榮的四套題貌似是必做的,也沒感覺有多好,只是最後要找幾套卷子做着練練感覺,掌握下時間..建議大家有空還是做做吧..
最後還在網上下過風中勁草的電子書,把400多頁的紅寶書濃縮成200頁,上面畫的花花綠綠的重點和可能的出題形式(單選多選大體之類的),感覺還可以,沒有盜版,還只能網上買.經濟有限的同學可以下電子書然後在紅寶書上勾下..衝刺階段還看過一些時政和考點濃縮的書,都是電子書,不記得名字了…
剛剛想起來我也做過考試精析,(前三年的真題解析)大家可以看看,摸清考試規律之類的…
至於音頻也是聽了很多..哲學推薦張俊芳和徐之明的..雖然很多人說張講課想教小孩子,但個人感覺她條理很清晰.而且一般我都是下到mp3裏趁走路吃飯的時間去聽的,聽別人的課都會走神,最後忘得一乾二淨,聽她的最後總還是有點印象.她的強化和衝刺都聽了.徐之明的哲學和政經講的還不錯,尤其是政經,貌似只有他講的還可以把..講話很幽默風趣,時不時的一個冷笑話,長的也很搞笑,拿他來調劑一下考研生活也是不錯的..
史綱推薦陸偉明和汪雲生的,兩人講的內容都差不多.條理很清晰,只是重點勾的太細,連人名都要你背下來,貌似最後是沒有考到這麼細的..
思修和法基推薦楊澤海和蔣中庭的,楊的法基講的好,說話很搞笑,蔣的思修講的好,人長的搞笑,各有千秋吧!
時政是幾乎所有人的都聽了,張俊芳,徐之明,任汝芬,肖秀榮,推薦肖秀榮的..
所有科目都不推薦任汝芬的..基本是照書念,人老了還吐詞不清.本來他人老,我說話應該客氣點的,但是生平最討厭誤人子弟的老師,大家千萬別聽他的,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看書!
數學
幾本推薦的教材,課後習題解答,我只做了一遍.定理的證明之類的,也認認真真看過一遍.
複習全書推薦李永樂的吧,我做了2遍(第一遍做了大概2個月,做的比較辛苦,不會的題還是很多的..一般都是做完後覺得有意思的題會接着在腦子裏面回想一下證明方法..第二遍20天左右,這時候就主要是總結同類題型的解題方法了..).後來也做過陳文燈的,做到一百多頁就不想做了.感覺他的題目要麼超難,要麼超簡單(不過有可能是我做過李的以後才做的陳的,所以更習慣李的套路纔會有此感覺吧!)線代和概率還是推薦李的…陳書上微分方程的算子法和求積分的那個表格法還是值得一看的,不過今年好像沒什麼用處..
然後就是經典400題,還蠻經典的.. 剛開始要將近4個小時才做完一套,但基本上每套都能拿130吧..
超越135分,如果複習全書用的是李的,就不用買超越135了,題目基本差不多,做了2遍全書以後, 135上不會的題貌似沒多少..把全書多做幾遍就行
真題是李永樂的,推薦一下,因爲他是把每一種題型都放在一起,前面是卷子,後面的解答相當於是專題的形式,把每一年考過的同一類型的題放在一起..最後沒時間,想臨時抱佛腳的同學可以買來當總複習..
最後的試卷用了起航最後五套題和合工大五套題(網上下的)..
數學沒看過視頻..數學就是多練,沒什麼捷徑可走..
計算機
教材和習題集就是網上推薦的(網絡的習題聽說不好,沒買)..組成時白中英的和唐朔飛的都看了,白的是在圖書館借來看看的…推薦唐的吧,白的上面有些錯誤.數據結構還買了一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算法與數據結構考研試題精析>>,就是傳說中的1800題..嚴蔚敏的配套習題集後面答案不全,但是今年的算法題是從上面出的,所以買不買大家看着辦吧….教材和習題每一本都看或做了2遍以上.
最後買了復旦出的基礎綜合,看了3遍以上吧..裏面有很多教材上沒有但卻滿有用的東西..比較適合我這種以前什麼都沒學過但又沒時間多看幾本教材的人..網絡沒買其他習題,幾本是看的這本書後面的題….衝刺卷子用的是原子能的模擬題.題目很簡單,有些錯誤,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模擬題都有這個毛病,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好點…
最後就是09年的真題,考前拿來練兵…
視頻也看過很多,從頭開始學的.計組大三上看過吉林大學劉子良的,當時看的一頭霧水,其實什麼也沒記住.考研期間看了羅克璐的,感覺不錯.數據結構看的石油大學的,講的很細緻,但不是很深入.感覺數據結構還是要多練,把1800題做兩遍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操作系統看的是吉林大學的,女老師講的,印象中還可以.最後又下了08年文都的強化班和09年的衝刺班和10年的基礎班.爲了省時間,用kmplayer看,所有視頻都是加速到200%,我一般聽課也都喜歡聽語速快的…
主要視頻音頻電子書來源爲知識寶庫和共享天下.兩個都是要積分的論壇.賺積分也很辛苦,呵呵….
剛開始學專業課的時候是很辛苦的,計組的那幾個原碼補碼乘除法之類的看視頻都看了五六遍,數據通路更是一遍遍的看,基本是剛開始做題是一題也做不出的,每次看完答案以後,會馬上把答案在默寫一遍,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回頭看的時候,發現自己又忘了,於是再看答案再默寫…如此反覆多次…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學計算機,還好最後堅持了下來..所以剛開始覺得吃力的同學不必擔心,多看幾遍,多做些題,慢慢會好的…
複習進度
考研的第一步,就是給自己定個目標,從總分到單科,再到單科裏的每一門,每一道大題需要拿多少分,把大的目標劃分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後各個擊破.如果要考個好學校,英語和政治要保證70+,數學和專業課130+,這樣總分就能上400,基本上夠了.目標不要定的太低,對自己嚴格一點總沒有壞處..然後就要做出複習計劃,從每個月的計劃,到每個星期的計劃,再到每天的計劃..每次完成了計劃我都會獎勵自己一部電影,呵呵..沒完成的話也沒關係,根據自己的進度再對計劃做進一步的調整..
大概的進度,記的不是很清楚..爲了賺分,曾經在共享天下開了日記帖,後來有分了就沒再寫了,大家可以參考下: http://www.kaoyansky.cn/thread-612382-1-1.html
打基礎:
7月7日到7月31日:
數學教材看完一遍,數分大概16天,線代5天,概率4天,好像這期間每天都是數學,沒看其他的..呵呵,我做事情就是喜歡一氣呵成
8月1日到8月31日
這個月主攻的專業課,基本上每天有七個小時是在看專業課的..
操作系統書看完,習題未做.組成書看完,習題做完,網絡書看完,數據結構書看完,習題未做.數學把全書的高數做完..
這期間的作息大概是:
7:00起牀
7:30–11:00自習室
11:30—14:30 吃完飯回寢室看專業課視頻
14:30—9:00 自習室 中間去吃個晚飯
到9點去跑下步,回到寢室後再看下視頻,到11點睡覺.
這期間平均每天應該有10個小時學習時間..
暑假這兩個月是學習效率最高的兩個月,又沒有其他的煩心事,自習室也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兩個月打好基礎..

鞏固階段
9月1日—9月31日
政治過完一遍,操作系統習題,白中英的計組, 數據結構配套習題做完,數學把全書看完了..
10月1日到10月31日
陳文燈的全書看了100頁便不想再看了,把李永樂全書看第二遍,看完高數.400題做了4套. 專業課把數據結構1800題看完,操作系統,網絡,組成原理又過了一遍,綜合指南看完一遍.政治的音頻資料基本聽完.紅寶書過完第二遍.
11月1日—11月31日
李永樂全書第二遍看完,400題做完,超越135看完.政治序二做完.複習全書又看了一遍,專業課再過一遍..英語開始做真題..
這段時間的時間分配:
早上 3個小時數學
中午 2個小時政治
下午+晚上 5個小時專業課
晚上 1-2小時政治或英語

衝刺階段
12月1日—1月8日
這期間基本上就是做卷子了,早上起牀後背背英語作文,然後做數學卷子. 數學做的真題,基本是按照考研時間來做.然後做了啓航最後五套題,合工大五套.專業課這期間就是把做錯的題掃掃,主要是看復旦的那本全書,做原子能的卷子.政治把肖秀榮的1000題做完,紅寶書,衝刺班音頻,時政.英語還是真題.
作息:
7:30起牀
8:00—11:00 做數學卷子或看專業課
12:00—14:00 看看政治或睡午覺或聽衝刺班音頻
14:00—17:00 做專業課或英語卷子或看書
17:30—21:30 背背英語作文,做政治選擇題
回寢室後看看政治電子書..
建議大家最後一個月還是做卷子培養感覺..政治可以放放,英語.專業課和數學應該早點開始練習,找感覺,把握時間..
大概就是這幾個月的複習進度.每天的作息並沒有完全按照上面寫的來.每天發呆,午休大概要用的2-3個小時.平均每個星期要看2-3不電影,3集美劇,有時候鬱悶了心情不好甚至一整天都在看電影,然後第二天非常內疚,加倍努力….每個月回家1-2天,什麼也不幹,最多的一次重感冒回家一星期….但是平均算下來,每天8個小時學習時間是有的..
關於計算器:
當時看網上推薦過一款卡西歐991計算器,說是考研必備,可以算定積分,三階的矩陣運算,極限…花了100塊在網上買了一個,這是考研期間最大的一筆投資…確實還蠻好用的..但考數學的時候監考老師說不能用.搞得我當時巨鬱悶…出來以後問同學,有兩個同學又是可以用的.估計是要看監考老師的,所以買不買大家自己選擇吧…當天下午的專業課卻是可以帶計算器的,我用它算的十六進制->二進制的轉換(計組的地址變換題)算是節省了點時間,沒白買….
關於複試
複試要比想象的簡單..筆試我考的MM和AI,在網上下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堂聽了,歷年真題做下,基本可以搞定..只是那個直方圖,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機試大概練了兩個星期吧,杭電acm的課件看完,題大概練了70多道,後來才知道北大也有acm,但只練了2題就收拾行李上北京了..感覺還是歷年真題比較重要,大數的題是年年都考,,可以帶紙質材料,如果帶了的話,母函數的那題應該也是沒問題的,可惜當時不知道,那道題研究了一個多小時.還好最後20分鐘靈光一現,編輯調試通過..想想自己還是蠻幸運的…至於面試,也沒什麼大問題..沒有專業問題…一進去,自我介紹,完了那老師就說我初試也不錯,上機也不錯,問我機試是怎麼練的…然後就問我爲什麼轉專業,我同學都去了哪些部門..雜七雜八的扯了一下..然後就問願不願意去工程,去深圳(很多人發短消息來問我怎麼答的,所以直接在這裏寫出來吧,兩個我都答的不去..)..之後拿一段英語先念一遍,再翻譯..我學過高口,所以沒什麼問題..譯完了老師又說了句不錯,然後就讓我回家把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多補補…出了教室我就知道,我已經圓了我遲到四年的清華夢….
關於偏科
聽說過很多總分很高卻單科沒過線,最後被刷的..同學都對這種人非常同情,但我卻覺得我要是導師,絕對不會要這種人..明明總分很高,說明智商不低,卻單科很差.這不僅僅是哪一門差的問題,而是不顧大局.性格上的缺陷,這樣的人大多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無法容忍…我可以說我還是蠻有個性的人,學了四年的經濟,對中國的經濟,財政政策之類的也有諸多不滿,對政治也是極端厭惡…但是爲了考研,還是要天天歌頌共產黨…我承認我勢利,既然要考研,就是圖個功名,又何必裝清高.要成就夢想,就必須妥協,並且在這種妥協中重新找到通向理想的道路,這纔是智者所爲.那些偏科的人,無法去學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這些人多半是驕縱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全大局的人.試問這樣的人,將來做項目的時候會不會沒有團隊精神,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會不會全憑個人喜好做事,用人唯親?如果這種性格不改變,將來能夠走多遠,我不得而知…
也許我這樣說,有點以偏概全.不過那些因爲偏科而導致考研失敗的人,真的應該重新回頭來審視自己的個性.考研考的,不僅是智商與勤奮,還磨練一個人的性格..如果有偏科的人,建議去找本經濟學原理的書看看,學學什麼是邊際成本最小化,邊際效用最大化..對將來有好處的!
學習的路上沒有捷徑
每個人都是喜歡走捷徑的,但其實學習的路上沒有捷徑..
就好像數學,以前上課的時候,我總是跟不上老師講的,不是因爲我反應慢,而是喜歡較真..每一步都要弄懂了才能接着往下聽..其他的同學也許一個定理背下來就OK,但我必須把證明看懂背下來,知道定理是怎麼來的.最後也許證明全部都忘記了,以後也是直接用定理.以前一直覺得這樣很浪費時間.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看,也許正是這樣,在無形之中鍛鍊了我的能力,因爲畢竟定理的證明方法往往是最經典的..
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你以爲是捷徑的,其實是條死衚衕,你以爲前方會充滿荊棘,最後卻是捷徑…….
用夢想做支撐
每年我們院都有很多考本校卻沒考上的人,身邊也有很多因爲好學校難考而選擇差一點的學校,結果卻沒考好的人,很多人覺得是因爲他們都覺得本校好考,所以掉以輕心,沒有認真複習..我卻覺得,是因爲他們放棄了夢想…選擇一個不怎麼好的學校,心裏總是想着就算考上了也就那麼個破學校,有什麼用?於是就失去了動力…考研的路上,不要貪便宜,圖舒服…有夢想做支撐,才能飛得更高,走的更遠…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學校,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我的建議是:跨考吧!有夢就要追,人生不要留遺憾..要讀,就讀最好的學校,要學,就學自己喜歡的專業…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唯有志存高遠,方能篤行不倦!
已經發生的事情,永遠是對的
也許你現在考研失利,準備明年再考,也許你大學荒廢了三年,最終覺悟要用考研來證明你的實力…人生沒有時間去後悔, 已經發生的事情,永遠是對的…把過去的失敗當成一個契機,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你會發現,失敗是一筆財富…
勵志電影
呵呵,電影美劇一直是我的精神食糧,再忙的時候也要抽時間看電影…整個考研過程中,看的電影不下百部,多半都是國外的…以前一直喜歡看動作片,不過考研期間爲了心情好點,多半看的是勵志和喜劇,在這裏給大家推薦一些吧..
《當幸福來敲門》經典中的經典啊,傳說中有人在考研期間看了10遍…我好點,只看了一遍.
《重振球風》從浴血叢林開始喜歡巨石強森,這部電影表現出細膩感性的一面,哈哈
《最窮的哈弗女孩》 《enough》這兩部我都還蠻喜歡的,不知道爲什麼,網上片源很少,找了很久才找到…..
《最偉大的比賽》 《弱點》 兩部有點像,都是貧窮小子奮鬥史
《成事在人》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傳記,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I’m the master of my fate,I’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美麗心靈》納什的自傳,相信大家都看過吧..
《心靈捕手》 從諜影重重開始喜歡馬特達蒙,這部是他的早期成名作..
《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都是講二戰的,看後心潮澎湃啊,呵呵
《超級女特工》 《心火》都是蘇菲瑪索的作品,很喜歡她…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未知死亡》 有點陰暗的印度電影…
《逍遙法外》 《飛行家》 泰坦尼克號主演萊昂納多的作品..
《搖滾夏令營》歌舞劇,感覺比歌舞青春好看…
《深海潛龍》《魔鬼女大兵》爲了當兵而艱苦奮鬥,最終成功……..
其他經典的相信大家都看過,我就推薦這些吧..呵呵….

      最後再說一句,其實看別人的經驗只是起個借鑑作用,每個人的特性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複習方法,整天看別人的經驗帖還不如自己好好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