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無法抗拒的墮落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能幹什麼,而是我們不知道幹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別人引導的方式下成長的。

   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悉心照料,讀書時有老師們的引導,很自然他們成了我們的依靠,甚至依賴,這種潛意識下的依賴逐漸的成爲了我們不以爲然的“習慣”,這種習慣長以來使我們感到很溫馨,也一度曾造成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剛上大學時的慌亂,手足無措。
  
   這時,大家開始抱怨了,某某老師太差勁了(因爲他沒時刻提醒我們學習),某某同學太自我了(失去了以我爲中心的地位),從開始對大學生活的滿腔熱誠,轉而無聊,失落,放任自己,天天進出網吧,遊戲,麻醉自己,翹課成了很自然的事,還冠以很光鮮的理由:大學不翹課,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
  
   是的,幾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們習慣了墮落,習慣了推三阻四,習慣了考試臨前的從容不迫(記得大一的時候,學習很刻苦,考試卻沒通過,後來不認真了,卻全部通過了)。
  
   這種變化,摧毀了我們十幾年來潛意識裏的好學生的形象。
  
   突然發現眸子裏再也沒有了明亮的光了,面部表情也逐漸單一化,每一個人都成了一個深深的壁壘。
  
   笑,不是因爲開心,很可能是笑自己太傻;當以前豐富的表情是老師掌握學生心態變化的第一手資料的時候,而現在只有不經意的一句嘆息才能體現我們內心的很傷的想法。
  
   我們掌握了大學裏的”規則“,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競選,評優,獎學金,入黨,單位分配。”
  
   學而優則仕“這一傳統觀念正逐漸給我們所謂的大學教育所鏤空。 做學問,成了少數幾個人的事情。我們的”明燈“,也逐漸的只是爲了完成任務過一天算一天。
  
   我一直在問:畢業了,我們能做什麼?會修電腦,會辦公軟件,會。。估計很少人會說搞軟件開發。
  
   我們的社會對開發人員是那麼的渴求,而我們的教育卻跟不上,實在是可悲。
  
   我們的學校教育扮演不了學校到社會過渡的角色,另一種新型行業(培訓機構)的興起也就理所當然了,這樣也就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很多老師也寄希望於這種培養模式。
  
   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大學教育持懷疑態度。當我們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剎那,我們感恩的心的天平會傾向誰呢?培訓機構的老師?or陪我們一起走過多年的大學老師?
  
   當然學習是雙方面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人的主管能動性,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很好的完成了蛻變。不能說大學教育是很失敗的。
  
   曾今《讀者》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傳統就是定勢,就是千百萬人,千百萬年約定俗成的共識,我們現代人稱之爲”文化“。試想,按照大學裏的這種現狀,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存在嗎?這是非常可怕的。
  
   想到這裏,感覺有點過了,這不是我應該考慮的問題,有點杞人憂天了,但願所有還在大學裏的同學們、朋友們能夠在在校期間找準自己的方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