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體驗,我想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分析分析微信的聲音鎖

微信作爲最成功的移動社交產品,其他溢美之詞就不再多說。產品新功能的上線既要符合產品的定位,也能體現產品設計團隊對技術潮流的把握。2014年底,微信率先在iOS版本推出微信聲音鎖登錄賬號,繼語音輸入之後,再次引入智能語音中的聲紋技術。我針對自己的使用體驗,做出小小的分析。


使用體驗

在“我-設置-賬號與安全-安全-聲音鎖”中找到,只需要按住屏幕中的按鈕,勻速讀出隨機生成的8位數字,朗讀兩次就完成了聲音鎖的設置。登錄微信賬號的時候就可以用到。

 

微信給出的數字是95184726,在按照這串數字成功設置聲音鎖後,用聲音鎖登錄微信賬號時我嘗試說任意的2位數字到10位數字,都可以成功解鎖,但說出漢字或者字母就失敗了;

如果是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設置聲音鎖,登錄微信號說出同樣的話就能完成登錄,但換成“孤掌難鳴”或者“ABCD ABCD”或者數字就失敗了。


如果是說8位英文字母設置聲音鎖,登錄微信時說出漢字或者數字都將失敗。


聲音鎖功能背後的技術原理是聲紋識別,這個由微信模式識別中心語音技術組開發的新功能,是騰訊首次將聲紋識別技術應用於用戶產品中的一次嘗試。進行兩次錄音就可以把用戶的相關聲音參數提取出來,在登錄時進行參數匹配,這就是聲紋識別

 

從上面的試驗可以看到,按照微信的引導,用戶成功登陸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功能分析

1、  幫用戶解決的問題

通常我們不會把微信登出,所以很少用到密碼,以至於一旦需要用到微信密碼的時候很有可能已經忘記了(假如你不是用QQ密碼登陸的話)。所以聲音鎖,讓你即使不記得密碼也沒有關係了。

不過考慮到信息的安全性,這些功能還只能在登陸過的手機上使用,聲音鎖文件並沒有上傳到雲端並進行同步。對於頻繁切換微信賬號,或者在多個手機之間來回切換的用戶,利用聲音解鎖比密碼要方便的多了。

2、  設計細節

a、  登陸微信時,在登錄界面聲音鎖登陸作爲首選項,密碼登陸放在次選項,突出了微信產品團隊希望引導用戶使用該功能;


b、啓用聲音鎖的界面,有“重設聲音鎖”和“嘗試解鎖”兩項。用戶設置完聲音鎖,就可以在不退出賬號的情況下,驗證是否能成功解鎖,減少了功能體驗的步驟和時間


3、  些許猜想
以我在靈犀雲(國內一個智能語音能力提供的平臺)瞭解到的,聲紋識別等智能語音技術都需要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並長期訓練優化。微信擁有巨量的用戶,每個用戶在長久的使用過程中不斷上傳語音數據優化對應的模型,久而久之提高了個人模型的識別率,以後可以將聲紋密碼用到微信支付中,先在小額支付中使用,隨着技術的進步、安全係數的提高,最後作爲微信支付的首選支付密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