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語法基礎

1、關鍵字:其實就是某種語言賦予了特殊含義的單詞。

       保留字:其實就是還沒有賦予特殊含義,但是準備日後要使用過的單詞。

2、標示符:其實就是在程序中自定義的名詞。比如類名,變量名,函數名。包含0-9、a-z、$、_ ;

       注意:

       1),數字不可以開頭。

      2),不可以使用關鍵字。

3、常量:是在程序中的不會變化的數據。

4、變量:其實就是內存中的一個存儲空間,用於存儲常量數據。

       作用:方便於運算。因爲有些數據不確定。所以確定該數據的名詞和存儲空間。

       特點:變量空間可以重複使用。

什麼時候定義變量?只要是數據不確定的時候,就定義變量。

 

變量空間的開闢需要什麼要素呢?

       1,這個空間要存儲什麼數據?數據類型。

       2,這個空間叫什麼名字啊?變量名稱。

       3,這個空間的第一次的數據是什麼? 變量的初始化值。

 

變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變量的作用域:

    作用域從變量定義的位置開始,到該變量所在的那對大括號結束;

生命週期:

    變量從定義的位置開始就在內存中活了;

    變量到達它所在的作用域的時候就在內存中消失了;

 

數據類型:

       1):基本數據類型: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

       2):引用數據類型: 數組、類、接口。

級別從低到高爲:byte,char,short(這三個平級)-->int-->float-->long-->double

自動類型轉換:從低級別到高級別,系統自動轉的;

強制類型轉換:什麼情況下使用?把一個高級別的數賦給一個別該數的級別低的變量;

 

運算符號:

       1)、算術運算符。

              + - * / %   %:任何整數模2不是0就是1,所以只要改變被模數就可以實現開關運算。

              +:連接符。

              ++,--

       2)、賦值運算符。

              = += -= *= /= %=

       3)、比較運算符。

              特點:該運算符的特點是:運算完的結果,要麼是true,要麼是false。

       4)、邏輯運算符。

              &  | ^  !   &&  ||

              邏輯運算符除了!  外都是用於連接兩個boolean類型表達式。

              &: 只有兩邊都爲true結果是true。否則就是false。

              |:只要兩邊都爲false結果是false,否則就是true

              ^:異或:和或有點不一樣。

                      兩邊結果一樣,就爲false。

                      兩邊結果不一樣,就爲true.

              & 和 &&區別:& :無論左邊結果是什麼,右邊都參與運算。

                                    &&:短路與,如果左邊爲false,那麼右邊不參數與運算。

              | 和|| 區別:|:兩邊都運算。

                                   ||:短路或,如果左邊爲true,那麼右邊不參與運算。

       5)、位運算符:用於操作二進制位的運算符。

              &  |  ^

              <<  >>  >>>(無符號右移)

       練習:對兩個變量的數據進行互換。不需要第三方變量。

                     int a  = 3,b = 5;-->b = 3,a = 5;

                     a = a + b; a = 8;

                     b = a - b; b = 3;

                     a = a - b; a = 5;

                     a = a ^ b;//

                     b = a ^ b;//b = a ^ b ^ b =a

                     a = a ^ b;//a = a ^ b ^ a =b;

              練習:高效的算出2*8 = 2<<3;

5,語句。

       If  switch  do while   while  for

       這些語句什麼時候用?

       1)、當判斷固定個數的值的時候,可以使用if,也可以使用switch。

       但是建議使用switch,效率相對較高。

switch(變量){

 case 值:要執行的語句;break;

 …

 default:要執行的語句;

}

 工作原理:用小括號中的變量的值依次和case後面的值進行對比,和哪個case後面的值相同了

           就執行哪個case後面的語句,如果沒有相同的則執行default後面的語句;

 細節:1):break是可以省略的,如果省略了就一直執行到遇到break爲止;

         2):switch 後面的小括號中的變量應該是byte,char,short,int四種類型中的一種;

          3):default可以寫在switch結構中的任意位置;如果將default語句放在了第一行,則不管expression與case中的value是否匹配,程序會從default開始執行直到第一個break出現。

       2)、當判斷數據範圍,獲取判斷運算結果boolean類型時,需要使用if。

       3)、當某些語句需要執行很多次時,就用循環結構。

       while和for可以進行互換。

       區別在於:如果需要定義變量控制循環次數。建議使用for。因爲for循環完畢,變量在內存中釋放。

 

break:作用於switch ,和循環語句,用於跳出,或者稱爲結束。

break語句單獨存在時,下面不要定義其他語句,因爲執行不到,編譯會失敗。當循環嵌套時,break只跳出當前所在循環。要跳出嵌套中的外部循環,只要給循環起名字即可,這個名字稱之爲標號

 

continue:只作用於循環結構,繼續循環用的。

作用:結束本次循環,繼續下次循環。該語句單獨存在時,下面不可以定義語句,執行不到。

 

6,函 數:爲了提高代碼的複用性,可以將其定義成一個單獨的功能,該功能的體現就是java中的函數。函數就是體現之一。

java中的函數的定義格式:

       修飾符 返回值類型 函數名(參數類型 形式參數1,參數類型 形式參數1,…){

            執行語句;

            return 返回值;

      }

當函數沒有具體的返回值時,返回的返回值類型用void關鍵字表示。

如果函數的返回值類型是void時,return語句可以省略不寫的,系統會幫你自動加上。

return的作用:結束函數。結束功能。

 

如何定義一個函數?

       函數其實就是一個功能,定義函數就是實現功能,通過兩個明確來完成:

       1)、明確該功能的運算完的結果,其實是在明確這個函數的返回值類型。

       2)、在實現該功能的過程中是否有未知內容參與了運算,其實就是在明確這個函數的參數列表(參數類型&參數個數)。

函數的作用:

1)、用於定義功能。

2)、用於封裝代碼提高代碼的複用性。

注意:函數中只能調用函數,不能定義函數。

主函數:

       1)、保證該類的獨立運行。

       2)、因爲它是程序的入口。

       3)、因爲它在被jvm調用。

 

函數定義名稱是爲什麼呢?

答:1)、爲了對該功能進行標示,方便於調用。

       2)、爲了通過名稱就可以明確函數的功能,爲了增加代碼的閱讀性。

 

重載的定義是:在一個類中,如果出現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同名函數,只要它們的參數的個數,或者參數的類型不同,即可稱之爲該函數重載了。

如何區分重載:當函數同名時,只看參數列表。和返回值類型沒關係。

 

7,數 組:用於存儲同一類型數據的一個容器。好處:可以對該容器中的數據進行編號,從0開始。數組用於封裝數據,就是一個具體的實體。

如何在java中表現一個數組呢?兩種表現形式。

1)、元素類型[] 變量名= new 元素類型[元素的個數];

2)、元素類型[] 變量名= {元素1,元素2...};

元素類型[] 變量名= new 元素類型[]{元素1,元素2...};

---------------------------------------------------------

//二分查找法。必須有前提:數組中的元素要有序。

       public static int halfSeach_2(int[]arr,int key){

              int min,max,mid;

              min = 0;

              max = arr.length-1;

              mid = (max+min)>>1; //(max+min)/2;

              while(arr[mid]!=key){

                     if(key>arr[mid]){

                           min = mid + 1;

                     }

                     else if(key<arr[mid])

                           max = mid - 1;

                     if(max<min)

                           return -1;

                     mid = (max+min)>>1; 

              }

              return mid;

       }

---------------------------------------------------------

java分了5片內存。

1寄存器。2本地方法區。3方法區。4棧。5堆。

棧:存儲的都是局部變量 ( 函數中定義的變量,函數上的參數,語句中的變量);

       只要數據運算完成所在的區域結束,該數據就會被釋放。

堆:用於存儲數組和對象,也就是實體。啥是實體啊?就是用於封裝多個數據的。

1每一個實體都有內存首地址值。

2堆內存中的變量都有默認初始化值。因爲數據類型不同,值也不一樣。

3垃圾回收機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