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E(openwrt) 樹莓派3 raspberry pi3 配置爲路由器router(含IPv6)

燒寫鏡像

項目組購進了一批樹莓派3,想用openwrt 使之成爲一個路由器,但是openwrt 目前不支持樹莓派3,只有他的分支LEDE 可以支持raspberry pi3

官方源https://downloads.lede-project.org/ ,注意要選擇releases 版本,筆者一度使用了snapshots 版本,發現默認opkg(一個apt-get 一樣的存在) 源不存在,更改後也沒有成功,只能重新下載鏡像後燒寫。

官方鏡像下載地址https://downloads.lede-project.org/releases/17.01.2/targets/brcm2708/bcm2710/lede-17.01.2-brcm2708-bcm2710-rpi-3-ext4-sdcard.img.gz
(樹莓派系列的代號是1代2708,2代2709以及3代2710)
官方鏡像大概8M,作爲備份,中科大的源也可以使用http://mirrors.ustc.edu.cn/lede/releases/17.01.2/targets/brcm2708/bcm2710/lede-17.01.2-brcm2708-bcm2710-rpi-3-ext4-sdcard.img.gz ,在國內速度官方源要快一些。
解壓縮後大概300M,燒寫方式不在此贅述。(本人是在windows 下用SD Card FormatterWin32DiskImager
這裏寫圖片描述

安裝luci和usb有線網卡

樹莓派只有一個網卡(千兆),所以需要再接一個外接網卡,但是由於usb口傳輸速率限制,無法做到雙臂千兆,這裏我購買了CE-LINK的百兆網卡,其內置芯片是RTL8152 ,外接網卡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驅動。

這裏,下載安裝驅動使用opkg ,但需要首先配置網絡。

首次進入LEDE 根據提示更改密碼,passwd

連接網線,配置網絡,修改/etc/config/network ,如果是靜態地址,添加

    config interface 'wan'
    option ifname 'eth0'
    option proto 'static'
    option ipaddr 'xxx.xxx.xxx.xxx'
    option netmask '255.255.255.0'
    option gateway 'xxx.xxx.xxx.xxx'
    option dns 'xxx.xxx.xxx.xxx'

另外,將lanifname 暫時改成wlan0 防止衝突。

完成修改後,reboot,再ping www.baidu.com 測試。

網絡可達後,首先安裝luci

   opkg update
   opkg install luci

注意:每次重啓後都要運行opkg update ,否則opkg 不正常工作

下面安裝網卡驅動

   opkg install kmod-libphy
   opkg install kmod-mii
   opkg install kmod-usb-net
   opkg install kmod-usb-net-rtl8152

最後一條命令根據自己的有線網卡芯片型號修改。
安裝後出現

   Configuring kmod-usb-net.
   failed to find a module named usbnet
   Collected errors:
   * pkg_run_script: package "kmod-usb-net" postinst script returned status 255.

是正常現象,不影響使用(ipk包和之前分支的問題),在之後每次使用opkg 的時候也都會出現。

這時,我們可以ip a 看到eth1 ,將network 文件中的lanifname 改爲eth1 ,路由器基本成形了。
用網線連接外接網卡,默認192.168.1.1luci 的地址,
啓動luci

    /etc/init.d/uhttpd start
    /etc/init.d/uhttpd enable

可以用瀏覽器訪問進行配置,另外其默認開啓ssh 訪問。

luci

luci界面很是好用,值得大家探索,另外也可以安裝luci-i18n-base-zh-cn 包來獲取中文界面,安裝後在 系統-語言和界面 處修改。
這裏寫圖片描述

換源

雖然官方源可用,但是還是提供換源的方式,修改/etc/opkg/distfeeds.conf
將網址中的http://downloads.lede-project.org/ 換成其他源,這裏推薦中科大源。

ipv6

由於校園網有原生的IPv6,所以我配置了nat66
opkg install ip6tables kmod-ipt-nat6

wan 的配置,增加一個interface ,因爲無法同時static v4dhcp v6

    config interface 'wan6'
    option proto 'dhcpv6'
    option reqaddress 'try'
    option reqprefix 'auto'
    option _orig_ifname 'eth0'
    option _orig_bridge 'false'
    option ifname 'eth0'

注意,在luci 下經過奇妙配置可能出現option _orig_bridge 'true' 改不回去,所以儘量在命令行下配置。(再次安裝的時候,又是死活拿不到地址,好像是玄學問題,準備認真學習DHCPv6 後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樹莓派應該已經能夠拿到地址,並且可以訪問IPv6

可以使用http://simpledns.com/private-ipv6.aspx 生成隨機私有地址,在lan 下增加

    option ip6assign '64'
    option ip6ifaceid 'xxxx:xxxx:xxxx:xxxx'

並更改

    config globals 'globals'
    option ula_prefix 'xxxx:xxxx:xxxx:xxxx::/64'

此時,lan 口有IPv6 私有地址。
之後的步驟參見https://lixingcong.github.io/2017/04/24/ipv6-nat-lede/
即可實現nat6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