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6

H.266的探索是從2016-02-24 開始提上日程,這是第一次會議,在Geneva召開的,至今已開過7次會議,性能上有較大的進展,相比上一代RA結構下應該有30%的性能提升,但是並沒有很多的新技術,大部分加入技術都是以前在264或者265制定中提過的技術,比如CCLM,ALF,affine等等,H.266的制定方JVET(joint video explore team)是由MPEG和ITU聯合成立的,參考軟件叫JEM(Joint explore model),目前更新到JEM6.0(可以在此網址下載:https://jvet.hhi.fraunhofer.de/svn/svn_HMJEMSoftware/tags/),是在HM-KTA的 基礎上拓展的,代碼風格更H.265完全一致,好像是由高通維護的,在代碼的閱讀性和理解性上遠勝於國內的RD(AVS2的參開軟件)代碼,主要制定成員跟H.265基本相似,由於現在是探索階段,第一次call for proposal還沒有開始,真正的技術提案,各公司還沒有正真提出,都在潛心研究,第一次Cfp貌似是2018年吧,記不清了,但是會議還是正常展開的,大約三四個月一次,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去年有幸來到了成都,本人去參加了一下。

H.266的制定是針對4K及以上的高清視頻,位深主要是10bit,這與265的定位不同,這導致目前編碼器的最大塊尺寸變爲128,編碼中間處理的像素都爲10比特,即使輸入的8比特的序列,都會轉爲10bit處理,測試序列在265的技術措施增加了幾個4K 10比特的序列,第六次JVET會議有人提出增加其他場景的序列,例如無人機序列,醫療相關序列等等。

H.266的編碼框架目前還是跟265相同,預測、變換、量化、反量化、反變換、濾波、熵編碼,基本相似,都是在這個框架上增加或者優化原有的技術,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劃分框架變了,不在是原來的四叉樹劃分,變爲了四叉樹二叉樹(聯發科提出)劃分,之後有人也提出三叉樹劃分,性能提升較大,但是複雜度太大,沒被採納,對於單元,沒有之前的PU,CU,TU的區別,這對於學習者更容易理解,編碼框架的一塵不變,感覺對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限制,不知道後續有沒有新的框架提出。

     對於編碼的配置文件與265完全相同(可能還沒到更新的時候),根據參考的結構和延時情況可分爲低延時P幀,低延時B幀,隨機接入B幀,全I幀,但是編碼的GOPSize由原來的8增大到16,這個編碼器帶來較大的性能提升,分層QP的調整以及lambda的調整,均勻265有所不同,幀與幀之間的QP差距更大,但是QP的範圍和意義與原來相同,支持浮點QP的技術,CTC的條件於265相同,四個QP點分別爲22,27,32,37.

幀間預測,幀內預測,變化,濾波,熵編碼均有所改進,後續我將一一詳細講解。

相關的技術提案可以在此網址下載:http://phenix.it-sudparis.eu/jve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