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三年之際寫給可能迷茫的你我

轉載:ITEYE  http://liugang-ok.iteye.com/blog/1969907


這些文字其實是在六月中下旬寫的,算起來已經有好幾個月了,之所以貼出來,我覺得,對自己而已,可能是一種壓力或鞭策,對別人而言,可能是一種分享。回過頭來看這些東西,發現有些還是有道理,有些就顯得比較蒼白或繁瑣了,想大改又覺得沒有必要,展現更加真實的自己可能也是一種勇氣吧!所以我先拋個磚過去,有玉的儘管砸過來吧! 

下面先轉個笑話,算是開胃菜了: 

     女教師在課堂裏提問:“‘要麼給我自由,要麼讓我死。’這句話是誰說的?知道的請舉手。” 隔了一會兒纔有人用不熟練的英語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說的。” 
  “對,同學們。剛纔回答的是日本學生。你們生長在美國回答不出,而來自遙遠的日本的學生卻能回答,多麼可憐喲!” 
  “把日本人幹掉!”教室裏傳來一聲怪叫。 
  女教師氣得臉通紅。“誰?這是誰說的?!”沉默了一會,教室的一角有人答道:“1945年,杜魯門總統說的。” 

有人說,今天生活是三年前決定的,今天的行爲將決定三年後的生活。 

六月,畢業季。回想三年前,自己應該正是畢業離校的時間。只是提前來京找工作,錯過了幾乎所有畢業的事項和活動,而且那時5棟520的弟兄有一半即3個沒有回去參加畢業活動。有時想想,不得不說有點遺憾。 

三年前,本來應該是畢業時間,但是自己卻開始踏入工作崗位。那時候可能也在想,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覺得,三年前我又在幹什麼了,那時是否想過三年畢業後,自己會來北京發展。現在是2013年6月,再過3年是2016年6月,那時咱們這些85後就進入名副其實的而立之年。你想象一下,三年後的自己,會是個什麼樣子,那時畢業已經6年,如果有畢業十年同學聚會的話,屆時再過4年就畢業十年了。時間的速度,有時會讓你覺得有些可怕。據說,我們如果制定計劃什麼的,以3-5年爲期限是靠譜的,一旦達到十年甚至更長,那就顯得有些虛無縹緲的感覺,覺得是在糊弄自己或別人,比如國家都只搞5年規劃。所以,說說三年後的樣子,應該還是蠻貼近和現實的,並不是杞人憂天或遙不可及。 
三年後自己的情況,也許答案已經出來了,如果今天的行爲決定三年後的生活,那麼你今天如果渾渾噩噩,漫無目的,迷茫不知所措,可能三年後的你依然如此,並不會改變太多。如果你現在勵精圖治,奮發向上,積極拼搏,相信三年後的情況會大爲改觀。 

有人說,畢業三年或五年,決定你的一生。對或不對,因人而異。相信大部分人,會沿着剛畢業3-5走的路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現在沒有什麼付出,沒有什麼積累,沒有什麼提升,那麼可以預計的是自己的未來三年會跟現在一樣的處境。不管怎樣,有時我們的選擇是被動甚至被逼的,但是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完全獨立思考行動時,我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條單行線,只能前進,不能倒退。很多人,沿着這條單行線走到的生命的盡頭。也有些人,在走到途中時,發現這條道並不是自己喜歡的,覺得不能一直怎麼被動下去,於是始終不忘在積累自己,當有機會跳躍到其他道上行駛時,會奮力一搏,即使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在跳到新的行駛線路時,可能會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會取得成功,也有可能發現新的道路仍然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又鼓足勇氣進行跳躍和轉型…… 

畢業三年的你我,正處在人生的又一個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不得而知。因爲在自己現在的崗位已經待了足夠久,從各方面來講都比較熟悉,穩定。如果要打破現狀,邁出新的步伐,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可能很多人會選擇安於現狀,等待人生下一個三年的複製。 
人總是在安逸的時候,忘記了自己遭遇的痛苦,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承諾,忘記了自己當初的夢想。反過來分析,人只有在遭遇失敗、苦難、挫折、痛苦,甚至是無路可退時,才能激發自己的鬥志,才能用心去承擔責任,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經驗,得到更大的進步。 

記得在大二暑假,去的深圳利康寶,因爲常常上班到晚上很晚,週末也很少雙休。那時最大的期望是未來的工作能有雙休,每天8小時,然後自己可以好好充電學習。但是當真正這種期望成爲現實時,當初的夢想和計劃顯得如此的蒼白,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珍惜8小時之外的時間,沒有那麼奮力的拼搏、學習和充電。因爲,當我們的業餘時間足夠多時,我們往往會更加的無聊或不知所措,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中度過。當自己睡前思考這一天假期幹了什麼時,卻發現並沒有多少時間是在幹真正有價值或爲目標積累的事情。 

有時人,只有在那個環境和氛圍中才能那麼用心、冷靜的去思考,去承受,去擔當,去面對。環境也許真的很重要,比你想象的還要重要很多。你發現,你和你周圍朋友的生活、工作、休閒、業餘生活、待遇等相差無幾,甚至是如出一轍。所以,有人說,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就跟什麼樣的人成爲朋友。但是並不是你想跟李嘉誠成爲朋友就能的,即使有人把李嘉誠介紹給你認識了,但是你的知識、膽量、眼光、人際關係完全達不到李嘉誠的水平,那麼你仍然無法真正打入他們圈子。因此,你必須把自己訓練的足夠優秀,才能進入相應的圈子,否則你永遠只是旁觀者,即使你身在其中。 

還有種說法是“屁股決定腦袋”,就是先讓你擁有一個職位,這時你就會自然按照所坐的位置來思考問題和對策,而且你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會學到這個領導職務的很多知識,積累很多經驗,假以時日,你就完全能夠勝任這個職務。只是,如何才能擁有這樣的職務呢?因人而異,創業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不是純粹的去打工,或者去做銷售也行,如此才能真正鍛鍊自己獨擋一面的能力,迫使自己從全局思考,從整體着眼,從長遠出發。 


畢業三年,很多人都迷茫,我也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又該如何解決呢? 
因爲不想把上個三年再複製成下個三年,所以覺得寫點東西,讓自己靜下來想想,還是有必要和價值的。 

現在社會的人多很迷茫,尤其像我們這種剛畢業的年輕人,處於社會發展的初級或探索階段,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各種壓力和價值觀容易把你給壓得喘不過氣來。隨着網絡的發展,各種問題趨於暴露,大家覺得社會不公平,覺得現實很無奈,覺得生活很窘迫,覺得工作很無趣。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我們面臨的機遇縱然很大,但是需要抵制的各種誘惑也同樣超過以往任何時期。話說,這可能是一種社會病態,或者說是年輕人中的一種現象,或者說是接觸到的年輕人的一種暫時性的表現,也許就包括你我他。 
因爲我發現,有時候寫點文字性的東西,能夠讓自己真正靜下來去思考,或者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來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話說,很多發達國家在高速發展中也會碰到類似的浮躁心態,但是他們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方法很簡單:“就是潛心鑽研一門技能,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技能的完美、精湛。哪怕是一個小作坊,也搞得很精緻;哪怕是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品牌,也追求精細化、個性化。”這個社會,不管幹什麼,我們最怕的還是“認真”二字,只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件事,假以時日,必定會有一番成就,只是很少有人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仔細想想,我們之所以顯得如此的迷茫,一方面是因爲我們已經習慣了,因爲我們自己和周邊的人都大抵如此,另一方面是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走出迷茫,選擇自己認爲正確的道路,義無反顧的前行。 

其實,我們都沒有錯,雖然生活不完全,但是我們活的也算衣食無憂,甚至有滋有味。只是讓自己認識到這種情況總是好的,多用心去思考一些問題總是無害的。 
其實,現在社會面臨的誘惑和更輕鬆活動的干擾太多。比如今天晚上本來想看看書,但是突然有一場球賽很關鍵,當你打開電視或電腦,看到直播或播放消息時,你一定會把之前的計劃拋到九霄雲外,就跟吃了迷hun藥似的,沒有絲毫的抵抗力,毅然放棄原計劃而投入到重要的球賽中,並且安慰自己說,這場比賽一年或半年難得一遇,看書也不差這一天,居然顯得冠冕堂皇。然後第二天,你打開書看了一會,突然想到有個朋友說今晚Q我,有事商量。於是毅然打開電腦,結果就被電腦無情的擊敗,等你清醒時,發現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於是說今天的書就不看了,明天也不遲。等到第三天時,同樣的情況,同樣的場景,同樣的結局,只是中途是因爲突然想起有個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結果愣是沒有經得住電影的誘惑,開始了漫長的兩小時喜劇或動作或愛情之旅。總而言之,只要我們養成了這種習慣,那麼我敢肯定,你一定能夠找到充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讓計劃從明天開始吧,而結果就是日復一日,周復一週,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皆如此,概莫能外。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這些都是很多人都習慣了,畢竟生活苦短,很多人覺得及時行樂的觀念纔是正確的。很多事情,並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理由,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我們的注意力很重要,我們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上,比如我們總是習慣於通過反駁別人來顯示自己的“能耐”,總是喜歡跟人擡扛,總是標榜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優秀或了不起。生活其實很簡單,如果你選擇了逃避生活,終將被生活所拋棄,如果你選擇了逃避責任,終將被現實所拋棄。 



今天生活是三年前決定的,同樣,今天的行爲將決定三年後的生活。 

不知道三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但是寫到這裏,我覺得已經引導並開啓了自己的思考模式,所以藉此機會可以描述一下,也許三年後再來看覺得別有一番風味。三年前的我,也許風華正茂,年少輕狂,懵懵懂懂,卻是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現在的我,認識了很多事情,體驗了工作和生活的種種,有足夠多的缺點,也有足夠多的優點,現實的我,不安於現狀,卻爲現狀所困。總是在不斷掙扎,每當睡前想想一天經歷時,總覺得缺少點什麼。如果三年前的我躊躇滿志,那麼現在的我也許更加理性。才發現,有時,知道的越多,選擇的越多,未必就是一件令人嚮往的好事。三年後,我不知道自己會在哪裏,也不知道在幹什麼工作,從事什麼行業,一切都是未知。也許是在創業,也許是在做研發,也許是在做產品,也許是在做銷售,也許是在做售前,也許沒有也許……其實,三年後的樣子,也只有時間纔是唯一知道答案的那位,但是她卻神龍見首不見尾。是的,也許最難描述的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過去已經發生,未來畢竟未知,最難把握的是現在,總是活在過去和未來的人也許是不太靠譜的人。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過好今天”, 所以,活在現在,才最關鍵。 
能夠把握好今天的人,也許纔是真正靠譜的人,在現在這個貌似很多不靠譜的事情常常發生的年代顯得尤爲珍貴。至於我自己,也是一個靠譜或不靠譜的人,相信你也如此,好吧,我承認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下面是某兩天的流水賬: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6月的北京,已經略顯炎熱,甚至有種酷暑難耐的感覺。今天恰好是六一兒童節,星期六,早上大概8點多起牀,洗個澡後看了兩個小時的書,然後把將近一週的衣物洗了,拖完地差不多到吃飯的時間,吃完飯稍微休息後跟老劉騎車到公司打籃球,太陽很給力,打了將近兩個小時,返回時發現車胎爆了,補好胎後,時間指向了17:30。晚上破天荒的看了一場足球比賽,恆大對魯能,結果雙方倒也默契,互補進球。一天,就這麼過去。 
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剛放了三天假,又開始了雙休,雖然是週六,卻也早早的起來了,因爲週五是早上6多起的牀,所以今天醒得比較早,醒來了就很難入睡,乾脆起來,看了會手機,登下Q,轉了一條說說。然後讀了一會書,就出去跑了二十幾分鍾,回來衝了個涼。然後拿起書看了一會,突然想到昨天接到電話,南寧那邊部署的項目最近需要展示,可能會出問題,於是打開電腦,找到那會交接的郵件文檔,簡單熟悉了配置和流程。心想,如果出了問題,那邊肯定會打電話過來的。然後,上午十一點多的時候,又心血來潮開始練字,照着字體大概練習了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後來,南寧那邊打電話過來了,說是出了點問題。然後吃了午飯,玩了幾把鬥地主,看了幾集連續劇,就睡了一覺,醒來後就到吃飯時間了,吃完飯回到家已經9點了。上了一會網,寫了點東西。 
通過以上兩天的流水賬記錄,大概能夠知道現在的自己是什麼現狀。週末一般會打球、看書、上網、看連續劇、有時會看NBA、睡覺。有時會出去玩一玩。不過,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感覺不夠充實,不是自己真正期待的…… 

也許是自己太年輕了,總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夠,通過這樣一篇記錄,寫點東西作爲紀念這獨一無二的一天,總覺得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年輕,並不能成爲逃避的藉口,也不能成爲迷茫的理由。如果我們總是活在攀比當中,總是活在比人的眼中,總是活在別人的嘴上,總是活在別人的讚許、褒獎、批評和議論當中,我們會活的很累很累,因爲那樣我們並不是爲自己而活,我們不是爲了贏得自己的讚揚,而是爲別人而活,爲了贏得的是別人的讚揚。 

投入到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去,不要總想着回報,不要總想着升職,不要總想着未來,不要總想着出人頭地,不要總想着贏得別人的贊同和褒獎和尊敬。當你真正能夠堅持下去,並保持良好的心態時,那麼迷茫也許就像青春一樣會漸行漸遠! 

走出迷茫很難,其實不僅僅你一個人迷茫,你周邊的人都迷茫,這也許就是一個蝴蝶效應,很少有人能夠倖免。也許,最好的解釋是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使得自己容易迷失,容易無聊,容易隨波逐流,容易安於現狀。我承認,光說沒有目標顯然過於籠統,而如何確立目標纔是解決之道。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幹下去……也許你還沒有想過自己的目標,也許你還沒有打算邁出步伐朝目標奮鬥,也許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也許你覺得條件還不夠,比如沒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足夠經驗,沒有足夠的能力,沒足夠的人脈等到,當你覺得什麼條件都不夠的時候,也許正是你該放開手腳去行動的時候,因爲你永遠無法等到所有條件都成熟時再去行動。 

有人說,沒有目標的人都是在的爲有目標的人實現目標。 
對於我而已,有時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當你真正面對現狀和困難時,有會有退縮的念頭。就像每個人都會對途徑倒在地上的人而熟視無睹的行爲感到憤怒,但是當他自己身邊有陌生人倒下需要救助時,他很可能也會選擇悄悄離去。理想主義者,在這個世界是最不缺少同時也是最不值錢的。 

好吧,說說我自己吧,我找了下2012年的目標,以及現在看來的執行情況 
1 考駕照 
已經通過 
2 通過軟考高級證書 
考了系統分析師一次,但是沒有通過 
3 技術,每月一本書 
沒有完成每月一本的任務,發現自己對技術書籍的興趣要低於非技術書籍的興趣 
4 交流,提高說話的邏輯水平,提高自己聽懂別人說話的能力和別人 
聽懂自己說話的能力 
馬馬虎虎,在普通話都說的憋屈的水平,我覺得自己退步的空間已經很小,所以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如果僅僅做技術員,溝通和口才難有突破。 
5 一次跨省旅行,不是北京,也不是湖南 
特意去了一趟南京 
6 保持健康的身體 
有段時間晚上跑步,但是沒有堅持,不過週末時有去打籃球。 


後來我發現目標太多,有時會比沒有目標更加糟糕,當你面對一堆要做的事情時,你的慣性選擇是看完這集連續劇或比賽,而不是去做與目標有關的那些焦頭爛額事情,當你頭腦混亂不知所措時,你的效率是最低下不堪的。更好的做法時,把這些目標具體一點,再具體一點,比如哪些事情是這個月就能做的,哪些事情是下半年才能做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每天堅持和重複的等等。當你能夠很好的理清楚自己的凌亂的思緒和計劃時,你纔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才能愉快而舒暢的投入進去,才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纔不會輕易放棄或半途而廢。具體一點,具體一點,不要太多,貴在堅持,所謂“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只有重複再重複,堅持再堅持,才能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而一旦稍有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 
好吧,就到這裏了,總覺得三年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段,所以在寫完來北京三年後,總覺得意猶未盡,又寫了畢業三年。三年時間,不遠也不近,也許真的很重要,而且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決定的,而今天的行爲也將決定三年後的生活。 
三年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只有讓時間來解答了! 
最大的期待是你我不要簡單的複製人生的下一個三年!如果那樣,後面還有千千萬萬個三年在等着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