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水平考試 (一級)考試大綱

    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 信息安全概述
  • 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 信息安全基礎技術
  • 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 操作系統安全防護技術
  • 應用安全
  • 移動智能終端安全防護
  • 信息安全管理

    考試目標

考生應理解信息安全相關概念,以及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含義和作用。瞭解我國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考生的信息安全知識水平,及其對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
考生應理解密碼學、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和審計相關概念與作用。瞭解網絡、操作系統、移動智能終端面臨的安全威脅,掌握基本的網絡、操作系統、移動智能終端的安全防護知識、技術和措施。
掌握瀏覽器、網上金融交易、電子郵件的安全設置和操作方法,熟練使用相關工具保護數據安全。提升考生對信息安全威脅的分辨能力,及對常見安全防護技術的理解水平,培養良好的安全操作習慣,以增強其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能力。
考生應瞭解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與作用,理解其基本方法,瞭解信息風險管理要素和過程,以及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過程。由此,提高考生對信息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其信息安全管理意識及保護組織機構信息安全的責任感。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學習,要求考生能夠理解信息安全基礎知識,掌握基本安全防護技術和信息安全管理知識,提高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具備基本信息安全素養。

考覈形式

 

考覈形式

等級

考試形式

考試總分

考試時間

一級

單項選擇題

40

120分鐘

多項選擇題

10

材料填空題

20

案例題

30


學習安排

本考試每部分的建議學時如下:

知識體

組成部分

理論課時

實踐課時

信息安全基礎

 第一部分 信息安全概述

2課時

——

 第二部分 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1課時

——

信息安全技術

 第三部分 信息安全基礎技術

2課時

2課時

 第四部分 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2課時

3課時

 第五部分 操作系統安全防護技術

3課時

2課時

 第六部分 應用安全

3課時

6課時

 第七部分 移動智能終端安全防護

1課時

2課時

信息安全管理

 第八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

3課時

——



 

考試內容與考覈要求

 

知識體

組成部分

考覈標準

要求

內容


信  息  安  全  基  

  礎

第一部分

 信息安全概述

識記

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

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及各階段的主要特點

信息安全基本屬性及含義

信息安全的特徵

信息安全保障的概念和作用

信息系統、風險和使命的關係

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概念和關係

信息安全保障模型

領會

信息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源

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模型中保障要素、生命週期和安全特徵的內容和含義

第二部分

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識記

國家祕密的概念和分級

危害國家祕密的犯罪行爲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祕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保護國家祕密的條款和規定

商業祕密和個人信息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勞動合同法》中保護商業祕密的主要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保護個人信息的主要條款

網絡違法犯罪的概念

《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的主要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祕密法》中關於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條款

信  息  安  全  技  術   

第三部分

信息安全基礎技術

識記

明文、密文、密鑰、加密和解密等密碼學基本概念和術語

對稱密碼體制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算法

非對稱密碼體制的概念和典型算法

哈希函數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混合加密模式的工作原理

數字簽名的概念

身份認證的基本方法

數字證書的作用與內容

認證中心(CA)的功能

公鑰基礎設施(PKI)的概念和組成

訪問控制基本概念及三要素

安全審計的作用與功能

領會

加密解密模型

對稱密碼體制的優缺點

非對稱密碼體制的優缺點

哈希函數的特點

數字簽名的工作原理

哈希函數、數字簽名的應用

訪問控制常用方法

應用

典型密碼體制與數字簽名的應用舉例

系統日誌安全審計的操作

綜合

哈希函數的應用

 

 

 

 

 

 

 

 

 

 

第四部分

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識記

TCP/IP 協議、超文本標記語、超文本傳輸協議、端口、域名系統、統一資源定位符等網絡基礎概念

IPSec的概念和功能

SSL的概念和功能

VPN的概念和特點 

防火牆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無線局域網的概念和特點

無線局域網的安全威脅

領會

IPSec的工作模式

常見網絡攻擊目的和手段,包括社會工程學攻擊、網絡嗅探、網絡釣魚、拒絕服務攻擊和遠程控制攻擊

VPN的主要應用,包括遠程訪問、內聯網、外聯網的工作方式

無線接入點安全管理方法,包括修改管理員密碼、採用加密傳輸、禁用DHCP服務等。

綜合

無線路由器的安全設置

第五部分

操作系統安全防護技術

識記

漏洞的概念與安全威脅 

漏洞掃描的實現手段

惡意代碼和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惡意代碼的安全威脅

木馬的特點、傳播方式與危害

端口掃描的安全威脅和隱蔽手段

操作系統的概念與功能

補丁程序的作用

領會

漏洞產生的原因 

終端防護軟件的功能和作用

關閉不必要服務和端口,開啓審覈策略和密碼策略等的安全防護策略方法

綜合

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使用安全

個人防火牆配置

第六部分

應用安全

識記

網上金融交易中常見的安全防護措施

郵件地址欺騙、垃圾郵件、郵件病毒等電子郵件安全威脅

數據備份的概念

賬戶口令的常見安全威脅

賬戶口令設置的基本原則

終端訪問服務器的方式和特點

領會

電子郵件工作流程

垃圾郵件過濾、郵件加密和簽名等電子郵件安全防護手段

數據備份的重要性和常見手段

數據加密和簽名的重要性

應用

數據恢復操作方法和要點

數據加密和簽名的常見手段

綜合

瀏覽器安全設置和安全使用方法

電子郵件客戶端安全設置和安全使用方法

第七部分

移動智能終端安全防護

識記

移動智能終端的概念和分類

常見的智能終端手機操作系統

僞基站的概念和僞基站攻擊威脅

二維碼的概念和二維碼掃描威脅

移動智能終端遺失的安全防範措施

移動智能終端的加密軟件

手機病毒的概念和危害

惡意扣費軟件的安全威脅

領會

僞基站的工作原理

手機病毒的防範措施

二維碼掃描的安全防範措施

應用

手機終端防護軟件的設置

信  息  安  全  管  理   

 

 

 

 

 

 

 

第八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

識記

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內容

信息安全風險的概念

風險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風險評估的概念與作用

信息安全事件的概念與分級

信息安全事件分級考慮的要素

信息安全應急響應的概念和作用

災難恢復的概念與作用

災難備份的概念與作用

本地備份與異地備份的概念

數據級災備和系統級災備的概念

完全備份和不完全備份的概念

領會

成功實施信息安全管理的關鍵因素

信息安全應急響應管理過程

災難備份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