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面對夢想與現實

從小到大,我們都缺失了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課,那就是進行多種職業嘗試與探索。於是長大之後,好不容易有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便極度渴望獲得成功。然而事實卻殘酷而無情,因爲夢想需要強大的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撐。如果缺乏這兩樣根基,夢想就像無本之木,無法爲你的生命帶來任何生機與改變。



有夢想是好的,但不要受困於它。——題記

一、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會經過一座人行天橋,天橋上會有一個戴眼鏡的消瘦的男人,拿着一把吉他,對着話筒旁若無人地唱着歌。

從他臉上的皺紋、長年累月不太更換的衣服以及枯槁的外形來看,他活得很艱辛。

那一天,我和一個懂音樂的朋友路過這座天橋,正巧遇見了他。

我和朋友提起這個人多年如一日的堅持,然而朋友卻一盆冷水澆了過來。

“依我看”,朋友說:“他的嗓音及外形方面都沒有什麼優勢,他現在需要做的,不是每天苦守在天橋的角落裏靠着歌聲感動自己,而是應該找一個業內人士幫他把脈,及時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則他的這份愛好到頭來會像一隻吸血鬼,直到榨乾他生命中最後一絲氣力。”

聽了朋友的話,我突然想起來一個故事。

二、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爲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家。

他每天也很勤奮,一有空就拿起小提琴拼命練習,然而令他父母感到焦慮的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實在拉得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

有一天,家人帶着這位少年去拜訪一位老琴師。

老琴師讓孩子拉上一曲給他聽。

拉完之後,老師問少年:“你爲什麼喜歡拉小提琴?”

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爲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家。”

老師又問:“你拉琴快樂嗎?”

少年答:“我很快樂。”

於是老師把他帶到了自家的花園裏對他說:“孩子,你非常快樂,說明你已經成功了,何必非要成爲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家呢?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這就夠了。”

聰慧的少年漸漸明白過來,原來比起成功,快樂更重要。

從此他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的夢想,心頭那團狂熱之火冷靜下來,轉而研究更加擅長的物理。

這位少年是誰?他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個故事讓我思索良久。

三、

我從這個故事裏梳理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夢想需要強大的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撐。如果缺乏這兩樣根基,夢想就像無本之木,很難爲你的生命帶來任何生機與改變。

在愛因斯坦的故事裏,我發現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涵蓋了經濟基礎、人脈見識、人生格局等方方面面。

愛因斯坦出身於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親和叔叔合開了一個爲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母親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

愛因斯坦的父母很有投資眼光及教育意識,從小就注重對他的培養,同時還充滿智慧。

這樣的父母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就是一場莫大的福報。

四、

所以當愛因斯坦迷戀小提琴的時候,如果不是父母本身就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又哪裏會聽出愛因斯坦拉琴的蹩腳之處?如果不是父母人脈廣泛,又如何能帶他去拜訪那位老琴師給予專業的點評與建議?如果不是家族世世代代的商業頭腦和經濟實力,愛因斯坦後期如何能夠和人開公司,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商業中,賺了一大筆錢?

而對於一般家庭的孩子來說,根本就沒有機會做多種嘗試,你的家人更談不上在你迷茫的時刻,給予你專業而有建設性的意見。

有一天,你終會感受到現實的蒼白與無力,你會明白在自己沒有任何資源的時候,別說夢想了,連生存都倍感艱難。

五、

記得我小時候,家裏經濟條件並不好,來到城裏以後,我更是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

我的父母總是和我強調一點,那就是隻要我肯學,家裏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念書。

大學畢業之前,我也動過考研的念頭,後來沒有考上也就放棄了。因爲一方面自己並不是很渴望報考的專業,另一方面面對家裏的經濟狀況,我覺得找一份工作對我而言是最現實而穩妥的路。

當我們班裏部分同學通過三年努力拿到了碩士文憑,我通過三年的職場打拼,成長爲一名熟練的主辦會計。

我看到很多人爲了自己的考研夢或者公務員夢,像着了魔一樣拼命努力,一年考不上來年再考。如果家境不好的,可能還要忍受內心的煎熬與愧疚感,有的堅持了好多年下來,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或者公務員,當他們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找工作時,又因爲沒有經驗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

夢想真的是需要物質和經濟做支撐的,如果你本身沒有達到忘我努力的境界,而父母又沒有什麼資本,倒不如面對現實先解決肚子問題再謀其他。否則一直在家拖着,到頭來事業婚姻一事無成,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啃老族”。

六、

在這個世界上,夢想是昂貴的櫥窗。當夢想這個詞揹負了過重的期望,很多時候反而會失去最初的樂趣,轉而變成一項沉重的負擔。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帥哥,他的狀態倒是讓我羨慕不已。他的本職工作是在證券公司上班,下班及雙休日時間做兼職瑜伽教練,銀子沒少賺不說,並且事業健身兩不誤,所以他每天的狀態都是快樂而陽光的。

我問他爲什麼不全職做瑜伽教練呢?他說瑜伽是他好不容易纔找到的愛好,如果把它當做一份職業,勢必會考慮到收入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也就沒法全心投入享受其中,到最後反而變得沒那麼美好了。

有什麼比快樂地生活更重要的事情呢?

七、

金錢與夢想,缺一不可。

那種喜歡一件事情最後能成功的例子裏,你若細究不難發現,它更是一場天時地利各方面的契合,缺一不可。

這裏麪包括:你喜歡的恰恰是你擅長的,你的努力很對路,你有客觀認知自我的能力,或者有一位睿智的前輩給予指引與幫助,等等,這些恰恰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往往會出現另一種尷尬的境地,那就是你喜歡的並不是你擅長的,如果你缺乏對自我的理性認知或者缺少專業人士的指點,僅憑一腔天真的熱情,到頭來可能只是一場對自我及生命的無謂的消耗。

天橋上的吉他手時時警醒着我,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僅憑自己的一廂情願,否則到最後,很可能只是窮盡一生做一場感動自己的表演,僅此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