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像嬰兒一樣學英語》

我覺得要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有三點:
1. 主動性:主動去做一件事和被動的去做一件事,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2. 正確的方向:是不是捷徑沒關係,關鍵是要大方向一定要正確。
3. 花費足夠的時間:半個小時可以吃頓飯,但是如果有個人說半個小時就可以學好英語,他肯定在說笑話。

《像嬰兒一樣學英語》這本書我覺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英語本身,從而有個更清晰的學習方向。

很多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很難得用到英語的,所以其實我覺得英語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很重要。雖然掌握的英語確實會有很多好處,但是相應的,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很多人不會英語或英語很爛,他們一樣可以活的很好。如果你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學好英語,我覺得可以有這麼一個簡單的判定標準:如果英語很爛會經常給你的工作、生活造成負面影響,那麼你就應該考慮花點時間認真的提高一下英語水平,否則的話,那就看自己的興趣了。

我覺得人在認知一個新事物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通過已知的東西進行類比認知: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認知方式,快速且有效。比如你看到過小汽車,那麼看到大卡車的時候你很容易就可以接受了。
二、直接接受新知識:當你沒有類似的知識的時候,那麼你就只能直接接受,這是一種相對來說不怎麼舒服的方式。就比如跨行業的一些知識,有時候你很難通過已知的東西來進行類比。
三、混合上面兩種方式:其實當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更多的是以這種方式來接受新的知識。

《像嬰兒一樣學英語》中着重強調的是第二種方式,因爲不同的語言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由於嬰兒在認知新事物的時候,很難有什麼已知的東西可以進行類比,於是第二種方式就成了嬰兒認知事物的主要方式,這也是爲什麼嬰兒學習語言比大人要快很多。但不幸的是,我們從小開始學英語,通常都是以漢語爲類比進行認知的,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很快的接受這些新的詞語,但壞處在於我們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積累很多不恰當的類比,而且我們是很難察覺到。比如run這個詞,它就是跑的意思,但是run a company又是怎麼回事呢?跑一個公司?顯然不是。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歸納體系這個概念,英語的歸納體系和中文是不一樣的,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中文裏面:小汽車,大卡車,英文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兩個單詞:car, truck。 比如英文的plane,airplane,在中文裏面就是:平面,飛機。平面和飛機是什麼關係呢?你想想老式的飛機,不就是兩個平板嗎?由此可見,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的語言當中,詞的發展衍生是不盡相同的。如果用中文的方式來思考的話,英語中很多詞的關係就被忽略掉了,難度自然就增大了。

鑑於上面提到的問題,那麼我們在學習一個新詞的時候,就應該儘量的學習它的本義,去學習它的詞源。這樣,你就能很容易的理解一個詞的由來,當一個詞出現一個新的衍生義的時候,你也能很快的接受。而且,去看一個詞的詞源其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因爲一個詞的產生和使用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的來由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看一個故事比死記硬背還是有趣多了。比如:copy起源於拉丁語詞copia,經法語的copie而進入英語,原義是“多”。當一份文件、一篇文章有了抄本、副本、複製件時,就“不再是一本”了,而變成了“多”本。電影底片洗印成的正片,即“拷貝”。用的就是copy這個詞的譯音。

時態和數:由於英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對時態和數都很重視。時態是讓很多學英語的人頭痛的事情,因爲在中文裏面,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描述,並沒有過分對事情的發生時間進行強調。但是英國人就不一樣,說一件事的時候,就一定要說清楚時間——通過時態來表達。單數複數同樣如此,都是英語所表達的信息中的重要成分,而中文裏面不是。既然英國人對其很重視,那麼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相應的多花點時間,多花點精力去學習。其中關鍵就是,我們要養成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在說話的時候,將一件事的時間和一個東西的數量作爲基本的信息附加到我們想要說的話裏面。

關於同音詞多義詞:在學英語的時候,我常會有這樣的困惑:這兩個詞的音就是一樣的嘛,怎麼區分啊?其實回頭看看中文,也是有相同的情況的,不過由於我們已經很熟悉我們的語言,所以我們在表達一個意思的時候,通常可以通過語境來區別同音字,或者避免選擇使用那些容易引起歧義的字/詞。而且我們在沒聽清楚一個詞的時候,就問一聲,說話的人就會換一個詞或換一種說法來清楚的表達自己。英語其實也是一樣,不要怕說同音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同音詞通常還是比較容易被區分出來的,當然如果你覺得引起了歧義的時候,就想辦法補充一下。

學英語就要說出來:對一個語言來說,聽和說應該是最重要的部分,畢竟聽和說纔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由於我們身邊很難有英語環境,導致了我們大多讀寫能力還行,但聽說就差多了。還有就是我們在學習新單詞的時候,有個問題就是長詞很難記,但當你把它讀出來的時候,你就發現一切都變了。因爲在說話的時候,多音節的詞識別度很明顯比單音節的識別度要高。比如hot, helicopter,第一個詞單獨說的話,你可能會聽成“嚯”,但是第二詞單獨說的時候,你就不容易聽錯了(當然,你得知道這個詞)。所以,我們才學習的時候,不光要學一個詞怎麼寫,怎麼讀,還有這個詞聽起來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

我最近剛好在參加一個英語培訓,主要想練一下我的聽力和口語,英語老師提到了一個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說話的節奏。很多時候我們怕自己說英語說的不流暢,於是一口氣說完一個句子,這樣就導致了我們說話的時候很緊張,別人聽起來也會有困難。就算是中文,你一口氣不停頓的說完一句很長的話的時候,估計聽的人也會愣一下。於是我嘗試在說的時候注意一下節奏,然後發現,好像說的更清楚了,而且對自己的壓力也小多了,說起來也更輕鬆些了。

最後簡單說一下我感受到的英語好(也就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哈哈)的好處吧:
首先是我的工作中交流需要用到英語,英語比較熟練的話,讀寫交流的時候就不容易產生歧義,能有效的提高交流的效率。
看英文電影的時候(我還不能完全脫字幕),常常可以發現翻譯錯誤。還有就是英語電影中也常會故意用有歧義的詞來安排一些笑點,如果只看字幕的話多半就錯過了。
作爲一個程序猿,要想看到最新的知識技術,是必須要能閱讀英文文檔的,等中文翻譯?算了吧。
出國旅遊的時候,英語在很多場合都還是用的上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