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分類: ARM Linux移植 58人閱讀 評論(0) 收藏 舉報

 標籤:ARM Linux yaffs 文件系統   移植 抵岸科技

 Linux 文件系統簡介

Linux支持多種文件系統,包括ext2、ext3、vfat、ntfs、iso9660、jffs、romfs和nfs等,爲了對各類文件系統進行統一管理,Linux引入了虛擬文件系統VFS(Virtual File System),爲各類文件系統提供一個統一的操作界面和應用編程接口。

Linux下的文件系統結構如下: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Linux啓動時,第一個必須掛載的是根文件系統;若系統不能從指定設備上掛載根文件系統,則系統會出錯而退出啓動。之後可以自動或手動掛載其他的文件系統。因此,一個系統中可以同時存在不同的文件系統。

不同的文件系統類型有不同的特點,因而根據存儲設備的硬件特性、系統需求等有不同的應用場合。在嵌入式Linux應用中,主要的存儲設備爲RAM(DRAM, SDRAM)和ROM(常採用FLASH存儲器),常用的基於存儲設備的文件系統類型包括:jffs2, yaffs, cramfs, romfs, ramdisk, ramfs/tmpfs等。

 

>基於FLASH的文件系統

Flash(閃存)作爲嵌入式系統的主要存儲媒介,有其自身的特性。Flash的寫入操作只能把對應位置的1修改爲0,而不能把0修改爲1(擦除Flash就是把對應存儲塊的內容恢復爲1),因此,一般情況下,向Flash寫入內容時,需要先擦除對應的存儲區間,這種擦除是以塊(block)爲單位進行的。

閃存主要有NOR和NAND兩種技術(簡單比較見附錄)。Flash存儲器的擦寫次數是有限的,NAND閃存還有特殊的硬件接口和讀寫時序。因此,必須針對Flash的硬件特性設計符合應用要求的文件系統;傳統的文件系統如ext2等,用作Flash的文件系統會有諸多弊端。

在嵌入式Linux下,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存儲技術設備)爲底層硬件(閃存)和上層(文件系統)之間提供一個統一的抽象接口,即Flash的文件系統都是基於MTD驅動層的(參見上面的Linux下的文件系統結構圖)。使用MTD驅動程序的主要優點在於,它是專門針對各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以閃存爲主)而設計的,因而它對Flash有更好的支持、管理和基於扇區的擦除、讀/寫操作接口。

順便一提,一塊Flash芯片可以被劃分爲多個分區,各分區可以採用不同的文件系統;兩塊Flash芯片也可以合併爲一個分區使用,採用一個文件系統。即文件系統是針對於存儲器分區而言的,而非存儲芯片。

1. jffs2

JFFS文件系統最早是由瑞典Axis Communications公司基於Linux2.0的內核爲嵌入式系統開發的文件系統。JFFS2是RedHat公司基於JFFS開發的閃存文件系統,最初是針對RedHat公司的嵌入式產品eCos開發的嵌入式文件系統,所以JFFS2也可以用在Linux, uCLinux中。

Jffs2: 日誌閃存文件系統版本2 (Journalling Flash FileSystem v2)

主要用於NOR型閃存,基於MTD驅動層,特點是:可讀寫的、支持數據壓縮的、基於哈希表的日誌型文件系統,並提供了崩潰/掉電安全保護,提供“寫平衡”支持等。缺點主要是當文件系統已滿或接近滿時,因爲垃圾收集的關係而使jffs2的運行速度大大放慢。

目前jffs3正在開發中。關於jffs系列文件系統的使用詳細文檔,可參考MTD補丁包中mtd-jffs-HOWTO.txt。

jffsx不適合用於NAND閃存主要是因爲NAND閃存的容量一般較大,這樣導致jffs爲維護日誌節點所佔用的內存空間迅速增大,另外,jffsx文件系統在掛載時需要掃描整個FLASH的內容,以找出所有的日誌節點,建立文件結構,對於大容量的NAND閃存會耗費大量時間。

2. yaffs

yaffs/yaffs2是專爲嵌入式系統使用NAND型閃存而設計的一種日誌型文件系統。與jffs2相比,它減少了一些功能(例如不支持數據壓縮),所以速度更快,掛載時間很短,對內存的佔用較小。另外,它還是跨平臺的文件系統,除了Linux和eCos,還支持WinCE, pSOS和ThreadX等。

yaffs/yaffs2自帶NAND芯片的驅動,並且爲嵌入式系統提供了直接訪問文件系統的API,用戶可以不使用Linux中的MTD與VFS,直接對文件系統操作。當然,yaffs也可與MTD驅動程序配合使用。

yaffs與yaffs2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僅支持小頁(512 Bytes) NAND閃存,後者則可支持大頁(2KB) NAND閃存。同時,yaffs2在內存空間佔用、垃圾回收速度、讀/寫速度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3. Cramfs

Cramfs是Linux的創始人 Linus Torvalds參與開發的一種只讀的壓縮文件系統。它也基於MTD驅動程序。

在cramfs文件系統中,每一頁(4KB)被單獨壓縮,可以隨機頁訪問,其壓縮比高達2:1,爲嵌入式系統節省大量的Flash存儲空間,使系統可通過更低容量的FLASH存儲相同的文件,從而降低系統成本。

Cramfs文件系統以壓縮方式存儲,在運行時解壓縮,所以不支持應用程序以XIP方式運行,所有的應用程序要求被拷到RAM裏去運行,但這並不代表比Ramfs需求的RAM空間要大一點,因爲Cramfs是採用分頁壓縮的方式存放檔案,在讀取檔案時,不會一下子就耗用過多的內存空間,只針對目前實際讀取的部分分配內存,尚沒有讀取的部分不分配內存空間,當我們讀取的檔案不在內存時,Cramfs文件系統自動計算壓縮後的資料所存的位置,再即時解壓縮到RAM中。

另外,它的速度快,效率高,其只讀的特點有利於保護文件系統免受破壞,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由於以上特性,Cramfs在嵌入式系統中應用廣泛。

但是它的只讀屬性同時又是它的一大缺陷,使得用戶無法對其內容對進擴充。

Cramfs映像通常是放在Flash中,但是也能放在別的文件系統裏,使用loopback 設備可以把它安裝別的文件系統裏。

4. Romfs

傳統型的Romfs文件系統是一種簡單的、緊湊的、只讀的文件系統,不支持動態擦寫保存,按順序存放數據,因而支持應用程序以XIP(eXecute In Place,片內運行)方式運行,在系統運行時,節省RAM空間。uClinux系統通常採用Romfs文件系統。

其他文件系統:fat/fat32也可用於實際嵌入式系統的擴展存儲器(例如PDA, Smartphone, 數碼相機等的SD卡),這主要是爲了更好的與最流行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相兼容。ext2也可以作爲嵌入式Linux的文件系統,不過將它用於FLASH閃存會有諸多弊端。

>基於RAM的文件系統

1. Ramdisk

Ramdisk是將一部分固定大小的內存當作分區來使用。它並非一個實際的文件系統,而是一種將實際的文件系統裝入內存的機制,並且可以作爲根文件系統。將一些經常被訪問而又不會更改的文件(如只讀的根文件系統)通過Ramdisk放在內存中,可以明顯地提高系統的性能。

在Linux的啓動階段,initrd提供了一套機制,可以將內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統一起載入內存。

2. ramfs/tmpfs

Ramfs是Linus Torvalds開發的一種基於內存的文件系統,工作於虛擬文件系統(VFS)層,不能格式化,可以創建多個,在創建時可以指定其最大能使用的內存大小。(實際上,VFS本質上可看成一種內存文件系統,它統一了文件在內核中的表示方式,並對磁盤文件系統進行緩衝。)

Ramfs/tmpfs文件系統把所有的文件都放在RAM中,所以讀/寫操作發生在RAM中,可以用ramfs/tmpfs來存儲一些臨時性或經常要修改的數據,例如/tmp和/var目錄,這樣既避免了對Flash存儲器的讀寫損耗,也提高了數據讀寫速度。

Ramfs/tmpfs相對於傳統的Ramdisk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不能格式化,文件系統大小可隨所含文件內容大小變化。

Tmpfs的一個缺點是當系統重新引導時會丟失所有數據。

3. 網絡文件系統NFS (Network File System)

NFS是由Sun開發並發展起來的一項在不同機器、不同操作系統之間通過網絡共享文件的技術。在嵌入式Linux系統的開發調試階段,可以利用該技術在主機上建立基於NFS的根文件系統,掛載到嵌入式設備,可以很方便地修改根文件系統的內容。

以上討論的都是基於存儲設備的文件系統(memory-based file system),它們都可用作Linux的根文件系統。實際上,Linux還支持邏輯的或僞文件系統(logical or pseudo file system),例如procfs(proc文件系統),用於獲取系統信息,以及devfs(設備文件系統)和sysfs,用於維護設備文件。

 

開發環境

操作系統:Ubuntu 10.4(linux kernel-v2.6.31)

移植Linux內核版本:2.6.30

交叉編譯工具:arm-linux-gcc 4.3.2

文件系統製作工具:Busybox-1.16.1

 

下載Busybox-1.16.1

Busybox-1.16.1的下載地址:

http://www.busybox.net/

 

配置Busybox

1. 創建制作文件系統的根目錄

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 mkdir rootfs

2. 解壓busybox-1.16.1

進入存放busybox-1.16.1壓縮包文件的目錄,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 tar jxvf busybox-1.16.1.tar.ba2

3. 進入busybox-1.16.1根目錄,修改Makefile,修改ARCH 和CROSS_COMPILE兩變量的值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4. 通過busybox的配置菜單配置製作的文件系統

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 busybox-1.16.1# make menuconfig

系統將彈出配置菜單,通過菜單選擇需要的選項,如圖1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1

以下選項必須選擇:

Busybox Setting----->

       build option-->

   [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 ]   Build BusyBox as a position independent executable (NEW)

   [ ] Force NOMMU build

   [ ] Build shared libbusybox

[*]   Produce a binary for each applet, linked against libbusybox

[*]   Produce additional busybox binary linked against libbusybox

   [ ] Build with Large File Support (for accessing files > 2 GB)

() Cross Compiler prefix

() Additional CFLAGS

 

Busybox Setting----->

installation option-->

[*] Don't use /usr                                                    

        Applets links (as soft-links) --->                                   

   (/opt/rootfs) 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該項輸入編譯安裝路徑,在此輸入rootfs文件路徑)

 

Busybox Library Tuning --->

MD5: Trade Bytes for Speed                                      

[*] Faster /proc scanning code (+100 bytes)                            

[*] Support for /etc/networks                                    

[*] Support for /etc/networks

[*] Additional editing keys

[*]    vi-style line editing commands

[*]    History saving

[*]    Tab completion

[*]      Username completion

[*]    Fancy shell prompts

 

若出現如圖2所示的錯誤: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2

請安裝有關編譯程序。安裝make ,gcc, make-kpkg,運行menuconfig等等和編譯內核相關的工具。

有關命令如下:

/opt#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 dev

若安裝不了,請檢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

 

編譯Busybox

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 busybox-1.16.1# make install

在rootfs文件下會多了bin、sbin兩個文件夾和一個linuxrc文件,如圖3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3

 

1.   創建文件系統其它目錄

進入rootfs目錄,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 rootfs# mkdir boot dev etc home lib mnt proc root sys tmp var usr

建立其它基本的目錄,如圖4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4

 

2.    建立及複製文件系統所需的文件

1. 在/rootfs/dev/目錄下建立console和null節點文件 (要root身份)

若缺少這兩個文件,在掛載文件系統時將會有報錯信息,如圖5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5

進入/rootfs/dev/目錄,在提示符後輸入:

/opt/rootfs/dev# mknod -m 666 console c 5 1

/opt/rootfs/dev# mknod -m 666 null c 1 3

如圖6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6

 

2. 在/rootfs/etc/目錄下建立fstab和inittab文件

進入/rootfs/etc/目錄,創建fstab文件,其內容如下: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pts        devpts mode=0622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進入/rootfs/etc/目錄,創建inittab文件,其內容如下:

#[inittab]

::sysinit:/etc/init.d/rcS

::askfirst:-/bin/sh

::restart:/sbin/init

::ctrlaltdel:/sbin/reboot

::shutdown:/bin/umount -a –r

::shutdown:/sbin/swapoff –a

最後在提示符下輸入:

/opt/rootfs/etc# chmod +x fstab inittab

 

3. 在/rootfs/etc/init.d/目錄下建立rcS文件

進入/rootfs/etc/目錄,創建init.d目錄,在該目錄下創建rcS文件,其內容如下:

#! /bin/sh

export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echo "running /etc/init.d/rcS"

 

echo " mount -t proc proc /proc"

mount -t proc proc /proc

 

echo " mount -t sysfs /sys /sys"

mount -t sysfs /sys /sys

# echo " mount -t tmpfs /tmpfs /dev "

#/mount -t tmpfs /tmpfs /dev

 

#echo "mount ramfs filesystem to /var"

#/mount -t ramfs none /var

 

#echo "starting udevd..."

#/udevd --daemon

#/udevstart

 

#ln -s /dev/rtc0 /dev/rtc

#/mount -t yaffs2 /dev/mtdblock1 /home/

 

#hostname SBC6020

#ifconfig lo 127.0.0.1 netmask 255.0.0.0

#ifconfig eth1 192.192.192.200 netmask 255.255.255.0

#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11:22:33:44:55

#ifconfig eth0 192.168.0.1 netmask 255.255.255.0

 

#/opt/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exec /etc/init.d/rcS.local

最後在提示符下輸入:

/opt/rootfs/etc/init.d# chmod +x rcS

 

4. 複製lib庫文件

/opt/rootfs# cp –rfv *.* /usr/local/arm/4.3.2/arm-none-linux-gnueabi/libc/armv4t/lib ./

若無動態lib庫文件,掛載文件系統時,將會出現如圖7所示的錯誤: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7

當然,你也可以在配置busybox時,選擇如下選擇:

Busybox Setting----->

       build option-->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使用靜態庫,這樣就不必複製lib庫文件了。

 

至此,一個基本的文件系統製作完畢。如圖8所示:

linux文件系統製作流程 - 抵岸科技 - 抵岸科技的博客

圖 8

 

文件歷史記錄

版本            編制                    日期                        更改內容

-----------------------------------------------------------------------------------

V1.0           抵岸科技              2010-7-4                首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