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日本——之電車篇

           日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電車(相當於上海的輕軌,分高架與地上)和地下鐵,全國好像除了北海道以外都可以乘坐電車可以到達。日本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不過發達的有點複雜,繁華車站不容易找出口,也不容易跟見面的人會合;便利但成本也不便宜,上車最便宜也要9元人民幣,一般去遠的地方玩一玩來回也要百十塊;日本人基本上都乘坐電車,原因就是方便,便宜(月票公司報銷,還比出租車便宜,本人乘過一次大約50分鐘的路程出租車合計850元人民幣左右)、快捷、完善的線路,使你可以輕易,快速的到達你想去的地方,所以日本住宅區的汽車是停放着的多,開着的比較少,除非週末。
        從日本人乘坐電車可以看出他們比較細化的文化-電車文化
乘車人羣:老多少少,通勤時刻車上70%的應該是中老男人(30-70歲),因爲目前日本是個老齡化的社會,缺少勞動力,更缺少年輕人;男多女少,可能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以日本男人娶得外國老婆(中國應該居首)可是越來越多,也或許是結婚後的女人、年齡大的女人大部分還是不出來工作,除非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 擁擠:堪比比上海的一號線地鐵擁擠程度,但非常有次序,自覺排隊,先上後下,幾乎看不到有人加楔,經常看到地鐵的工作人員拼着力氣向車裏猛塞乘客的場景。車廂規矩:電車裏原則上不允許接聽電話(車廂裏到處都是警示),很少看到有人接聽,即使接聽也是匆匆掛掉,大部分人要麼在看書,要麼在聽音樂,要麼在睡覺,大部分人都有兩種裝備:書、隨身聽、遊戲機(PSP、DS),很少看到有人在玩弄手機。上班族男女包裏大部分人都有一本很小的包着皮的書(看起來方便),感覺比較專業或者知識性很強的書籍(見過一個女的居然看日本人口統計分析),中老年人則比較喜歡看新聞報紙,一小部分的中年男子會看漫畫,其實大部分人看起來更像是睡眠不足或許是藉助看書而幫助睡眠而已,哈哈。聲音:98%的手機沒有鈴聲,更不可能聽到彩鈴了,哈哈。電車裏幾乎聽不到有人大聲說話,大部分人在車上不聊天,即使是夫妻或者情侶做在一起。偶爾能聽到的聲音是往往是一羣初高中生在一起的時候吵鬧,或者一些年輕的時尚女孩太討論,在或者就是聽到中國語在聊天(剛到日本的國人都不習慣壓低聲音說話)。日式禮讓:電車每個車廂都有“老弱病殘孕”席,即使通勤時間很擁擠的車廂,上班族大部分寧可站着也不去座“老弱病殘孕”席,只有很少的人去乘坐,但一看到“老弱病殘孕”就馬上離開座位。一般的坐席通常看不到讓座的行爲,有時候你好意讓座還會讓對方很奇怪很不好意思。見過一些情侶卻是女的給男的讓座。即使女的做着也一定會幫男方拿包。時間觀念:電車地鐵等都非常準時,除非有人身事故發生或者天氣原因造成延誤,播音器裏會不斷出現解釋原因並且道歉的話以安慰乘客,因電車原因導致上班遲到的,可以在下車的車站要一份“延遲證明書”,以免遭到公司的處罰。關於安全:日本女式包很少帶有拉鍊,很多往往都是開口,可以看到裏面的手機、錢包等一些東西,年輕時尚的男生經常把大大的錢包放在屁股後面的口袋裏,他們幾乎都不關心安全措施,也不擔心被盜。在電車上丟掉東西幾乎不用擔心找不回來,每個車站都設有“失物招領處”,我幾個同事的錢包、箱子、電腦都有遺忘的事情發生,都找了回來。我一個同事剛到日本丟了登錄證(外國人身份證),半月後警察局就給他寄了回來。電車癡漢:人所衆知的一羣,據說很多特別是在很擁擠的路線,可惜我沒見過故意騷擾的,有時候是太擁擠而想分開都不容易,哈哈。爲此日本的很多電車都有女性專用車廂,但警方對性騷擾者的處罰也很嚴重,經裁定後將面臨判刑與失業,以後想就業都難。醉鬼:日本人很喜歡趕末班車,不管是因爲加班到12點,還是因爲喝酒到12點,這個時候電車非常擁擠,有很多老頭喝的暈頭轉向,迷迷糊糊,有時候很擔心他一不小心吐出來,或者摔倒,這兩種人我都見過,還見過一個醉鬼在車站附近的路邊公然小便。逃票:剛到日本時的中國人可能都有一點經驗,以前由於日本交通網絡程序存在一定的漏洞,在不同交通線路與公司之間換乘時可以成功合法的逃票,但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一經發現第一次面臨2-3倍的罰款,嚴重者將被警察帶走或招到遣返。 交通規則:日本是車讓人,在相同規則的條件下,汽車幾乎是無條件的主動先讓人通行;相對於國內來說正好相反,國內是人讓車,在路上看到車就怕,就躲,哎。

女性專用車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