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數據結構緒論

之前看的一直是《算法導論》,的確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看的也非常吃力,看到第三部分 數據結構部分時,對於書中的僞代碼的實現,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那種實現方式纔是最優的,一時看的雲裏霧裏,所以,看完第三部分,暫時不再繼續看第四部分 高級設計部分了,決定研讀下《大話數據結構》,加深對數據結構的瞭解,同時形成規範的數據結構的實現編程。

1.1 開場白

1.2 你數據結構怎麼學的

1.3 數據結構起源

1.4 基本概念和術語

1.4.1 數據

數據:是描述客觀事物的符號,是計算機中可以操作的對象,是能被計算機識別,並輸入給計算機處理的符號集合

1.4.2 數據元素

數據元素:是組成數據的、有一定意義的基本單位,在計算機中通常作爲整體處理。也被稱爲記錄。

1.4.3 數據項

數據項:一個數據元素可以由若干個數據項組成。
數據項是數據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

1.4.4 數據對象

數據對象:是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是數據的子集。

1.4.5 數據結構

不同數據元素之間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關係,將這些關係稱爲結構
數據結構:是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係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1.5 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

按視點的不同,把數據結構分爲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1.5.1 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是指數據對象中數據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1. 集合結構
    集合結構:集合結構中的數據元素除了同屬於一個集合外,它們之間沒有其他關係。

  2. 線性結構
    線性結構:線性結構中的數據元素之間是一對一的關係。

  3. 樹性結構
    樹形結構中的數據元素之間存在一種一對多的層次關係。

  4. 圖形結構
    圖形結構的數據元素是多對多的關係。

1.5.2 物理結構

物理結構:是指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
數據元素的存儲結構形式有兩種:順序存儲鏈式存儲

  1. 順序存儲結構
    順序存儲結構:是把數據元素存放在地址連續的存儲單元裏,其數據間的邏輯關係和物理關係是一致的。

  2. 鏈式存儲結構
    是把數據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儲單元裏,這組存儲單元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不連續的。
    邏輯結構是面向實際問題的,而物理結構是面向計算機的,其基本目標就是將數據及其邏輯關係存儲到計算機的內存中。

1.6 抽象數據類型

1.6.1 數據類型

數據類型:是指一組性質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義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總稱。
在c語言中,按取值的不同,數據類型分爲兩類:

  • 原子類型:是不可以再分解的基本類型,包括整型、實型、字符型等。
  • 結構類型:由若干個類型組合而成,是可以再分解的。
    抽象是指取出事物具有的普遍性的本質。

1.6.2 抽象數據類型

是指一個數學模型集定義在該模型上的一組操作。
抽象數據類型體現了程序設計中問題分解、抽象和信息隱藏的特性。
給出描述抽象數據類型的標準格式:

ADT 抽象數據類型
DATA
    數據元素之間邏輯關係的定義
operation
    操作 1
        初始條件
        操作結果描述
    操作 2
        ……
    操作 n
        ……
endADT

1.7 總結回顧

數據結構的一些相關概念:
這裏寫圖片描述
結構的分類:
這裏寫圖片描述

1.8 結尾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