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拾荒婆婆捐萬元助學 蝸居8平米地下室

 

引導語:廣州越秀區海珠南路鹽亭東街1號地下4號室,只有8平方米。如果不是張金女做出一件驚人的事,恐怕沒有人會關注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就在11月27日,85歲的婆婆張金女,將自己靠賣廢品積攢的10000元,捐贈給了廣州市教育基金會。11月28日,中國廣州發佈將此消息放上了網,標題爲:善念,和經濟收入無關。 
 
圖片
八旬拾荒婆婆捐萬元助學

圖片
蝸居8平米地下室

圖片
蝸居8平米地下室

圖片
蝸居8平米地下室

圖片
蝸居8平米地下室
 
  11月28日晚,記者乘着夜色冒雨來到張金女家,滿眼全是垃圾,在無牀又無桌椅的房間裏,阿婆小聲地說:這事,我不想被人知道。
 
  寒冷的夜色裏,張金女說,我不關心捐贈款會怎麼使用,“我只想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巴掌大的地方就是牀
 
  這已是第二次捐款
 
  張婆婆熱情招呼記者進屋裏坐,記者愕然———這哪是家啊?!簡直就是小垃圾場 推開鹽亭東街一道鐵閘和虛掩的木門,沿着僅供一人通過的走廊,左邊第四個鏽跡斑斑的鐵門裏透出一縷昏黃的光。記者敲開了張金女家的門,一隻黃色的小貓立刻從門縫溜出來,站到門外。見到陌生人來訪,張婆婆熱情地招呼記者進屋裏坐。
 
  這哪是家啊?!簡直就是一個小型垃圾場。除了房中一條20來釐米的過道,兩邊的空間全被五花八門的垃圾所佔據,屋內唯一的一扇窗緊閉着,下面整整齊齊地堆放着快餐盒。
 
  張金女佝僂着背,身高不到1米五。一根不知哪裏撿來的竹棍,便是行走的柺杖。
 
  28日的廣州夜晚,氣溫只有10度,連記者都要穿着厚厚的夾衣採訪,張金女卻只披了一件黑色舊運動外套和毛線織的七分褲子。
 
  “阿婆,平時你怎麼睡啊?”因爲張金女右耳聽不見,記者只能大聲地問。
 
  “我平時就這樣坐着睡,腳放在這張小凳子上。”張金女說的“可以坐的地方”,其實就是木板上堆着近一米高的垃圾小山旁,剩下約巴掌大的位置。
 
  看屋子實在窄得容不下別的人,張金女招呼記者到屋外採訪。
 
  這已是第二次捐款
 
  當記者問起時,張婆婆卻緊張地“噓”了一聲:“不要這麼大聲講,隔壁鄰居會聽到。” 原來,這不是張金女第一次捐款。去年11月,張金女就將賣廢品積攢的300元,捐給了廣州市教育基金會。
 
  當記者問起那10000元捐款時,張婆婆很緊張地“噓”了一聲,她說,“不要這麼大聲講,隔壁鄰居會聽到。”
 
  雖然是斷斷續續,記者還是聽清了張金女的故事———
 
  這位廣東鶴山女人,56歲離婚,生育有3個子女。只是現在他們都不和張金女住在一起。
 
  獨居的張金女,用每天外出撿垃圾來打發日子,攢足了一個星期的廢品,會拿到越秀區海珠南路口賣。“張婆婆平時都會捐錢的!”山海城的保安笑着說:“有時街道搞慈善捐助,她都拿出一百元。只是街道不收,要她自己留住。”
 
  後來聽一個她信任的人講,可以捐給廣州市教育基金會,她便自己找上了門。張金女說,一開始,基金會的人不收捐贈,“他們悄悄地將錢放進一個利是封,說要給我封利是。那是我要捐出來的錢,我怎麼可以拿回去?”
 
  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好心,被張金女拒絕了。但他們的熱情,張金女記下了。今年,張金女又想着捐錢,而且,要捐得比上次多。
 
  據工作人員袁老師回憶,張金女這次拿來的一萬元分10捆,每捆一千元,都用細麻繩緊緊地扎着,每捆紙幣都壓放得整整齊齊,並用塑料袋裝着。袁老師說:“原本,張婆婆想走到市教育局,但聽說她去年來捐贈時步行了近8個小時,回去時還走丟了,多虧有警察幫忙。” 今年,張婆婆又要捐款,出於安全考慮,廣州市教育基金會開着車將老人接到辦公室,當面辦理了捐贈手續,這纔有了中國廣州發佈微博上的那張照片。
 
  唯一的消費是奶茶
 
  好心人買一板雞蛋給她三四個,她感慨:“還是老實人和老實人交朋友才長久啊!”
 
  奶茶是張金女唯一的消費,那是她每天的食物。
 
  年過八旬的張金女牙齒都掉光了,只能靠流質食物維繫一天的體能。“我每次買10瓶,一共35蚊(元)。附近士多店賣4蚊一瓶。爲了省點,我都是在外面悄悄買了,用推車推回來。”大的塑料瓶1毛5一個,小的能賣1毛錢。張金女捐贈錢便是這樣一點一點存下來的。27日,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給張金女送來了一箱純牛奶,這成了她最喜歡的食物。
 
  張金女現在住的是公房,還拿着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她說,與這裏的街坊們熟了,好心人買了一板雞蛋,給我三四個,說是買多了,其實我心裏清楚,哪裏是買多了。“還是老實人和老實人交朋友才長久啊!”
 
  記者問,捐贈的一萬元錢,存了多久啊?張金女眯縫着眼:“你問我這些,具體多少天、多少錢,我哪裏講得出來。”
 
  記者又問,有想過這些錢會用在什麼地方嗎?說不定有人來感謝你!張金女張着沒牙的嘴,哈哈大笑起來:“哪裏需要就用在哪裏。有的人需要捐款、需要上學、需要治病,能幫到人就行。”
 
  據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袁老師說,張金女在辦理捐贈手續時,要求她幫忙寫幾個字:天下太平,世界太平,各家各戶,人人安寧。袁老師按照張金女的意思,打印了好幾份,張金女便將它們帶在身上。這是爲什麼呢?張金女說,我就是感謝黨和政府,我的晚年才幸福。
 
 
  知情者說
 
  越秀區人民街:
 
  她也經常到居委要求捐款
 
  記者昨晚從越秀區人民街獲悉,張金女的戶籍和居住地均在該街鹽亭東居委會,8平方的房屋性質是公房。張金女是原廣州拆車廠退休工人,退休金每月2600多元,也是該街社會化退休託管人員。
 
  自三個子女結婚後,張婆婆就獨居了,街道視其爲重點巡查對象,每天由助老員上門巡查。她還經常到居委會與工作人員聊天並要求捐款。
 
  市教育基金會:
 
  這一萬元進入我們的本金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瞭解到,由於張金女的捐款並沒有明確指向“幫助誰”,依據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的相關制度,所捐一萬元將納入教育基金會的本金,本金增值部分將運用在原有慈善和獎勵項目上。
 
  編後語:不提倡弱勢羣體捐助他人,老婆婆本身是公益機構的救助對象,荒誕的是,她反過來捐錢給公益機構。弱勢羣體犧牲自己幫助別人,並不是健康的公益理念,反而是一種反常的社會現象,我不主張社會倡導這種行爲。政府應該責無旁貸地負起照顧她的責任,其次是她的家人。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有哪些是沒有做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