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類簡史》思考的幾個問題。

最近在閱讀《人類簡史》這本書,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有幾個問題值得深入去思考,就當時劃重點吧,在下次再圍繞這個問題進入深入的閱讀。

  1. 幾十萬年前,地球上有好幾種人類,而現在卻只剩下我們智人一種,關於這個現象,學術界有兩種猜想,具體是哪兩種?

    混種繁衍利潤。不同人種相遇後產下的後代,也就是智人從非洲遷移到世界各地,與其他人種混種繁衍產下後代,形成今天的人類。
    替代理論。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相遇時,雙方水火不容,互有反感,甚至會發生種族滅殺,霸道的智人將其他人種趕盡殺絕,最後只剩下智人一種。
    其實兩種都不完全是,因爲在現有智人身上也有其他種族的DNA,但只是佔比少而已。

  2. 智人用三萬年的時間征服了世界,消滅其它物種,智人相比於其它物種,優勢在哪裏呢?

    智人有獨特的語言。在7萬到3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這就是所謂的認知革命。學術界認爲產生的新語言的原因在於,在某個偶然的因素下,智人發生了基因突變,導致他們使用了前所未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和前所未有的語言來溝通,因而引起了認知革命。
    智人語言的三個優勢:

    1. 智人語言最爲靈活,雖然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但組合起來卻能產生無限多的句子,並帶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我們能溝通、存儲驚人的信息量,並且瞭解我們周遭的世界。
    2. 智人語言能夠溝通關於世界的信息,我們的語言根本就是一種八卦的工具。
    3. 智人語言能夠傳達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只有智人可以表達出從來沒有看過、從來沒有碰過、從來沒有聽過的事物,並且還能講的煞有其事、栩栩如生,也就是說我們能用語言來虛構故事,還能一傳十、十傳百,讓不存在的變成存在,讓假的變成真的。
  3. 作者認爲,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之後,要與之前的採集、打獵社會更加辛苦,對此他提出了五點理由,具體是哪五點?

    1. 勞動加重,工作時間變長。
    2. 生活被勞作填滿,變得無趣。狩獵採集採集的生活擁有更大的自由性,能讓大多數人過上比在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更有趣的生活。
    3. 人類飲食結構變得單一。採集者之所以能夠避免飢餓和營養不良,祕籍在於他們飲食的多樣化。而農民的飲食結構相對單一。
    4. 人們以爲是人類馴化了植物,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
    5. 傳染病出現。遠古採集者比較少碰到傳染病的問題,農業和工業社會的傳染病,比如,天花、麻疹和肺結核等,多半來至於家禽牲畜,對於遠古的採集者而言,狗是唯一親近的動物,所以也就沒有這一問題了。農業和工業社會,人類永久的居住環境通常非常緊密,但是衛生條件不佳,是疾病的溫牀。而採集者在廣袤的大地上漫遊,疾病很難流行起來。
  4. 現代科學與先前的知識體系完全不同,哪具體有哪幾點不同之處呢?

    1. 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2. 以觀察和數學爲中心。在承認無知之後,現代科學還希望獲得新知,收集各種觀察值,再用數學工具整理、連接,形成全面的理論。早期的知識體系常常用故事構成理論,現代科學用的則是數學。
    3. 取得新能力。 在人們獲得現在科學知識理論之後,想要通過這些新的知識體系中獲得能力,於是很多新的發明就出來了。比如計算機技術與應用,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