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史(1)

這是一篇爲2018年4月23號世界讀書日所寫的投稿文章,在有些讀書人眼中,讀書是一種自帶驕傲的屬性的活動,像很多帶着驕傲屬性的活動一樣,其內部也有複雜的鄙視鏈條。

好在自己沒能在書裏讀出驕傲,讀書只不過是瞭解這個世界的一個手段一個方法,有些人藉助閱讀書籍,有些人藉助影音視頻,對世界關注點和好奇點不同而已,動不動借讀書生出驕傲感的人,也可能只喜歡在朋友圈中讀。

閱讀帶給我最大的物理屬性變化大概就是眼睛近視吧,想想小時候,在昏暗的燈光下,趴在牀上看書,看到深夜,趴到書上睡去,沒電的時候,點着蠟燭讀書,雖然也從書中得知這樣對眼睛不好,但依然覺得自己特殊,應該沒有問題,但最後還是未能逃脫現實規律,帶上了眼鏡。

想想那個時候,閱讀的量看似好多,照今日自己的觀點,熬壞了自己眼鏡的那些書,真是讀了遠遠不如不讀,絕大部分讀物應該一些地攤文學加上那個時候風靡校園的鬼故事,現在遠記不起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但對於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少年,這些已是他能夠接觸到的全部。看的多也並非沒有一丁點好處,最起碼把閱讀速度給鍛煉出來了,遙想初中時,和同位同讀一本課外書,在他們一頁沒有看完的時候,自己就已經掃完兩頁,迫不及待的想翻頁。

年少時有大把時間卻沒有好書,絕對是現在看來的一大痛點,能回憶起的找書情景,就是到了別人家,看到比自己大幾歲或十幾歲的人的老舊課本,便是找到了寶,如果是本《故事會》,那一到兩個小時不挪窩也是極大可能。依稀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家翻箱倒櫃找出很多本二叔買以前買的《故事會》那股欣喜勁,從架子上找出二叔小學四年級的練習冊,翻開看到裏面用鉛筆寫的正楷,好吧,那個時候我應該還沒有見過字帖,至今忘不了其帶來的震撼感,這可能也是自己一直想把自己的字練好的一個初始原因吧。沒有好書可讀,例證之一就是到現在爲止,四大名著的任何一本都沒有讀過,記得初中時讀過一本同學從家中帶來的劉墉斷案的章回體,中間還被體育老師收走。那時初中同位的哥哥在一中讀書,經常會買一些處理的老舊的軍事雜誌,他會帶來與大家分享。

記得那時,課外讀物絕對是暢銷貨,所以同學能借你一晚上絕對是大恩大德,借到手以後,儘可能快的把故事看完,不然可能就再也不知道故事結局了,這可能也是自己現在不願意看長篇小說的原因之一,看了開頭,就會一直想讀下去,知道知道結局爲止。

先記錄至此吧,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