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鎖、偏向鎖、輕量級鎖、重量級鎖

重量級鎖

內置鎖在Java中被抽象爲監視器鎖(monitor)。在JDK 1.6之前,監視器鎖可以認爲直接對應底層操作系統中的互斥量(mutex)。這種同步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包括系統調用引起的內核態與用戶態切換、線程阻塞造成的線程切換等。因此,後來稱這種鎖爲“重量級鎖”。

自旋鎖

首先,內核態與用戶態的切換上不容易優化。但通過自旋鎖,可以減少線程阻塞造成的線程切換(包括掛起線程和恢復線程)。

如果鎖的粒度小,那麼鎖的持有時間比較短(儘管具體的持有時間無法得知,但可以認爲,通常有一部分鎖能滿足上述性質)。那麼,對於競爭這些鎖的而言,因爲鎖阻塞造成線程切換的時間與鎖持有的時間相當,減少線程阻塞造成的線程切換,能得到較大的性能提升。具體如下:

  • 當前線程競爭鎖失敗時,打算阻塞自己
  • 不直接阻塞自己,而是自旋(空等待,比如一個空的有限for循環)一會
  • 在自旋的同時重新競爭鎖
  • 如果自旋結束前獲得了鎖,那麼鎖獲取成功;否則,自旋結束後阻塞自己

如果在自旋的時間內,鎖就被舊owner釋放了,那麼當前線程就不需要阻塞自己(也不需要在未來鎖釋放時恢復),減少了一次線程切換。

“鎖的持有時間比較短”這一條件可以放寬。實際上,只要鎖競爭的時間比較短(比如線程1快釋放鎖的時候,線程2纔會來競爭鎖),就能夠提高自旋獲得鎖的概率。這通常發生在鎖持有時間長,但競爭不激烈的場景中。

缺點

  • 單核處理器上,不存在實際的並行,當前線程不阻塞自己的話,舊owner就不能執行,鎖永遠不會釋放,此時不管自旋多久都是浪費;進而,如果線程多而處理器少,自旋也會造成不少無謂的浪費。
  • 自旋鎖要佔用CPU,如果是計算密集型任務,這一優化通常得不償失,減少鎖的使用是更好的選擇。
  • 如果鎖競爭的時間比較長,那麼自旋通常不能獲得鎖,白白浪費了自旋佔用的CPU時間。這通常發生在鎖持有時間長,且競爭激烈的場景中,此時應主動禁用自旋鎖。

使用-XX:-UseSpinning參數關閉自旋鎖優化;-XX:PreBlockSpin參數修改默認的自旋次數。

自適應自旋鎖

自適應意味着自旋的時間不再固定了,而是由前一次在同一個鎖上的自旋時間及鎖的擁有者的狀態來決定:

  • 如果在同一個鎖對象上,自旋等待剛剛成功獲得過鎖,並且持有鎖的線程正在運行中,那麼虛擬機就會認爲這次自旋也很有可能再次成功,進而它將允許自旋等待持續相對更長的時間,比如100個循環。
  • 相反的,如果對於某個鎖,自旋很少成功獲得過,那在以後要獲取這個鎖時將可能減少自旋時間甚至省略自旋過程,以避免浪費處理器資源。

自適應自旋解決的是“鎖競爭時間不確定”的問題。JVM很難感知到確切的鎖競爭時間,而交給用戶分析就違反了JVM的設計初衷。自適應自旋假定不同線程持有同一個鎖對象的時間基本相當,競爭程度趨於穩定,因此,可以根據上一次自旋的時間與結果調整下一次自旋的時間

缺點

然而,自適應自旋也沒能徹底解決該問題,如果默認的自旋次數設置不合理(過高或過低),那麼自適應的過程將很難收斂到合適的值

輕量級鎖

自旋鎖的目標是降低線程切換的成本。如果鎖競爭激烈,我們不得不依賴於重量級鎖,讓競爭失敗的線程阻塞;如果完全沒有實際的鎖競爭,那麼申請重量級鎖都是浪費的。輕量級鎖的目標是,減少無實際競爭情況下,使用重量級鎖產生的性能消耗,包括系統調用引起的內核態與用戶態切換、線程阻塞造成的線程切換等。

顧名思義,輕量級鎖是相對於重量級鎖而言的。使用輕量級鎖時,不需要申請互斥量,僅僅_將Mark Word中的部分字節CAS更新指向線程棧中的Lock Record,如果更新成功,則輕量級鎖獲取成功_,記錄鎖狀態爲輕量級鎖;否則,說明已經有線程獲得了輕量級鎖,目前發生了鎖競爭(不適合繼續使用輕量級鎖),接下來膨脹爲重量級鎖

當然,由於輕量級鎖天然瞄準不存在鎖競爭的場景,如果存在鎖競爭但不激烈,仍然可以用自旋鎖優化,自旋失敗後再膨脹爲重量級鎖

缺點

同自旋鎖相似:

  • 如果鎖競爭激烈,那麼輕量級將很快膨脹爲重量級鎖,那麼維持輕量級鎖的過程就成了浪費。

偏向鎖

在沒有實際競爭的情況下,還能夠針對部分場景繼續優化。如果不僅僅沒有實際競爭,自始至終,使用鎖的線程都只有一個,那麼,維護輕量級鎖都是浪費的。偏向鎖的目標是,減少無競爭且只有一個線程使用鎖的情況下,使用輕量級鎖產生的性能消耗。輕量級鎖每次申請、釋放鎖都至少需要一次CAS,但偏向鎖只有初始化時需要一次CAS。

“偏向”的意思是,偏向鎖假定將來只有第一個申請鎖的線程會使用鎖(不會有任何線程再來申請鎖),因此,只需要在Mark Word中CAS記錄owner(本質上也是更新,但初始值爲空),如果記錄成功,則偏向鎖獲取成功,記錄鎖狀態爲偏向鎖,以後當前線程等於owner就可以零成本的直接獲得鎖;否則,說明有其他線程競爭,膨脹爲輕量級鎖

偏向鎖無法使用自旋鎖優化,因爲一旦有其他線程申請鎖,就破壞了偏向鎖的假定。

缺點

同樣的,如果明顯存在其他線程申請鎖,那麼偏向鎖將很快膨脹爲輕量級鎖。

不過這個副作用已經小的多。

如果需要,使用參數-XX:-UseBiasedLocking禁止偏向鎖優化(默認打開)。

小結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偏向鎖 加鎖和解鎖不需要額外的消耗,和執行非同步方法比僅存在納秒級的差距 如果線程間存在鎖競爭,會帶來額外的鎖撤銷的消耗 適用於只有一個線程訪問同步塊場景
輕量級鎖 競爭的線程不會阻塞,提高了程序的響應速度 如果始終得不到鎖競爭的線程使用自旋會消耗CPU 追求響應時間,鎖佔用時間很短
重量級鎖 線程競爭不使用自旋,不會消耗CPU 線程阻塞,響應時間緩慢 追求吞吐量,鎖佔用時間較長

另外,如果鎖競爭時間短,可以使用自旋鎖進一步優化輕量級鎖、重量級鎖的性能,減少線程切換。

如果鎖競爭程度逐漸提高(緩慢),那麼從偏向鎖逐步膨脹到重量鎖,能夠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鎖分配和膨脹過程

前面講述了內置鎖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和解決方案,實現原理一筆帶過。詳細的鎖分配和膨脹過程如下:

 

image.png

 

 

圖中有一處疑問:

按照圖中流程,如果發現鎖已經膨脹爲重量級鎖,就直接使用互斥量mutex阻塞當前線程

然而,自旋鎖的一大好處就是減少線程切換的開銷。在這裏沒有必要直接阻塞當前線程,大可以像輕量級鎖一樣,自旋一會,失敗了再阻塞。

特別說明兩點:

  • CAS記錄owner時,expected == nullnewValue == ownerThreadId,因此,只有第一個申請偏向鎖的線程能夠返回成功,後續線程都必然失敗(部分線程檢測到可偏向,同時嘗試CAS記錄owner)。
  • 內置鎖只能沿着偏向鎖、輕量級鎖、重量級鎖的順序逐漸膨脹,不能“收縮”。這基於JVM的另一個假定,“一旦破壞了上一級鎖的假定,就認爲該假定以後也必不成立”。

另外,當重量級鎖被解除後,需要喚醒一個被阻塞的線程,這部分邏輯與ReentrantLock基本相同,詳見源碼|併發一枝花之ReentrantLock與AQS(1):lock、unlock

參考:

https://juejin.im/post/5a5c09d051882573282164ae
https://www.cnblogs.com/wade-luffy/p/5969418.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