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s personal commitment

        我曾經在摩托羅拉公司工作過三年。記得第一次進摩托羅拉時,我幾乎有兩個星期沒事幹
,於是,我找到我的美國老闆,很直接地說,我覺得摩托羅拉很沒有效率。

        “爲什麼?”他不解地問我。

        “因爲我來了兩星期了,卻幾乎沒事做,摩托羅拉花這麼多錢僱我來,就讓我白白坐著?
” 

        他反問我:“你從第一次面試到進公司,差不多花了三個月,你瞭解你的職位所要求的工
作內容嗎?”

        “瞭解呀,”我回答。

        “那你瞭解你要做哪些工作才能爲公司做出貢獻(value)嗎?”

        “知道呀。”

        “那爲什麼你會兩星期沒事幹呢?”

        ……

        坦率地說,我對管理的理解就是從這裏開始的。每年年底,摩托羅拉都會要求員工與經理
一起,討論第二年的業務規劃與個人規劃,討論的結果叫“自我承諾”(personal commi
tment)。這個結果並不納入考覈,但每個季度你的經理都會與你一起討論這個“自我承諾
”的完成情況,看看有哪些可以改進,然後把結果呈報人力資源部。

        後來,我離開摩托羅拉到哥倫比亞商學院,專門研究那些世界級優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我發現摩托羅拉這種管理方式在很多優秀公司那裏都是共同的,這就是並不特別強調權力
,而是強調以“自我的承諾”來實現共同目標。這使我進一步思考一個基本的問題:什麼
是管理?從字面上理解,“管”是控 制,是行爲的規範;而“理”是“自然之律”。但對
比“管理”所真正表達的意思,我覺得“管理”這個詞有點搞反了,應當叫“理管”纔對
。“理”在前,“管”在後,沒有一定的“理”,你如何“管”?就像治水一樣,水往低
處流是理,是自然之律,所以治水作爲一種“管”,最好的辦法是遵循水流之理,應該“
疏”,而不是“堵”。

        但中國人把“Manage”這個詞譯成“管理”卻自有道理,這充分體現了中西文化對組織行
爲的不同處理方式。幾千年來,中國是一種人治型的管理,“管” (權)在前,“理”在
後,而近現代西方卻是一種法制型的“理管”,“理”在前,“管”(權)在後。

        這兩種不同的方式,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比如在國內的很多公司,如果我們需要其他
部門員工的幫助,要麼我們會用“熟人關係”,要麼我們就會找到這個部門的老闆,讓他
命令他的下屬幫你。但在那些世界級的優秀公司,做法大多不是這樣。通常的做法是,你
自己去找那個部門的員工,如果他願幫你,他就幫;如果不願,那你找他的老闆也沒用。


        爲什麼會這樣?這些世界級優秀公司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在文化理念上,非常強調公司利
益、客戶利益的至高無上,強調要通過溝通與合作來實現這一目標 。所以,你如果真想讓
人幫助你,那你就需要把事情的價值搞清楚再去。如果你的價值很清楚,而對方不幫,那
你可以向對方的老闆投訴,而不是去要求對方老闆下命令。

        記得我在摩托羅拉的時候,正值尋呼機市場下滑,我當時在產品市場部,我們與研發部門
推出了一個新產品 -- 帶 PDA 的尋呼機,取名“寶典”。當時,“寶典”的定位是無線
信息終端,這就需要信息提供商和新的渠道商。於是我主動去聯繫新浪等門戶網站,希望
他們做“寶典”的信息供應商;去聯繫聯想,看銷售是否可以走計算機渠道。要做到這一
點,需要有很多部門的支持。事實上,在我講清了這個項目的價值之後,得到了其他部門
絕大多數同事的支持,並最終促成了摩托羅拉與新浪、聯想的合作。

        我想,在這些世界級的優秀公司,一定有很多的員工這樣主動地爲公司創造價值。這些公
司的成功,絕不僅僅靠某項偉大戰略,不僅僅是靠某個偉大企業家指揮的結果。

        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摩托羅拉有十多萬員工時,作爲十多萬分之一,每個員工哪裏還能知
道總裁的思想或批示是什麼?我想,摩托羅拉強調的是,每個員工只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對摩托羅拉的利益負責,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摩托羅拉,不會有人成天揣摩首席執行官的批示會是什麼,那爲什麼在我們的公司裏總
會有人在揣摩總裁的精神呢?同樣,在摩托羅拉,沒有人會向公司借錢,也沒有人會要求
公司爲他解決個人困難,但爲什麼在我們的公司,就會有人向公司借錢,就會有人要求公
司爲他解決個人困難呢?

        說白了,這種現象的背後就是“管在前,理在後”在起作用。因爲在權力第一的“人治”
管理下,老闆會利用這些小恩小惠背後的特權來獲取“額外價值”:既然我可以把公司的
錢借給你,既然我爲你解決了個人困難,那你就要成爲我的親信,就要以我爲準則而不是
以事爲準則,哪怕我錯了你也要支持我。

        所以,我對目前一些“正紅”的“中國特色的管理”,總是抱有某種程度的警惕。當加入
世貿組織已經使中國成爲世界經濟一部分、中國企業的大環境已經進入法制化的時候,我
特別想提醒我們的企業家注意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理在前,管在後”。“全球經濟
一體化”是目前中國企業需要遵循的第一個“理”,也許在遵循這個“理”之下,纔會有
真正的中國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