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載:回調函數

回調函數

調用(calling)機制從彙編時代起已經大量使用:準備一段現成的代碼,調用者可以隨時跳轉至此段代碼的起始地址,執行完後再返回跳轉時的後續地址。 CPU爲此準備了現成的調用指令,調用時可以壓棧保護現場,調用結束後從堆棧中彈出現場地址,以便自動返回。借堆棧保護現場真是一項絕妙的發明,它使調用者和被調者可以互不相識,於是纔有了後來的函數和構件,使吾輩編程者如此輕鬆愉快。若評選對人類影響最大之發明,在火與車輪之後,筆者當推壓棧調用。

話雖這樣說,此調用機制並非完美。回調函數就是一例。函數之類本是爲調用者準備的美餐,其烹製者應對食客瞭如指掌,但實情並非如此。例如,寫一個快速排序函數供他人調用,其中必包含比較大小。麻煩來了:此時並不知要比較的是何類數據--整數、浮點數、字符串?於是只好爲每類數據製作一個不同的排序函數。更通行的辦法是在函數參數中列一個回調函數地址,並通知調用者:君需自己準備一個比較函數,其中包含兩個指針類參數,函數要比較此二指針所指數據之大小,並由函數返回值說明比較結果。排序函數借此調用者提供的函數來比較大小,借指針傳遞參數,可以全然不管所比較的數據類型。被調用者回頭調用調用者的函數(夠咬嘴的),故稱其爲回調(callback)。

回調函數使程序結構亂了許多。Windows API 函數集中有不少回調函數,儘管有詳盡說明,仍使初學者一頭霧水。恐怕這也是無奈之舉。無論何種事物,能以樹形結構單向描述畢竟讓人舒服些。如果某家族中孫輩又是某祖輩的祖輩,恐怕無人能理清其中的頭緒。但數據處理之複雜往往需要構成網狀結構,非簡單的客戶/服務器關係能窮盡。

Windows 系統還包含着另一種更爲廣泛的回調機制,即消息機制。消息本是 Windows 的基本控制手段,乍看與函數調用無關,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函數調用。發送消息的目的是通知收方運行一段預先準備好的代碼,相當於調用一個函數。消息所附帶的 WParam LParam 相當於函數的參數,只不過比普通參數更通用一些。應用程序可以主動發送消息,更多情況下是坐等 Windows 發送消息。一旦消息進入所屬消息隊列,便檢感興趣的那些,跳轉去執行相應的消息處理代碼。操作系統本是爲應用程序服務,由應用程序來調用。而應用程序一旦啓動,卻要反過來等待操作系統的調用。這分明也是一種回調,或者說是一種廣義回調。其實,應用程序之間也可以形成這種回調。假如進程 B 收到進程 A 發來的消息,啓動了一段代碼,其中又向進程 A 發送消息,這就形成了回調。這種回調比較隱蔽,弄不好會搞成遞歸調用,若缺少終止條件,將會循環不已,直至把程序搞垮。若是故意編寫成此遞歸調用,並設好終止條件,倒是很有意思。但這種程序結構太隱蔽,除非十分必要,還是不用爲好。

利用消息也可以構成狹義回調。上面所舉排序函數一例,可以把回調函數地址換成窗口handle。如此,當需要比較數據大小時,不是去調用回調函數,而是借 API 函數 SendMessage 向指定窗口發送消息。收到消息方負責比較數據大小,把比較結果通過消息本身的返回值傳給消息發送方。所實現的功能與回調函數並無不同。當然,此例中改爲消息純屬畫蛇添腳,反倒把程序搞得很慢。但其他情況下並非總是如此,特別是需要異步調用時,發送消息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假如回調函數中包含文件處理之類的低速處理,調用方等不得,需要把同步調用改爲異步調用,去啓動一個單獨的線程,然後馬上執行後續代碼,其餘的事讓線程慢慢去做。一個替代辦法是借 API 函數PostMessage發送一個異步消息,然後立即執行後續代碼。這要比自己搞個線程省事許多,而且更安全。

如今我們是活在一個 object 時代。只要與編程有關,無論何事都離不開 object。但 object 並未消除回調,反而把它發揚光大,弄得到處都是,只不過大都以事件(event)的身份出現,鑲嵌在某個結構之中,顯得更正統,更容易被人接受。應用程序要使用某個構件,總要先弄清構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然後給構件屬性賦值,在適當的時候調用適當的構件方法,還要給事件編寫處理例程,以備構件代碼來調用。何謂事件?它不過是一個指向事件例程的地址,與回調函數地址沒什麼區別。

不過,此種回調方式比傳統回調函數要高明許多。首先,它把讓人不太舒服的回調函數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處理例程,使編程者頓覺氣順。再者,地址是一個危險的東西,用好了可使程序加速,用不好處處是陷阱,程序隨時都會崩潰。現代編程方式總是想法把地址隱藏起來(隱藏比較徹底的如 VB Java),其代價是降低了程序效率。事件例程使編程者無需直接操作地址,但並不會使程序減速。更妙的是,此一改變,本是有損程序結構之奇技怪巧變成一種嶄新設計理念,不僅免去被人抨擊,而且逼得吾等凡人淨手更衣,細細研讀,仰慕至今。只是偶然靜心思慮,發覺不過一瓶舊酒而已,故引得此番議論,讓諸君見笑了。 事件驅動程序設計是圍繞着消息基礎形成的,發生一個事件,伴隨着一大堆的消息。

 

我理解回調機制window 在執行某個API函數的過程中,調用指定的一個函數。我們可以模擬一下:

假設 ms 提供一個函數叫做 ?EnumFont ,該函數是得到所有的字體,假設它的實現是

EnumFont()

{

while ( (f =FindNextFont()) !=NULL)

{

printf("fontname: " + f.name);

}

}

這樣就循環顯示出所有的字體名稱。但是,開發者可能對字體信息另有用處,那麼如何才能讓開發者能使用這些信息呢,於是做改進:

EnumFont( void* ?userFunc )

{

while ( (f =FindNextFont()) !=NULL)

{

printf("fontname: " + f.name);

if ( userFunc!=NULL) ?userFunc( f) ;

}

}

假設userFunc 是一個函數 void f( FontObject font).這樣使用者只需要定義一個函數:

void myfunc( FontObject font)

{

listCtrl.Addstring ( font.name);

}

通過使用 EnumFont ( myfunc) 就可以將所有額字體信息添加到一個列表框中。那麼我們稱 myfunc是一個回調函數,即讓某個系統函數調用的函數。因此可以得出結論:

1 回調函數是由開發者按照一定的原型進行定義的函數

2 回調函數並不由開發者直接調用執行

3 回調函數通常作爲參數傳遞給系統API,由該API來調用。

4 回調函數可能被系統API調用一次,也可能被循環調用多次。

比如 函數int EnumFontFamilies(

HDC hdc, // handle to device control

LPCTSTR lpszFamily, // pointer to family-name string

FONTENUMPROC lpEnumFontFamProc, // pointer to callback function

LPARAM lParam // pointer to application-supplied data

);

其中的FONTENUMPROC lpEnumFontFamProc就是一個回調函數,該函數遵照格式int CALLBACK EnumFontFamProc( ENUMLOGFONT FAR *lpelf, ?NEWTEXTMETRIC FAR *lpntm, int FontType, LPARAM lParam )進行定義。

回調函數主要用於一些比較費時的操作,或響應不知道何時將會發生的事件,回調函數提供了一種異步的機制,相對於同步執行,提高了效率.前者的例子如WriteFileEx,ReadFileEx,函數的最後一個參數是一個回調函數的指針,程序中調用WriteFileEx以後,就直接返回了,可以繼續進行其他工作,系統在讀寫操作完成後通知程序作善後處理.後者的例子就是windows的事件機制回調函數的另一個用途,是用於一些枚舉函數,EnumDisplayModes,每找到一種支持的顯示模式,就通知回調函數,由回調函數具體處理,這是因爲 EnumDisplayModes本身並不知道用戶要如何處理.,用戶提供回調函數,定製系統的功能,這樣,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回調函數,可以使系統具有不同的功能.這就是所謂的plugin.使用回調函數實際上就是在調用某個函數(通常是API函數)時,將自己的一個函數(這個函數爲回調函數)的地址作爲參數傳遞給那個函數。而那個函數在需要的時候,利用傳遞的地址調用回調函數,這時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回調函數中處理消息或完成一定的操作。至於如何定義回調函數,跟具體使用的API函數有關,一般在幫助中有說明回調函數的參數和返回值等。

 

文章來自:onlycpp.net ?本貼地址: http://bbs.onlycpp.net/viewthread.php?tid=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