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專注

 

這個詞很多次的被很多人提到過,經過無數次在耳邊的打磨,它逐漸的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但凡提到專注二字,我就會把它和正確聯繫到一起。但是對於我來說,雖然理性的我完全意識到了專注的重要性,卻難以持之以恆的專注。前兩天讀了pongba的博客《遇見20萬年前的自己》引發了我對於專注的思考。因爲任何一個新鮮刺激的外部信號都足以激活我們強大的情緒大腦,其一旦被激活,神經信號往往可以輕而易舉的搶佔我們的注意力,結果我們就發現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很難維護內心的平靜和專注,這一點想想很能夠解釋我平常的行爲。例如,我希望在近一階段把python學好,於是我找來了相關的書籍來學習。但是發現效果不是很好,最好還是邊看書邊實踐,於是我打算開始按照書中的例子寫一些程序。但寫的過程中我發現用記事本的效率不是很高,它沒有自動換行,自動補全等功能,這是對於時間的極大浪費,於是我想到了使用vim;當我爲vim配置好了python插件,可以更高效率的輸入代碼時,卻又想到既然已經配了vim爲什麼不花點時間再好好看看相關的編輯命令,以便效率更高;之後我又開始琢磨,vim還是很好用的,是不是可以試試用它去開發C++,那麼爲什麼不一起把C++的相關插件一起配好,於是我又開始配置C++開發時需要的插件;之後我又開始練習如何用vim高效的開發c++代碼……

這個例子看起來有點誇張,但它卻是我前一階段的真是寫照。我本來的打算是學習python,但是卻沒有花多少功夫在python的特性上,而是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vim的配置和操作上。或許當時的我也覺得很滿足,因爲我能夠更加熟練的使用一個開發工具了,但是我卻完全偏離的自己的初衷--學好python。現實中往往會遇到類似的事情,爲了完成某個目標,我們訂下了一些方案,但是其中卻有很多雖然我們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去做,但本質上並不會對於我們的目標產生多少影響,而我們這樣做僅僅是因爲這件事情看起來對我們有利。但對我們有利的事情很多,更加熟練的使用vim對於我的程序開發確實有利,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爲在之前我已經分析過了,對於現階段,把python掌握的更加熟練對於我現階段的工作與學習是最要緊的事。我將精力全部放在了新鮮的外部刺激上了,就這樣我被20萬年前的自己給劫持了。

爲了不被20萬年前的自己給劫持,爲了保持一種專注的精神,我們有必要時時的提醒自己,這樣做究竟是在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究竟是不是與自己的初衷相一致,這樣做需要投入多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我們的問題。

堅持不懈的去訓練自己的專注精神,多麼理性的行爲啊,這是所有優秀的人類都會提倡的一種行爲。我想,這種理性的行爲是根源於我們內性當中的感情衝動,也就是說它來源於那個20萬年前的那個我。比如,我日復一日的堅持背誦自己一點都不感興趣的詩歌,是因爲理性告訴我這樣做可以吸引異性的注意。而原始的我知道,異性的注意可以幫助我獲得生殖繁衍的機會以及身心上的愉悅,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這種原始的衝動刺激我堅持背誦自己不感興趣的詩歌這種理性的行爲。

如果我真正的找到了這種所謂理性行爲的根源,我是否就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性呢,即找到了根源就意味着可以專注嗎?仔細想想,沒那麼簡單,因爲我僅僅找到了理性行爲的根源,另外還有阻止我堅持理性行爲的根源。說得更加直白一些,這就是兩種來自我們內心當中不同的原始力量之間的鬥爭!想想我們自己是多麼矛盾,我們一方面渴望獲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卻不願意從事腦力勞動;我們一方面希望贏得社會名譽,另一方面卻厭惡辛勞的工作;我們一方面渴望擁有大量的財富,令一方面卻懼怕承擔風險和壓力……

理性的方式並不能完全的解決專注的問題。因爲我們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20萬年前的自己,我們需要更多的訓練才能將理性的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然而這和所有的訓練過程一樣,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多的鍛鍊並輔助外界的環境和方法。例如,我們向朋友承諾我們要做的事情,讓我們的大腦迫於信譽受損的壓力而去主動的完成一件事情;加入互動學習小組,從本質上是利用大腦從衆本能。有些時候,理性的方式甚至不能夠解決專注的問題,因爲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由我們內心中矛盾的需求所決定的。這時,理性的思考與辯論變得不再重要,而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我們心中的信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