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dobe Photoshop CS中的混合模式理解

對Adobe Photoshop CS中的混合模式理解

兩個相鄰圖層A和B,A在上方,B在下方,A與B混合,A是混合色,B是基色;A與B混合得到的顏色是結果色。  

B可以是背景圖層,也可以不是背景圖層。除了在個別場合(例如圖層樣式中的挖空效果),圖層混合總是發生在相鄰兩個圖層之間,如果B圖層完全透明沒有像素(這種情況同時適用於B隱藏),而B下方還有圖層C,則A將與C混合而不是與B混合,所得到的結果色是A與C混合後的結果色。  

這裏我們以中文版Photoshop爲例來介紹一下Photoshop的“圖層混合模式”。我們將同時給出中英文關鍵詞,以方便使用英文版Photoshop 的朋友。  

  1. 正常(Normal)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顯示與不透明度的設置有關。當“不透明度”爲100%,也就是說完全不透明時,“結果色”的像素將完全由所用的“混合色”代替;當“不透明度”小於100%時,混合色的像素會透過所用的顏色顯示出來,顯示的程度取決於不透明度的設置與“基色”的顏色。如果在處理“位圖”顏色模式圖像或“索引顏色”顏色模式圖像時,“正常”模式就改稱爲“閾值”模式了,不過功能是一樣的。  

  2. 溶解(Dissolve)模式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編輯或繪製每個像素時,使其成爲“結果色”。但是,根據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結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隨機替換。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着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較好,如“畫筆”、“仿製圖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用文字。當“混合色”沒有羽化邊緣,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時,“混合色”將溶入到“基色”內。如果“混合色”沒有羽化邊緣,並且“不透明度”爲100%,那麼“溶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如果是用“畫筆”工具或文字創建的“混合色”,同“基色”交替,就可以創建一種類似擴散抖動的效果,如果以小於或等於50%的不透明度描劃一條路徑,然後利用“描邊路徑”命令,“溶解”模式在圖像邊緣周圍創建一種“潑濺”的效果。還可以製作模擬破損紙的邊緣的效果等。如果利用“橡皮擦”工具,可以在一幅圖像上方創建一個新的圖層,並填充的白色作爲“混合色。然後在“溶解”模式中,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可以創建類似於冬天上霜的玻璃中間被擦除的效果,  

  3. 變暗(Darken)模式  

  在“變暗”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暗的顏色作爲“結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換,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變。“變暗”模式將導致比背景顏色更淡的顏色從“結果色”中被去掉了。  

  4. 正片疊底(Multiply)模式  

  在“正片疊底”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將“基色”與“混合色”複合。“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任何顏色與黑色複合產生黑色。任何顏色與白色複合保持不變。當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顏色繪畫時,繪畫工具繪製的連續描邊產生逐漸變暗的過渡色,其實“正片疊底”模式就是從“基色”中減去“混合色”的亮度值,得到最終的“結果色”。如果在“正片疊底”模式中使用較淡的顏色對圖像的“結果色”是沒有影響的。利用“正片疊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種光線穿透圖層的幻燈片效果。其實就是將“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的數值相乘,然後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結果色”的顏色值。例如,紅色與黃色的“結果色”是橙色,紅色與綠色的“結果色”是褐色,紅色與藍色的“結果色”是紫色等。  

  5. 顏色加深(Clolor Burn)模式  

  在“顏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通過增加對比度使基色變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與白色混合的話將不會產生變化,“顏色加深”模式創建的效果和“正片疊底”模式創建的效果比較類似。  

  6. 線性加深(Linear Burn)模式  

  在“線性加深”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通過減小亮度使“基色”變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混合色”與“基色”上的白色混合後將不會產生變化。  

  7. 變亮(Lighten)模式  

  在“變亮”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亮的顏色作爲“結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變。在這種與“變暗”模式相反的模式下,較淡的顏色區域在最終的“合成色”中佔主要地位。較暗區域並不出現在最終結“合成色”中。  

  8. 濾色(Screen)模式  

  “濾色”模式與“正片疊底”模式正好相反,它將圖像的“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結合起來產生比兩種顏色都淺的第三種顏色。其實就是並將“混合色”的互補色與“基色”複合。“結果色”總是較亮的顏色。用黑色過濾時顏色保持不變。用白色過濾將產生白色。無論在“濾色”模式下用着色工具採用一種顏色,還是對“濾色”模式指定一個層,合併的“結果色”始終是相同的合成顏色或一種更淡的顏色。此效果類似於多個攝影幻燈片在彼此之上投影一樣。此“濾色”模式對於在圖像中創建霓虹輝光效果是有用的。如果在層上圍繞背景對象的邊緣塗了白色或任何淡顏色,然後指定層“濾色”模式,通過調節層的“不透明度”設置就能獲得飽滿或稀薄的輝光效果。  

  9. 顏色減淡(Clolor Dodge)模式  

  在“顏色減淡”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通過減小對比度使基色變亮以反映混合色。與黑色混合則不發生變化。除了指定在這個模式的層上邊緣區域更尖銳,以及在這個模式下着色的筆劃之外,“顏色減淡”模式類似於“濾色”模式創建的效果。另外,不管何時定義“顏色減淡”模式混合“混合色”與“基色”像素,“基色”上的暗區域都將會消失。  

  10. 線性減淡(Linear Dodge)模式  

  在“線性減淡”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通過增加亮度使基色變亮以反映混合色。但是大家可不要與黑色混合,那樣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11. 疊加(Overlay)模式  

  “疊加”模式把圖像的“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相混合產生一種中間色。“基色”內顏色比“混合色”顏色暗的顏色使“混合色”顏色倍增,比“混合色”顏色亮的顏色將使“混合色”顏色被遮蓋,而圖像內的高亮部分和陰影部分保持不變,因此對黑色或白色像素着色時“疊加”模式不起作用。“疊加”模式以一種非藝術邏輯的方式把放置或應用到一個層上的顏色同背景色進行混合,然而,卻能得到有趣的效果。背景圖像中的純黑色或純白色區域無法在“疊加”模式下顯示層上的“疊加”着色或圖像區域。背景區域上落在黑色和白色之間的亮度值同“疊加”材料的顏色混合在一起,產生最終的合成顏色。爲了使背景圖像看上去好像是同設計或文本一起拍攝的。  

  12. 柔光(Soft Light)模式  

 “柔光”模式會產生一種柔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顏色比“基色顏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麼“結果色”將更亮;如果“混合色”顏色比“基色”顏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麼“結果色”顏色將更暗,使圖像的亮度反差增大。例如,如果在背景圖像上塗了50%黑色,這是一個從黑色到白色的梯度,那着色時梯度的較暗區域變得更暗,而較亮區域呈現出更亮的色調。其實使顏色變亮或變暗,具體取決於“混合色”。此效果與發散的聚光燈照在圖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則圖像變亮,就像被減淡了一樣。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則圖像變暗,就象被加深了一樣。用純黑色或純白色繪畫會產生明顯較暗或較亮的區域,但不會產生純黑色或純白色。  

 13. 強光(Hard Light)模式  

  “強光”模式將產生一種強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顏色“基色”顏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麼“結果色”顏色將更亮;如果“混合色”顏色比“基色”顏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麼“結果色”將更暗。除了根據背景中的顏色而使背景色是多重的或屏蔽的之外,這種模式實質上同“柔光”模式是一樣的。它的效果要比“柔光”模式更強烈一些,同“疊加”一樣,這種模式也可以在背景對象的表面模擬圖案或文本,例如,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則圖像變亮,就像過濾後的效果。這對於向圖像中添加高光非常有用。如果混合色比 50%灰色暗,則圖像變暗,就像複合後的效果。這對於向圖像添加暗調非常有用。用純黑色或純白色繪畫會產生純黑色或純白色。  

  14. 亮光(Vivid Light)模式  

  通過增加或減小對比度來加深或減淡顏色,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則通過減小對比度使圖像變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則通過增加對比度使圖像變暗,  

  15. 線性光(Linear Light)模式  

  通過減小或增加亮度來加深或減淡顏色,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則通過增加亮度使圖像變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則通過減小亮度使圖像變暗。  

  16. 點光(Pin Light)模式  

  “點光”模式其實就是替換顏色,其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亮,則替換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變比“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則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不改變比“混合色”暗的像素。這對於向圖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  

  17. 差值(Diference)模式  

  在“差值”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差值”模式是將從圖像中“基色”顏色的亮度值減去“混合色”顏色的亮度值,如果結果爲負,則取正值,產生反相效果。由於黑色的亮度值爲0,白色的亮度值爲255,因此用黑色着色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用白色着色則產生被着色的原始像素顏色的反相。“差值”模式創建背景顏色的相反色彩,例如,在“差值”模式下,當把藍色應用到綠色背景中時將產生一種青綠組合色。“差值”模式適用於模擬原始設計的底片,而且尤其可用來在其背景顏色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區域發生變化的圖像中生成突出效果。  

  18. 排除(Exclusion)模式  

  “排除”模式與“差值”模式相似,但是具有高對比度和低飽和度的特點。比用“差值”模式獲得的顏色要柔和、更明亮一些。建議你在處理圖像時,首先選擇“差值”模式,若效果不夠理想,可以選擇“排除”模式來試試。其中與白色混合將反轉“基色”值,而與黑色混合則不發生變化。其實無論是“差值”模式還是“排除”模式都能使人物或自然景色圖像產生更真實或更吸引人的圖像合成。  

  19. 色相(Hue)模式  

  “色相”模式只用“混合色”顏色的色相值進行着色,而使飽和度和亮度值保持不變。當“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的色相值不同時,才能使用描繪顏色進行着色。但是要注意的是“色相”模式不能用於灰度模式的圖像。  

  20. 飽和度(Saturation)模式  

  “飽和度”模式的作用方式與“色相”模式相似,它只用“混合色”顏色的飽和度值進行着色,而使色相值和亮度值保持不變。當“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的飽和度值不同時,才能使用描繪顏色進行着色處理。在無飽和度的區域上(也就是灰色區域中)用“飽和度”模式是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的。  

  21. 顏色(Color)模式

  “顏色”模式能夠使用“混合色”顏色的飽和度值和色相值同時進行着色,而使“基色”顏色的亮度值保持不變。“顏色”模式模式可以看成是“飽合度”模式和“色相”模式的綜合效果。該模式能夠使灰色圖像的陰影或輪廓透過着色的顏色顯示出來,產生某種色彩化的效果。這樣可以保留圖像中的灰階,並且對於給單色圖像上色和給彩色圖像着色都會非常有用。  

  22. 亮度(Luminosity)模式  

  “亮度”模式能夠使用“混合色”顏色的亮度值進行着色,而保持“基色”顏色的飽和度和色相數值不變。其實就是用“基色”中的“色相”和“飽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創建“結果色”。此模式創建的效果是與“顏色”模式創建的效果相反。  

  到這圖層混合模式就介紹完了,其實圖層混合模式中還不只這些,後面就需要大家多多上機操作了,這樣才能對圖層混合模式有一個真正瞭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