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linux文件系統構成 與硬盤操作

[size=large]轉載自:[url]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727991-id-3230574.html[/url]

1.文件系統構成
# /usr/bin、/bin:存放所有用戶可執行的命令
# /usr/sbin、/sbin:存放只有root可以執行的命令
# /home:用戶缺省宿主目錄
# /proc:虛擬文件系統,存放當前內存鏡像
# /dev:存放設備文件
# /lib:存放系統程序運行所需的共享庫
# /lost+found:存放一些系統出錯的檢查結果
# /tmp:存放臨時文件
# /etc:系統配置文件
# /var:包含經常發生變動的文件,如郵件、日誌文件
# 計劃任務等
# /usr:存放所有的命令、庫、手冊頁等
# /mnt:臨時文件系統的安裝點
# /boot:內核文件及自舉程序文件保存位置

----------------------------------------------------------
2.常用命令
查看分區使用情況:df
# df -h //友好顯示
# df -m //按MB顯示
查看文件、目錄大小:du
# du -h //友好顯示
# du -sh //統計大小
檢測修復文件系統:fsck、e2fsck(單用戶模式執行)
# fsck -y [分區名]
# e2fsck -p [分區名]
判斷文件類型:file
# file [目錄或文件的路徑]
-----------------------------------------------------
3.使用光驅
掛載光驅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df
# cd /mnt/cdrom
# ls /mnt/cdrom
卸載光驅
# umount /mnt/cdrom
# eject
塊設備與字符設備
# ls -l /dev/sda1
# brw-r----- root disk 8,1 Dec 31 18:44 /dev/sda1
# b開頭-塊設備
# ls -l /dev/tty
# crw-rw-rw- root tty 5,0 Dec 31 18:43 /dev/tty
# c開頭-字符設備
-------------------------------------------------------
4.添加磁盤或分區
# 查看硬盤是否添加上 dmesg | grep sda
(1)劃分分區(fdisk)
# fdisk -l /dev/sda //查看硬盤分區信息
# fdisk /dev/sdb //對sdb硬盤分區
# m //幫助
# p //顯示硬盤分區表
# n //添加新的分區
# t //改變分區文件系統類型
# d //刪除分區
# w //保存分區退出
# q //不保存退出
#---------------------------------------
# n的應用
# Command:n //n後選擇e(邏輯分區)、p(主分區)
# Command action: e、p //選擇p(主分區)
# Partition number (1-4):1 //新的硬盤從1開始
# First cylinder(1-2610,default 1): //直接回車從1開始,2610是硬盤共有多個柱面,一個柱面大概是8M
#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10240M //添加新硬盤大小10G
#--------------------------------------
# t的應用
# Command:t
# Partition number (1-4):1 //t後選擇要修改第幾分區
#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L //查看可選擇的文件系統類型
#--------------------------------------
# Command:d
# Partition number (1-4):1 //d後選擇要刪除第幾分區
#--------------------------------------
#注:分區劃分好後要從新啓動計算機
(2)創建文件系統(mkfs)
# mkfs [分區名稱] 或者 mkfs.ext3 [分區名稱] 或者 mkfs -t ext3 [分區名稱]
# 例如:
# mkfs.ext3 /dev/sdb1 //格式化sd1這個分區
# mkfs.ext3 -b block-size //設置數據塊大小
(3)嘗試掛載(mount)
# mkdir /web //在根目錄下建立要掛載的分區
# mount /dev/hda6 /web ///dev/hda6物理設備名、/web空目錄
# tounch /web/testfile //創建空文件
# ls /web //查看目錄列表
(4)寫入配置文件(/etc/fstab)
# 物理分區名/卷標 掛載點 文件系統 缺省設置 是否檢測 檢測順序
# LABEL=/ / ext3 defaults 1(檢測)/0(不檢測) 0(不檢測)、1(優先檢測)、2(次要檢測)
# /dev/sda1
# 給分區加捲標:
# e2label /dev/sdb1 apache //給sdb1這個分區加上卷標apache
# e2label /dev/sdb1 //查詢sdb1卷標名
-------------------------------------------------------
5.SwapFile實現
(1)# mkdir /var/swap
# chmod 700 /var/swap
(2)# dd if=/dev/zero of=/var/swap/file.swp bs=1024 //將僞設備zero對拷到file.swp,bs是數據塊大小默認單位是字節,count是一共要多少M
count=65536
(3)# mkswap /var/swap/file.swp
(4)# vi /etc/fstab
/var/swap/file.sw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5)free
(6)swapon /var/swap/file.swp
(7)free
# dd命令:
# dd if=/dev/sda of=/dev/sdb //將sda硬盤拷到sdb硬盤上,前提是sdb硬盤空間要大於sda硬盤空間
#
# /dev/null //僞設備,該設備相當於黑洞,寫入什麼文件都將消失
------------------------------------------------------
6.磁盤配額
(1)開啓分區配額功能
編輯/etc/fstab文件,在掛載屬性上加上標誌usrquota(用戶配額)或grpquota(用戶組配額)
# /dev/sda3 /home ext3 defaults,usrquota 1 2
# mount -o remount /home
# 臨時設置:
# mount -o remount,usrquota /home
(2)建立配額數據庫(進入單用戶模式)
# quotacheck -cvuga //c創建配額文件、v創建時顯示詳細信息、u建立用戶配額、g建立組配額、a所有的系統分區
# 會生成aquota.user、aquota.group兩個文件
(3)啓動配額功能
# quotaon 分區名稱
# quotaon /home
# quotaoff 關閉配額
(4)編輯用戶配額
# edquota 用戶名
# edquota -g 用戶組名
# edquota -t 設置寬限期
#
# edquota [用戶名] //輸入後彈出用vi編輯的該用戶的限定文件
# blocks(kb) soft hard 空間大小
# inodes soft hard 文件多少
# //軟限制(Soft limit):定義用戶可以佔用的磁盤空間數。當用戶超過該限制後會收到以超過配額的警告。
# //硬限制(Hard limit):當用戶試圖將文件存放在其已經超過該限制值目錄時,報告文件系統錯誤。
# //寬限制(Grace period):定義用戶在軟限制下可以使用其文件系統的期限。
#
#複製用戶配額
# edquota -p 模版用戶 複製用戶1 複製用戶2
#
# quota命令查看用戶的配額使用情況
# 管理員查看配額信息:repquota -a [/siz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