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image打包

背景:許多系統(android/wince)的燒錄文件一般有多個組成,如wince(mstar2531):nboot.bin,proinfo,pq.bin,chain.lst,tinynk.bin,nk.bin,chain.bin,eboot.bin ,logo.bmp文件組成,android(MSD6a801):Mboot.bin,systemimg.lzo.aa,systemimg.lzo.ab,recovery.img,boot.img,tvservice.img,customer.img等文件組成,所以如果將這些分散的文件發佈給客戶更新系統,肯定是容易混亂的。所以我們需要將其打包。 打包後,通過 sdcard,u盤,等在eboot 或者uboot中將之拆包後,寫入到Nandflash或者iNand的相應block。


1>文件準備:

   "jb422/device/mstarnike/android_usb_image_build.sh" 拷貝到目錄“jb422/build”(主要是保持一致:將編譯的腳本都移到一起)

   在編譯環境的Host linux中“export  PATH = $PATH:\home\mstar\share\jb422\prebuild\tools\linux-x86\crc”,其實就是將crc工具到處給當前的終端用戶進程可以使用


2> 操作步驟:

   a. ./build/releaseimage_usb.sh 將需要打包的文件拷貝到相應目錄下如“/image”;

   b. ./buiid/android_usb_image_build.sh 主要的打包過程腳本,其將“/image“目錄下的文件打包到Mstarupgrad.bin中,同時做crc校驗,以及生成usb_upgrade.txt;

   c. Mboot 中需要設置進入條件,如紅外遙控器的按鍵值,adc按鍵的按鍵值,mboot的命令行設置等可以進入usb更新模式,mboot通過調用"custar"進入主要的系統更新函數;如果需要看到更新界面,需要打開mboot的.config的CONFIG_DISPLAY_OSD=y;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