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2015年年初跳槽的經歷!

引言

 

  LZ在某大型P2P公司已經做了兩年半之久,考慮到未來的職業和行業發展,LZ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開啓人生的第二次跳槽。

  第一次跳槽LZ的想法比較單純,就是希望能夠找一家比較大的公司,能夠有很好的升職空間。結果LZ如願以償,找到了一家P2P行業的巨頭公司,並且也如願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升職爲SM兼PM。自我感覺,這一次跳槽還算是比較成功,沒有給LZ留下什麼遺憾。

  這一次跳槽LZ的想法其實依然比較單純,就是希望將自己的金融行業背景,更換爲互聯網金融行業,加上互聯網的標籤。於是LZ與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大戰就此上演,經過一番車輪戰,LZ最終選定了一家“兩廂情願”的公司作爲LZ下一個爲之效力的東家。

  此外,在正式開始此文之前,LZ要強調的是,本文沒有任何具體的面試題內容,只是零零散散的提及了各個公司面試的知識點以及各個公司的面試體驗。因此,如果是想從本文看到面試題的猿友,可以繞路而行了。再說明一點,以下面試經歷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但並不絕對正確。畢竟有的公司去了好幾次,各個公司面試的時間也是交叉着的。

  

15年年前與互聯網巨頭的對抗

  

  阿里巴巴

  說起阿里巴巴,LZ真是愛恨交加。愛的是阿里是Java的天堂,恨的是阿里的人似乎只認可擁有高併發經驗的人。

  前前後後,LZ共面試阿里兩次,分別是兩個不同的部門——菜鳥網絡和支付寶。電面一共三次,面對面的面試一次。其中支付寶的電面直接掛掉,菜鳥的電面收到了阿里當面面試的邀請。值得稱讚的是,去杭州菜鳥網絡的這次當面面試,是阿里給LZ定的往返機票,並且報銷了所有的路費,包括出租車這些費用。更巧的是,LZ是第一次坐飛機,沒想到竟然是阿里給LZ掏的錢。

  阿里的面試主要側重於高併發,緩存,JVM這些方面,比如memcached,redis這類緩存組件,可以問你到死。當然,因爲LZ面試的是專家職位,因此也會問很多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高併發或者一些奇葩問題,並且你需要詳細的解釋你是如何解決的,包括會問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案等等這類問題。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阿里似乎只招收實習生和專家(或以上)。

  總體來講,去阿里就是純靠實力和經驗(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只要你對高併發有足夠的瞭解,並且擁有相當多的經驗,處理過一些奇形怪狀的問題,LZ感覺應該問題不大。當然,遺憾的是LZ一直以來做的都是企業應用,併發量不高,遇到的問題對於阿里一幫子人來講,可能都還比較初級。因此很遺憾,LZ沒能進去。

  不過遺憾歸遺憾,LZ當然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阿里還是有機會再戰吧。

  

  百度

  既然遠在杭州的阿里LZ都嘗試了,LZ又人在北京,怎能不去百度嘗試一下。BAT三大巨頭,除了總部遠在深圳的騰訊LZ實在沒有想法之外,百度也在LZ的考慮範圍內。

  不過說真的,這次百度的面試經歷,讓LZ對百度的印象一落千丈。百度問的問題相對於阿里來講,不是特別深入,但也絕不簡單。比之阿里,百度多了一些項目管理,敏捷開發這方面的問題。當然,這也和LZ面試的職位有關,LZ面試的是百度工程效率部的職位。

  LZ深居東四環,而百度卻遠在北N環,前前後後,LZ跑了三次百度。前兩面爲純技術面,每一次一個人,第三次去百度面試了兩個人,第一個人是領導,第二個是一個小兵,又是技術面。最讓LZ無語的是,第三輪面試的領導竟然不知道LZ已經去過兩次。LZ在想,如果沒有之前的兩次技術面,難道百度的領導都是不經過篩選直接面試的嗎。

  答案是當然不會!

  不過這就奇怪了,領導怎麼會不知道LZ已經來過兩次?這讓LZ感覺莫名其妙。第三輪面試最後來的一個小兵,感覺就是第三輪的那個領導派來找茬打發LZ的(LZ覺得那個領導估計一直都沒搞清楚狀況,就來面試LZ了),各種奇葩問題,什麼玩意都問,也不管LZ簡歷上到底寫的啥。LZ也不傻,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故意打發LZ的。依LZ的性格,對方既然是來挑釁的,LZ自然不會退縮,中間討論過程中,LZ果斷與這個小兵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

  總而言之,對於百度的印象,真是差到了極致。既然覺得不合適,就有點素質,不要浪費LZ的時間。前前後後讓LZ去了三次,害LZ請了三次假,還浪費了幾十塊錢地鐵錢(當時北京地鐵已漲價)。

  想去百度的同志們,三思而後行吧!至少對LZ來講,這次面試的體驗,百度與阿里差的不止是一個檔次。

  

15年年前與互聯網二三線公司的對抗

  

  搜狐

  搜狐是LZ的朋友內推過去的,經歷簡直是痛苦不堪。LZ原本想着去互聯網好好鍛鍊自己的技術,結果搜狐的面試官在讓LZ畫了自己項目的架構圖以後,竟然直接告訴LZ,“不好意思,我們這個是項目管理部,如果你進來的話,可能不太會做開發的事情。”

  聽到這句話,LZ只感覺空中無數只草泥馬飛奔而過。當然了,LZ也不會忘了推薦LZ那哥們,這推薦的是什麼玩意啊!不過他也是大喊冤枉,說分明給我推薦的是一個Java工程師的崗位,不知道爲何會是這樣。  

  不管怎麼說,搜狐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去了。對於搜狐,就兩個字:坑爹!

  

  國美在線

  國美也是LZ的朋友內推過去的,相對而言,國美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輪純技術面,一輪總監面,就已經定下來了。面試問到的問題也差不多,JVM,併發這類問題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公司必不可少的面試寶典。

  可惜的是,LZ開始的薪水寫的少了,後來LZ就在薪水上與國美展開了一場小小的戰役,結果是兩敗懼傷。不過說實話,當時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馬上就到年底了,原因自然是大家都懂的,年底嘛。

  結果最終LZ也沒能去國美,因爲薪水,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爲LZ在開始填表的時候(就是面試的時候大家經常填的那個報到表),把薪水寫低了,以至於後來再談的時候有些尷尬。對於國美,LZ是有那麼一絲遺憾的,畢竟面試官對LZ非常看重。有一個看重自己的上司,有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

  

15年年後與二三線互聯網公司的對抗

  

  京東

  過完年以後,或許是之前的小小面試把LZ的心面野了,也或許是互聯網在召喚LZ。LZ思來想去,還是應該離開現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去尋找更多的挑戰。

  於是,京東,LZ就這麼去了。

  京東的面試相對而言會比阿里簡單很多,能看得出來面試官對LZ也比較滿意。同樣,LZ也在一直觀察着面試官,感覺也比較滿意。畢竟面試是雙向的,咱們也有對面試官考察的權利。很多時候,面試官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技術水平。

  京東問的問題比較基礎,比如集合框架,算法這類的。當然,也有萬年不變的併發,JVM,緩存這類內容,不過沒有阿里問的深入。此外,京東的面試官也問了不少項目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總而言之,面試所問的問題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LZ年前與國美的擦肩而過,導致LZ獅子大開口了一次,結果就是,LZ與京東再一次擦肩而過,同樣是因爲薪水。所以經過這兩次的擦肩而過,LZ鄭重的告誡各位,在面試時要薪水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活。要高了對方可能會直接pass掉你,你會直接錯過一個offer。要低了可能會導致你後悔不已,就算隱忍着進入公司,也難免帶着一絲悔意。

 

  花絮1: 

  經過京東和國美的兩次面試,LZ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定價。這兩次失敗都是因爲薪水沒談攏,那到底是LZ要的高還是公司太摳門?

  思來想去,LZ還是覺得是自己要高了,爲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爲換行業的原因,這麼說吧,LZ要的那個數,如果能把LZ的行業背景用上,還是差不多可以達到的。但問題就在於,京東和國美都是電商,而LZ之前的金融行業背景是完全沒用的,因此也不怪人家不給這麼多錢了。

  從此可以看出,跳槽的時候,最好先不要投你的意向公司,而是應該先找幾個練手的公司探探身價,然後再客觀的給自己定價。一旦定好價之後,就不能再輕易的改變了,比如LZ去國美的時候就不經意的降低了標準,結果導致最後想多要也難了。

  想想也是,你跟別人談好價了說要10塊錢買對方的東西,結果對方在賣的時候又說要賣15了,換你你還會買嗎?

  

  58同城

  接着剛纔的話題繼續,在去過京東之後,LZ就去了58同城面試。58同城面試共見了三個人,第一個面試官是HR,簡單問了一些問題,大約十分鐘左右。接着就來了一位技術官,開始無限的技術攻擊。

  58的技術官讓人看起來非常不爽,精神萎靡,面試的時候一直在打哈欠。而且從對方的神態舉止上,能明顯感覺到很傲慢,LZ當時對58的印象大打折扣,這尼瑪是什麼玩意啊,大牛就這德行?

  技術官面試完以後,對LZ的評價是,技術一般,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好,接下來第一面的那個HR就讓LZ回去了。本來LZ已經走了,還沒出58同城的大門,一面的HR又來電話,說有個組的組長想見見LZ。於是,LZ就這麼又被叫回去了。

  第三面的人給LZ的感覺是完全不懂技術,一直問LZ如果是這種情況你怎麼設計,那種情況你怎麼處理。比如LZ印象比較深的是,說有一堆數據要處理,你會怎麼做。LZ當時給了一個過濾器鏈的方案,說這樣做擴展性會比較強,如果要增加新的數據過濾規則,可以隨意擴展。

  還有一些其他很實際的問題,不過第三面的面試官給LZ的整體印象是,沒做過開發,對技術只有一個模糊的瞭解。這樣的人做LZ老大,能學到什麼東西?當時58面試的部門是他們的信息質量部,現在想想,LZ犯了多大的錯誤纔會來面試這種部門。

  總的來說,58給LZ的印象也不咋地,尤其是二面的那個技術官,實在不敢恭維。

  

  藝龍

  藝龍的面試源自於LZ一個朋友的推薦,總的來講,藝龍是給LZ印象最好的一個公司。爲什麼這麼說呢?

  藝龍發offer幾乎就是當場發的,不像百度,58這類公司,簡直是坑爹。不過58更坑爹的地方在於,當時LZ收到藝龍offer以後,就給58的面試官打電話問進展,結果58的面試官說讓LZ等等,說是總監還沒回來。於是LZ天真的以爲58真的是在等總監,結果到現在也沒來電話,真尼瑪坑爹。既然沒通過,LZ也明確說了收到了offer,58爲何不能給句痛快話,直接說你接受其它公司的offer就好了。幸好LZ也不傻,既然你們讓等,那你們就慢慢琢磨去吧,這邊先答應了再說。

  吐槽就到這裏,說說藝龍的面試,藝龍問的問題比起阿里百度來講,確實是簡單了太多,基本上LZ都回答上來了。其實還是那一套東西,jvm,緩存,併發,集合框架等等,只是各個公司問的深度不一樣。比如阿里當時問過memcached的內存模型,LZ只知道memcached是基於內存的,哪裏知道memcached的內存模型,也是後來翻閱了一下,才知道memcached的內存模型是slab,item等類去描述的。

  剛纔已經說了,藝龍是當場發的offer,不過工資不是LZ想要的數字,而是壓低了不少。不過這個時候LZ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身價,因此也就沒有拒絕。原本以爲,這次的面試之旅也就到此結束了。

  

  360:

  360是LZ的朋友的老公介紹的,既然有面試,LZ也不會拒絕,因此面試之旅依然在繼續。截止到目前爲止,LZ只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藝龍,一個是國美。原本京東也是有offer的,不過由於工資要的高了,所以沒有收到。

  這一趟360跑的確實非常值得,因爲在所有LZ見過的面試官當中,LZ最中意的面試官,就是360面試LZ技術的那位。表現很低調,但是能感覺的出來,這個人的技術非常牛B,對底層的一些東西瞭解的非常深入。印象比較深的一點就是,面試官和LZ聊TCP聊了很久,LZ自我感覺在大多數同樣三年編程經驗的程序員當中,對TCP還算是比較瞭解的,但LZ能感覺出來,這位面試官比LZ要厲害太多。

  後來360又派來了一位非技術的領導和LZ談,談的都是一些對技術的看法,對職業的規劃等等這類比較寬泛的問題。最後也不知道是技術沒過關,還是領導的那次面試沒過關,360最終杳無音信。

  總的來說,360還是比較可惜的,雖然距離比較遠,但是就衝那位面試官,就讓LZ有去的衝動。不過其實後面的那位領導也明確說了,就算LZ進去了,第一位那個技術面試官也不會帶LZ的,LZ會加入到一個新成立的項目當中,大約目前五六個人的樣子。

  360的面試體驗,總體來講還是非常不錯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而且面試官的態度包括各個方面也都非常好。贊!

  

  網易

  網易的面試來自於一次偶然,LZ原本投的是北京的職位,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杭州的職位。

  網易第一次是電話面試,總的來說非常順利,LZ和面試官聊的非常投機,其中問到的技術主要從項目所使用的技術展開,逐步深入。比如memcached,集羣,session共享,tcp協議,gc策略,jvm內存模型,併發等等。

  因爲這次電面非常順利,所以LZ有自信能收到下次面試的通知。果然,沒過多久,網易HR就打來電話說要LZ前往杭州進行面試。因爲當時藝龍的offer已經收到,而LZ已經初步決定去藝龍,況且網易並沒有阿里那麼大方,直接機票幫你訂好,你只管去坐就可以了。因此,最後和HR協商之後,決定了視頻面試。

  視頻面試一共有三個人,兩個技術,一個應該是領導或者是產品經理這一類的。技術方面沒有什麼新鮮的,畢竟第一次電面問了一個多小時,已經很詳細了,主要是聊一些業務方面的。因爲網易這個職位也是做P2P的,和LZ現在的行業是匹配的。

  聊到最後,感覺也都差不多,LZ這次毫不猶豫的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個絕對天價的數字(算下來大約年薪爲35w,就算進了阿里,在不考慮期權股票的情況下,也就這個數了吧)。之所以要這麼高,主要是因爲網易那邊的團隊只有十幾個人,原本是一個創業團隊,被網易收購了。因此去那邊的話,風險非常大。這個團隊隨時面臨被網易撤掉的危險,到時候LZ不管是留在杭州,還是回北京,都會非常不值得。就算對方真給了這個工資,能拿多久也未可知。

  後來HR聯繫LZ說,LZ要的工資太高,老大要親自過一下。不過等了幾天,一直也都沒有下文,想必是對方放棄了,覺得代價太高。其實很明顯,對方看重的不是LZ的技術,或者說技術只是一方面,對方最看重的是LZ的行業背景。

  總的來講,因爲這次網易的面試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太靠譜的開始,因此結束的這麼不靠譜也沒啥奇怪的了。總而言之,如果這個職位是在北京,LZ也不會要那麼多薪資,最後說不定就成了,實在可惜。

 

  萬達電商

  去萬達電商其實純屬意外,主要是萬達的工作地點和LZ現在的公司走路只需要三分鐘,這麼近的情況下,能去看看LZ當然不會拒絕。去了以後,LZ才知道萬達是如此坑爹。爲什麼這麼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地方。

  1,面試的地方走來走去的都是西裝革履的大俠,這讓LZ一個技術屌絲實在是無語。

  2,上來HR就給了LZ一份筆試題(備註一下:這是LZ面試了這麼多家公司,第一個讓LZ一個面試高程的做筆試的),筆試就筆試吧,還全部都是Java基礎題。(數萬只草泥馬從LZ的腦中飛過)

  3,最無語的是,面試的內容幾乎全是腦筋急轉彎,LZ只想說,你們是在知道答案的情況下秀智商嗎。

  這次面試,給LZ的感覺就是,一個土豪很不客氣的把錢甩到LZ的臉上說,“寫代碼的,給我寫一個系統”。

  對於萬達,LZ只想說,我去年買了個表。

  

  花絮2

  經過前面這麼多面試,尤其是網易的這次,LZ想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行業不能換。

  LZ是想做互聯網,但是沒必要非得找二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做電商的京東,做旅遊酒店業務的藝龍,做分類信息的58等等,而應該聚焦於互聯網金融公司。這樣不僅可以滿足LZ想做互聯網的期望,也可以不丟掉自己的行業背景,在這個行業中慢慢積累自己的行業優勢。況且互聯網金融也是最近比較火的一個領域,而且比較新,在這種領域裏,一切皆有可能。像電商,旅遊等等這類領域,已經相對成熟了,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巨大的格局變化。

  於是LZ痛定思痛,決定換一種思路,全力尋找互聯網金融公司。

  

15年年後與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糾纏

  

  與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糾纏就非常順利了,LZ的技術還算過關,加上比較硬的行業背景,offer可以說是手到擒來。實踐證明,互聯網金融這類公司,LZ拿下offer的機率爲100%。

  具體的面試內容LZ這裏就不逐個列舉了,總的來說,這類公司面試的內容也都大同小異,大部分面試內容都是一些項目經驗和併發,緩存,算法這類的問題。還有一些公司,會臨時(也或許是早就準備好的)出一些題,讓你現場寫出來。

  LZ就說一道題吧,是LZ當時沒想出來的,現在想想,LZ還真是在這方面有些欠缺。題目內容是,寫一個函數,它的作用是接受一個整數(假設爲length),返回一個數組,數組的長度爲length,數組中的內容爲隨機的0至(length-1)的值,並且不能重複。比如length爲5的話,數組可能是[1,0,3,2,4]。

  題目的解決方案如下(當然,這只是方案的其中之一)。

複製代碼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Random;

/**
 * @author zuoxiaolong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RandomArray {

    public static int[] random(int length){
        if (length <= 0) {
            return new int[0];
        }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list.add(i);
        }
        int[] array = new int[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array[i] = list.remove(new Random().nextInt(length - i));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RandomArray.random(10);
        System.out.print("[");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if (i < array.length - 1)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else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System.out.print("]");
    }
    
}
複製代碼

  

小結

  

  這次面試之旅,LZ有非常多的收穫,簡單總結一下,希望對各位也有參考意義。

  1,如果可能,不要輕易更換自己的行業。

  2,給自己定價一定要謹慎,否則可能錯過很好的機會。

  3,如果你喜歡技術,公司的技術氛圍很重要。

  至此,找工作之旅就基本上結束了,LZ最終還是選擇了互聯網,也選擇了自己原本賴以生存的金融行業。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些後怕的。倘若LZ在面試了一堆互聯網公司以後,沒有及時醒悟過來的話,或許若干年後,LZ每想到此都會後悔不已,後悔當初沒有在一個行業深入下去。

  剛過完年,相信很多人也都走在跳槽的路上,祝願大家新年都能找到一份自己鍾愛的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