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微服務總體技術架構體系的理解

微服務專欄地址

  專欄:微服務
  微服務系列總目錄

目錄

1. 簡介

既然微服務是一種架構風格,那麼從總體的技術架構圖來理解微服務則再好不過。

2. 總體技術架構圖

學習於極客時間,架構師楊波的微服務分享

這裏寫圖片描述
總體技術架構圖從底層到接入層分了六層

  • 基礎設施層:是軟件運行的必要條件,計算、網絡、存儲、監控、安全、IDC
  • 平臺服務層:包含圖中幾個模塊,資源治理、集羣資源調度配合實際業務場景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如業務量暴增時,增加服務,上調資源,需要配合監控告警,理想狀態是如何實現自動化,交由系統彈性分配。鏡像治理、發佈系統幫助實現自動化。IAM (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 支撐服務層:後續文章的核心討論點,也是微服務架構落地與實現的帶來的挑戰
  • 業務服務層:分解爲基礎服務與聚合服務兩個維度
    • 基礎服務:基於單一職責,根據業務特點沉澱與底層的核心基礎服務、公共服務、中間層服務
    • 聚合服務:很多時候基礎服務是可重複利用的,同時也需要支持需求的多變,通過聚合服務將基礎服務關聯,組件,再封裝,可很好實現目標
  • 網關層:可根據訪問者類型拆分爲圖中幾類。內部的接口無論出於安全、穩定性、還是設計上的考慮都不應該直接開放給接入層(或者是調用者),引入網關層設計可以很好解決上述問題,並且可通過網關層實現特定需求,如黑名單過濾,鑑權、反向路由等
  • 接入層:統一引入LB,可分爲外部LB以及內部LB。負載均衡已成爲標配,無論是需要充分利用資源,還是控制訪問流量。主流的解決方式nginx、f5、軟負載等

3. 微服務框架需要爲我們解決什麼

框架的意義是讓我們更專注與業務開發,減少重複工作,提高開發效率。

3.1 微服務框架有什麼用

微服務架構分層中,業務服務層纔是我們的業務實現代碼所在。去除與運維、硬件相關的基礎設施層及平臺服務層。接入層的LB、網關層、支撐服務層我們都依託於框架,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微服務框架能幫助我們解決這些與業務無關,但是必須由他們來支撐業務的正常運行的模塊,那麼對於整體的開發效率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3.2 微服務框架具體解決什麼

  • 負載均衡(軟件形式的負載均衡)
  • 服務治理
  • 集中配置
  • 限流熔斷
  • API網關
  • 日誌聚合
  • 監控告警
  • 後臺服務
  • 認證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