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nf常用配置

常用配置:



[mysqld]字段 

#port = 3306 #默認
#bind-address = 0.0.0.0  #默認
pid-file =  /data/mysql/mysql.pid
basedir =  /usr/local/mysql/
symbolic-link = 0   
    #等同於skip-symbolic-links,不能使用連接文件,多個客戶可能會訪問同一個數據庫,因此這防止外部客戶鎖定 MySQL 服務器。 該選項默認開啓
#tmpdir =  /usr/local/mysql/tmp/  
    #此目錄被 MySQL用來保存臨時文件.例如,它被用來處理基於磁盤的大型排序,如果你不創建非常大的臨時文件,將其放置到 swapfs/tmpfs 文件系統上也許比較好。另一種選擇是你也可以將其放置在獨立的磁盤上.你
    可以使用”;”來放置多個路徑,他們會按照 roud-robin 方法被輪詢使用.
datadir=/data/mysql
log-error = /data/mysql/error.log

slow_query_log=on       #慢查詢日誌相關
long_query_time=2       #默認10秒
slow_query_log_file=/var/log/mariadb/slow_query.log
#log_output = FILE 
    #參數 log_output 指定了慢查詢輸出的格式,默認爲 FILE,你可以將它設爲 TABLE,然後就可以查詢 mysql 架構下的 slow_log 表了
socket=/var/lib/mysql/mysql.sock
default_storage_engine=InnoDB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InnoDB爲獨立表空間模式,每個數據庫的每個表都會生成一個數據空間
innodb_buffer_pool_size=4G     #生產中要改,建議爲操作系統內存的70%-80%,需重啓服務生效
skip_name_resolve = on         #忽略主機名解析,提高訪問速度(注意配置文件中使用主機名將不能解析)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忽略表單大小寫
character-set-server=utf8mb4   #設定默認字符爲utf8mb4

1.使用innodb注意事項

a) 所有InnoDB數據表都創建一個和業務無關的自增數字型作爲主鍵,對保證性能很有幫助;
b) 杜絕使用text/blob,確實需要使用的,儘可能拆分出去成一個獨立的表;
c) 時間戳建議使用 TIMESTAMP 類型存儲;
d) IPV4 地址建議用 INT UNSIGNED 類型存儲;
e) 性別等非是即非的邏輯,建議採用 TINYINT 存儲,而不是 CHAR(1);例可以使用0,1,2來表示,未知,男,女,優點搜索快,缺點顯示/存儲都要轉換
f) 存儲較長文本內容時,建議採用JSON/BSON格式存儲;

2.查詢緩存相關

query_cache_type=1
    #0表示禁用緩存,1表示會緩存所有的結果,除非你的select語句使用SQL_NO_CACHE禁用了查詢緩存,2表示只緩存在select語句中通過SQL_CACHE指定需要緩存的查詢
query_cache_limit = 2M  
    #不緩存查詢大於該值的結果.只有小於此設定值的結果纔會被緩衝,  此設置用來保護查詢緩衝,防止一個極大的結果集將其他所有的查詢結果都覆蓋.
query_cache_size = 64M 或32M 或128M
    #此值爲0表示未啓用查詢緩存功能,查看是否支持SHOW VARIABLES LIKE 'have_query_cache';值爲yes表示支持查詢緩存
    
緩存相關字段意義show status like ‘%Qcache%’; 
    Qcache_free_blocks:表示查詢緩存中目前還有多少剩餘的blocks,如果該值顯示較大,則說明查詢緩存中的內存碎片過多了,可能在一定的時間進行整理。
    Qcache_free_memory  剩餘查詢緩存大小,根據此值調整query_cache_size
    Qcache_hits:表示有多少次命中緩存
    Qcache_inserts: 表示多少次未命中然後插入,SQL請求在緩存中未找到,不得不執行查詢處理,執行查詢處理後把結果insert到查詢緩存中。這樣的情況的次 數越多,表示查詢緩存應用到的比較少,效果也就不理想。當然系統剛啓動後,查詢緩存是空的
    Qcache_lowmem_prunes:該參數記錄有多少條查詢因爲內存不足而被移除出查詢緩存。通過這個值,用戶可以適當的調整緩存大小

3.系統資源相關

back_log = 50 
    #接受隊列,對於沒建立 tcp 連接的請求隊列放入緩存中,隊列大小爲 back_log,受限制與OS參數,查看方式cat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可以編輯/etc/sysctl.conf去調整它。如: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048,改完後執行sysctl -p 讓修改立即生效。試圖設定 back_log 高於你的操作系統的限制將是無效的。
    默認值爲 50。對於 Linux 系統推薦設置爲小於512的整數。如果系統在一個短時間內有很多連接,則需要增大該參數的值
max_connections = 1000  
    #指定MySQL允許的最大連接進程數。如果在訪問數據庫時經常出現"Too Many Connections"的錯誤提 示,默認100生產則需要增大該參數值。MySQL服務器允許的最大連接數16384

4.二進制日誌相

server_id=1                    
log_bin=master-bin
#log-bin-index=master-bin.index
expire_logs_days = 7
#binlog_format = row    #默認爲mix,新版中設爲這兩項可提高安全性
#binlog_row_image = minimal
max_binlog_size = 100m   #默認是1G
binlog_cache_size = 4m
#binlog-do-db = DBNAME #指定mysql的binlog日誌只記錄哪個庫
max_binlog_cache_size = 512m  #生產4g
#skip-slave-start #注意:當從庫有數據恢復時,主庫應該關閉slave進程自動啓動避免數據不一致,要在從庫上手動啓動。

5.附配置主從相關操作:

    準備工作:

        確認開啓binlog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_bin';

        記錄二進制日誌文件及編號:show master status;

        主節點創建有複製權限的用戶賬號

            GRANT REPLICATION SLAVE,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repluser'@'192.168.5.%' identified by 'repluser';
              flush privileges;


    從節點配置:

server_id=2
relay_log=relay-log #開啓中繼日誌
#max_relay_log_size = 200M 
    #標記relaylog允許的最大值,如果該值爲0,則默認值爲max_binlog_size(1G);如果不爲0,則max_relay_log_size則爲最大的relay_log文件大小;
relay_log_index=relay-log.index
read_only=ON
#replicate_wild_do_table=DB_NAME.%       #僅複製某庫某表
#replicate_wild_ignore_table=DB_NAME.%   #忽略複製某庫某表
#slave_skip_errors=all

        #定義複製過程中從服務器可以自動跳過的錯誤號,當複製過程中遇到定義的錯誤號,就可以自動跳過,直接執行後面的SQL語句。

        slave_skip_errors選項有四個可用值,分別爲:off,all,ErorCode,ddl_exist_errors。

        默認情況下該參數值是off,我們可以列出具體的error code,也可以選擇all,mysql5.6及MySQL Cluster NDB 7.3以及後續版本增加了參數ddl_exist_errors,該參數包含一系列error             code(1007,1008,1050,1051,1054,1060,1061,1068,1094,1146)

一些error code代表的錯誤如下

1007:數據庫已存在,創建數據庫失敗
1008:數據庫不存在,刪除數據庫失敗
1050:數據表已存在,創建數據表失敗
1051:數據表不存在,刪除數據表失敗
1054:字段不存在,或程序文件跟數據庫有衝突
1060:字段重複,導致無法插入
1061:重複鍵名
1068:定義了多個主鍵
1094:位置線程ID
1146:數據表缺失,請恢復數據庫
1053:複製過程中主服務器宕機
1062:主鍵衝突 Duplicate entry '%s' for key %d

    #從相關操作

        指定主節點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5.106',master_user='repluser',master_password='repluser',master_log_file='master_bin.000002',master_log_pos=343;
start slave [[IO_THREAD|SQL_THREAD] #啓動複製線程

安裝谷歌插件實現半同步複製:

Master: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master soname 'semisync_master.so';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 =1;
Slave:
install plugin rpl_semi_sync_slave soname 'semisync_slave.so';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1;


安裝插件後:

master在配置文件添加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1
rpl_semi_sync_master_timeout=1000

slave添加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1



筆者不常使用待發掘的配置:



[mysqld]

slave-load-tmpdir =  /usr/local/mysql/tmp/   #當 slave 執行 load data infile 時用
skip-external-locking                        #不使用系統鎖定,要使用 myisamchk,必須關閉服務器 ,避免 MySQL的外部鎖定,減少出錯機率增強穩定性。
skip-networking 
    #開啓該選項可以徹底關閉 MySQL 的 TCP/IP 連接方式,如果 WEB 服務器是以遠程連接的方式訪問 MySQL 數據庫服務器則不要開啓該選項!否則將無法正常連接!
    如果所有的進程都是在同一臺服務器連接到本地的 mysqld, 這樣設置將是增強安全的方法。
sysdate-is-now = 1 #把SYSDATE 函數編程爲 NOW的別名
default-time-zone = system         #服務器時區
default_table_type = InnoDB        #默認表類型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默認存儲引擎


#系統資源相關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0  
    #如果某個用戶發起的連接 error 超過該數值,則該用戶的下次連接將被阻塞,直到管理員執行 flush hosts命令或者服務重啓, 防止非法的密碼以及其他在鏈接時的錯誤會增加此值
open_files_limit = 10240 
    #MySQL打開的文件描述符限制,默認最小1024;當open_files_limit沒有被配置的時候,比較max_connections*5和ulimit-n的值,哪個大用哪個,
    當open_file_limit被配置的時候,比較open_files_limit和max_connections*5的值,哪個大用哪個。
connect-timeout = 10 
    #連接超時之前的最大秒數,在 Linux 平臺上,該超時也用作等待服務器首次迴應的時間
wait-timeout = 28800 #等待關閉連接的時間
interactive-timeout = 28800 
    #關閉連接之前,允許 interactive_timeout(取代了wait_timeout)秒的不活動時間。客戶端的會話 wait_timeout 變量被設爲會話interactive_timeout 變量的值。
    如果前端程序採用短連接,建議縮短這2個值, 如果前端程序採用長連接,可直接註釋掉這兩個選項,默認配置(8小時)  
slave-net-timeout = 600 
    #從服務器也能夠處理網絡連接中斷。但是,只有從服務器超過slave_net_timeout 秒沒有從主服務器收到數據才通知網絡中斷
net_read_timeout = 30      #從服務器讀取信息的超時
net_write_timeout = 60     #從服務器寫入信息的超時
net_retry_count = 10       #如果某個通信端口的讀操作中斷了,在放棄前重試多次。
net_buffer_length = 16384  #包消息緩衝區初始化爲 net_buffer_length 字節,但需要時可以增長到 max_allowed_packet 字節
max_allowed_packet = 64M
    #服務所能處理的請求包的最大大小以及服務所能處理的最大的請求大小(當與大的BLOB 字段一起工作時相當必要), 每個連接獨立的大小.大小動態增加。
    設置最大包,限制server接受的數據包大小,避免超長SQL的執行有問題 默認值爲16M,當MySQL客戶端或mysqld服務器收到大於 max_allowed_packet 字節的信息包時,
    將發出“信息包過大”錯誤,並關閉連接。對於某些客戶端,如果通信信息包過大,在執行查詢期間,可能會遇到“丟失與 MySQL 服務器的連接”錯誤。默認值 16M。
table_cache = 512 
    # 所有線程所打開表的數量. 增加此值就增加了mysqld所需要的文件描述符的數量這樣你需要確認在[mysqld_safe]中 “open-files-limit” 變量設置打開文件數量允許至少4096
thread_stack = 192K 
    # 線程使用的堆大小. 此容量的內存在每次連接時被預留.MySQL 本身常不會需要超過 64K 的內存如果你使用你自己的需要大量堆的 UDF 函數或者你的操作系統對於某些操作需要更多的堆,
    你也許需要將其設置的更高一點.默認設置足以滿足大多數應用
thread_cache_size = 20 
    #在 cache 中保留多少線程用於重用.當一個客戶端斷開連接後,如果 cache 中的線程還少於 thread_cache_size,則客戶端線程被放入 cache 中.
    這可以在你需要大量新連接的時候極大的減少線程創建的開銷(一般來說如果你有好的線程模型的話,這不會有明顯的性能提升.)
thread_concurrency = 8  #允許應用程序給予線程系統一個提示在同一時間給予渴望被運行的線程的數量.該參數取值爲服務器邏輯CPU數量×2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2K 
    #查詢緩存分配的最小塊大小.默認是 4KB,設置值大對大數據查詢有好處,但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查詢,就容易造成內存碎片和浪費
查詢緩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詢緩存碎片率超過 20%,可以用 FLUSH QUERY CACHE 整理緩存碎片,或者試試減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量的話。
查詢緩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100%
    查詢緩存利用率在 25%以下的話說明 query_cache_size 設置的過大,可適當減小;查詢緩存利用率在 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 > 50 的話說明 query_cache_size 可能有點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詢緩存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tmp_table_size = 512M        #臨時表的最大大小,如果超過該值,則結果放到磁盤中,此限制是針對單個表的,而不是總和
max_heap_table_size = 512M   #獨立的內存表所允許的最大容量.此選項爲了防止意外創建一個超大的內存表導致用盡所有的內存資源


#日誌相關

log_slave_updates = 1 #表示slave將複製事件寫進自己的二進制日誌
log-warnings = 1 
log_long_format       #在慢速日誌中記錄更多的信息.一般此項最好打開,打開此項會記錄使得那些沒有使用索引的查詢也被作爲到慢速查詢附加到慢速日誌裏
log-queries-not-using-indexes      #如果運行的SQL語句沒有使用索引,則mysql數據庫同樣會將這條SQL語句記錄到慢查詢日誌文件中。
min_examined_row_limit=1000    #記錄那些由於查找了多餘1000次而引發的慢查詢
long-slow-admin-statements     #記錄那些慢的optimize table,analyze table和alter table語句
log-slow-slave-statements          #記錄由Slave所產生的慢查詢
general_log = 1                    #將所有到達MySQL Server的SQL語句記錄下來,默認關閉
general_log_file = /usr/local/mysql/log/mysql.log  #general_log路徑
relay-log-purge = 1 #是否自動清空不再需要中繼日誌時。默認值爲1(啓用)


#MyISAM 相關選項

key_buffer_size = 256M 
    #指定用於索引的緩衝區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的索引處理性能。如果是以InnoDB引擎爲主的DB,專用於MyISAM引擎的 key_buffer_size 可以設置較小,8MB已足夠。 
    如果是以MyISAM引擎爲主,可設置較大,但不能超過4G. 在這裏,強烈建議不使用MyISAM引擎,默認都是用InnoDB引擎.
sort_buffer_size = 2M 
    #查詢排序時所能使用的緩衝區大小。排序緩衝被用來處理類似 ORDER BY 以及 GROUP BY 隊列所引起的排序.一個用來替代的基於磁盤的合併分類會被使用.
    查看 “Sort_merge_passes” 狀態變量. 在排序發生時由每個線程分配 注意: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是每連接獨佔!如果有 100 個連接,那麼實際分配的
    總共排序緩衝區大小爲 100 × 6 =600MB,所以,對於內存在 4GB 左右的服務器推薦設置爲 6-8M。
read_buffer_size = 2M 
    #讀查詢操作所能使用的緩衝區大小。和 sort_buffer_size 一樣,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也是每連接獨享!用來做 MyISAM 表全表掃描的緩衝大小.當全表掃描需要時,在對應線程中分配.
join_buffer_size = 8M 
    #聯合查詢操作所能使用的緩衝區大小,和 sort_buffer_size 一樣,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也是每連接獨享!此緩衝被使用來優化全聯合(full JOINs 不帶索引的聯合).
    類似的聯合在極大多數情況下有非常糟糕的性能表現, 但是將此值設大能夠減輕性能影響.通過 “Select_full_join”狀態變量查看全聯合的數量, 當全聯合發生時,在每個線程中分配。
read_rnd_buffer_size = 8M 
    #MyISAM 以索引掃描(Random Scan)方式掃描數據的 buffer大小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MyISAM 使用特殊的類似樹的 cache 來使得突發插入(這些插入是,INSERT … SELECT, INSERT … VALUES (…), (…), …, 以及 LOAD DATAINFILE) 更快. 
    此變量限制每個進程中緩衝樹的字節數.設置爲 0 會關閉此優化.爲了最優化不要將此值設置大於 “key_buffer_size”.當突發插入被檢測到時此緩衝將被
    分配MyISAM 用在塊插入優化中的樹緩衝區的大小。註釋:這是一個 per thread 的限制 ( bulk 大量).此緩衝當 MySQL 需要在 REPAIR, OPTIMIZE, ALTER 
    以及 LOAD DATA INFILE到一個空表中引起重建索引時被分配.這在每個線程中被分配.所以在設置大值時需要小心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64M 
    #MyISAM 設置恢復表之時使用的緩衝區的尺寸,當在REPAIR TABLE 或用 CREATE INDEX 創建索引或 ALTER TABLE 過程中排序 MyISAM 索引分配的緩衝區。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mysql重建索引時允許使用的臨時文件最大大小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如果該值大於 1,在 Repair by sorting 過程中並行創建MyISAM 表索引(每個索引在自己的線程內).如果一個表擁有超過一個索引, MyISAM 可以通過並行排序使用超過一個線程去修復他們.
    這對於擁有多個 CPU 以及大量內存情況的用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myisam_recover = 64K
    #允許的 GROUP_CONCAT()函數結果的最大長度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 設定默認的事務隔離級別.可用的級別如下: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SERIALIZABLE
    1.READ UNCOMMITTED-讀未提交 2.READ COMMITTE-讀已提交 3.REPEATABLE READ -可重複讀 4.SERIALIZABLE -串行


#INNODB 相關選項

skip-innodb 
    #如果你的MySQL服務包含 InnoDB 支持但是並不打算使用的話,使用此選項會節省內存以及磁盤空間,並且加速某些部分
innodb_status_file = 1 
    #啓用InnoDB的status file,便於管理員查看以及監控等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innodb_open_files = 2048 
    #限制Innodb能打開的表的數據,如果庫裏的表特別多的情況,請增加這個。這個值默認是300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100M 
    #設置InnoDB存儲引擎用來存放數據字典信息以及一些內部數據結構的內存空間大小,所以當我們一個MySQL Instance中的數據庫對象非常多的時候,
    是需要適當調整該參數的大小以確保所有數據都能存放在內存中提高訪問效率的。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 innodb使用後臺線程處理數據頁上的讀寫 I/O(輸入輸出)請求,根據你的 CPU 核數來更改,默認是4
    # 注:這兩個參數不支持動態改變,需要把該參數加入到my.cnf裏,修改完後重啓MySQL服務,允許值的範圍從 1-64
innodb_data_home_dir =  /usr/local/mysql/var/ 
    #設置此選項如果你希望 InnoDB 表空間文件被保存在其他分區.默認保存在 MySQL 的 datadir 中.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500M;ibdata2:2210M:autoextend
    #InnoDB將數據保存在一個或者多個數據文件中成爲表空間.如果你只有單個邏輯驅動保存你的數據,一個單個的自增文件就足夠好了.
    其他情況下.每個設備一個文件一般都是個好的選擇.你也可以配置 InnoDB 來使用裸盤分區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用來同步 IO 操作的 IO 線程的數量. 此值在 Unix 下被硬編碼爲 4,但是在 Windows 磁盤 I/O 可能在一個大數值下表現的更好.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16
    #在InnoDb 核心內的允許線程數量,InnoDB 試着在 InnoDB 內保持操作系統線程的數量少於或等於這個參數給出的限制,最優值依賴於應用程序,硬件以及操作系統的調度方式.
    過高的值可能導致線程的互斥顛簸.默認設置爲 0,表示不限制併發數,這裏推薦設置爲0,更好去發揮CPU多核處理能力,提高併發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如果設置爲 1 ,InnoDB 會在每次提交後刷新(fsync)事務日誌到磁盤上,這提供了完整的 ACID 行爲.如果你願意對事務安全折衷, 並且你正在運行一個小的食物,
    你可以設置此值到 0 或者 2 來減少由事務日誌引起的磁盤 I/O
    0 代表日誌只大約每秒寫入日誌文件並且日誌文件刷新到磁盤.
    2 代表日誌寫入日誌文件在每次提交後,但是日誌文件只有大約每秒纔會刷新到磁盤上.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用來緩衝日誌數據的緩衝區的大小.當此值快滿時, InnoDB 將必須刷新數據到磁盤上.由於基本上每秒都會刷新一次,所以沒有必要將此值設置的太大(甚至對於長事務而言)
innodb_log_file_size = 500M 
    #事物日誌大小.在日誌組中每個日誌文件的大小,你應該設置日誌文件總合大小到你緩衝池大小的5%~100%,來避免在日誌文件覆寫上不必要的緩衝池刷新行爲.不論如何,
    請注意一個大的日誌文件大小會增加恢復進程所需要的時間.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2 
    #在日誌組中的文件總數.通常來說 2~3 是比較好的.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usr/local/mysql/var/
    #InnoDB的日誌文件所在位置. 默認是 MySQL 的 datadir.你可以將其指定到一個獨立的硬盤上或者一個 RAID1 捲上來提高其性能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innodb 主線程刷新緩存池中的數據,使髒數據比例小於 90%,這是一個軟限制,不被保證絕對執行.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 
    #InnoDB 事務在被回滾之前可以等待一個鎖定的超時秒數。InnoDB在它自己的鎖定表中自動檢測事務死鎖並且回滾事務。InnoDB用LOCK TABLES語句注意到鎖定設置。默認值是50秒
innodb_flush_method = O_DSYNC 
    #InnoDB 用來刷新日誌的方法.表空間總是使用雙重寫入刷新方法.默認值是 “fdatasync”, 另一個是 “O_DSYNC”.
innodb_force_recovery=1
    #如果你發現InnoDB 表空間損壞, 設置此值爲一個非零值可能幫助你導出你的表.從1 開始並且增加此值知道你能夠成功的導出表.
innodb_fast_shutdown 
    #加速InnoDB的關閉. 這會阻止InnoDB在關閉時做全清除以及插入緩衝合併.但是取而代之的是InnoDB可能在下次啓動時做這些操作.


#其他相關:

[mysqldump]
quick

[mysql]
auto-rehash                    #允許通過 TAB 鍵提示
default-character-set = utf8   #數據庫字符集
connect-timeout = 3
[client]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mysqld_safe]
open-files-limit = 8192 
    #增加每個進程的可打開文件數量.確認你已經將全系統限制設定的足夠高!打開大量表需要將此值設大




參考:https://www.cnblogs.com/panwenbin-logs/p/836070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