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初學之——網絡的基本概念

網絡的基礎知識:

  網絡的概念    

         網絡是由節點和連線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繫。在數學上,網絡是一種圖,一般認爲專指加權圖。網絡            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絡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計算機域                中,網絡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臺,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            的共享。網絡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網絡的功能:

           數據通信

          資源共享

    兩個模型

          ISO/OSI

         TCP/IP

   

  網絡的特徵:

    速度

    成本

    安全性

    可用性: 可用時間/總時間

    可擴展性

    可靠性

    拓撲:物理拓撲;

     邏輯拓撲:數據傳輸的路徑

網絡的組成組件

   一般來說,兩臺或以上計算機使用任意介質(電纜、光纖或無線電波)、任意網絡來進行連接,並進行資源共享及通信,就可以稱爲計算機網絡。

    網絡協議是網絡上建立通信及傳輸數據的雙方必須遵守的通信標準,它定義了接收方和發送方進行通信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雙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無法進行通信或數據錯誤。爲了組建通信網絡,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設備,下圖是一個常見的網絡連接圖:

spacer.gifwKiom1lLHkrDhudGAAB8EuvhzBE313.png-wh_50

    節點(node):節點主要是具有網絡地址 (IP) 的設備之稱。

    服務器主機(server):提供數據以響應給用戶的主機,都可以被稱爲是一部服務器。

    工作站(workstation)或客戶端(client):主動發起聯機去要求數據的,就可以稱爲是客戶(client)。

    網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主要提供網絡聯機的設備

    網絡接口:主要在提供網絡地址(IP) 的任務。主機內部也都擁有一個內部的網絡接口,就是loopback這個測                     試接口!

    網絡形態或拓樸(topology):各個節點在網絡上面的鏈接方式,一般講的是物理連接方式。

    路由(route):是指路由器從一個接口上收到數據包,根據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進行定向並轉發到另一個接口 程,                     其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第三層——網絡層的數據包轉發設備。

    網關(gateway):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網關在網絡層以上實現網絡互連,是最複雜的網絡互連設備,僅用                     於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互連。

OSI網絡模型與TCP/IP網絡模型

     由ISO所定義的7層網絡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是網絡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現使各種網絡技術和設備有了參考依據,在網絡協議的設計和統一上起到一定作用。

OSI:開放式系統互連    根據功能分層

  爲什麼要使用分層網絡模型?

    降低複雜性

    標準化接口

    模塊化設計

    確保技術的互操作性

    加快發展速度

    簡化教學

   OSI的7層模型中每一層都有清晰的特徵。其中第7-4層處理數據源和數據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問題,第3-1層處理網絡設備間的通信。各層功能爲:

   物理層:定義了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標準規範。具電氣特性;機械特性;過程特性;功能特性; 二進制傳輸

   數據鏈路層:物理鏈路並不可靠,可能會出現錯誤。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成幀,以數據幀爲最基本單位進行傳輸,通過收到的數據幀進行重新排序和整理,把不可靠的物理鏈路轉化成網絡模型的上層協議中可靠的數據鏈路。   定義物理地址;  建立邏輯鏈接; 數據校驗功能

  網絡層:對數據按一定的長度進行分組,並在每個分組的頭中記錄源和目的主機的地址,然後根據這些地址來決定從源主機到目的主機的路徑。如果存在多條路徑,還要負責進行路由選擇。

  傳輸層:這層的功能包括是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以及對所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進行重新排序。

  會話層:在網絡實體間建立、管理和終止通信應用服務請求和響應會話等。

  表示層:進行代碼轉換功能,以保證源主機的數據在目的主機上同樣能被識別。

  應用層:OSI模型的最高層,實現網絡與用戶的直接對話。

wKiom1kPzoaSNphWAABZwMN17Rw944.png-wh_50

    OSI的7層模型是一個理論模型,由於它太過龐大和複雜受到很多批評,而技術人員自己開發的TCP/IP協議棧則獲得更爲廣泛的應用。與OSI的7層模型不同,TCP/IP模型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嚴格的層次劃分上,而是側重於設備間的數據傳輸。TCP/IP模型的各層功能:

  網絡接口層(鏈結層):定義瞭如何在已有的物理網絡介質上傳輸數據,在這層中包含以太網、令牌環網、幀中繼和異步傳輸模式等。

  網絡層:將數據封裝成IP(Internet Protocol)數據包,發往目標網絡或主機。在這層包含了IP、

ICMP、IGMP、以及ARP等協議。

  傳輸層:定義了數據傳輸時所使用的服務質量以及連接狀態,實現源端主機和目標主機上對等實體間的會話。在傳輸層上有兩個不同的協議:TCP、UDP。

  應用層:TCP/IP模型將OSI參考模型中的會話層和表示層的合併到應用層,它定義了TCP/IP應用程序通信協議,包括HTTP、FTP、DNS和SMTP等。其中,沒中協議都對應不同的網絡服務,他們一般都會有特殊的端口號。

TCP/IP :根據協議分層

 應用層

   ||-----協議端口

 傳輸層

   ||---協議號

 Internet層

    ||---協議類型

 網絡訪問層

TCP/IP網絡層

  Internet層:

   協議特徵:

     運行於OSI網絡層

     面向無連接協議

     獨立處理數據包

     分層編址

     盡力而爲傳輸

     無數據恢復功能

     Internet Protocol---IP

     AR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

        邏輯地址---》物理地址

        在已知邏輯地址的情況下獲取對應的物理地址

     如何解析:

        1.每一個參與網絡設備的功能中都有一個ARP庫

        2.ARP緩存,通過ARP協議進行廣播,指定的目標主機進行迴應,本機緩存對應的結果信息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物理地址--》邏輯地址

       已知本機物理地址獲取合法邏輯地址 

       用於無盤工作站


  面向無連接:

   1.無需在通信之前建立通信連接,也無需維護連接穩定,通信結束也無需拆除連接

   2.無序數據傳輸

   3.數據恢復機制和數據可靠性保證


  平面編址和分層編址:

    平面編址:將所需管理的資源從頭到尾按照固定大小分成若干個cell,每個cell進行獨立編址

    特點:編址容易,尋址需要遍歷

    分層編址:將所需要管理的資源進行各種分類,按照對應的類別進行編制

        特點:編址複雜,尋址方便

   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

    網絡:用來描述指定主機所在的網絡範圍

    主機:用來描述指定主機在特定的網絡範圍中的具體位置


  IP地址:是由IPv4協議定製的

    整個地址由32位2進制構成: 網絡位+主機位=32


 IP地址分類:

   A類:第一個二進制位必須爲0,並且網絡位8位

   B類:前兩個二進制位必須爲10,並且網絡位16位

   C類:前三個二進制位必須爲110,並且網絡位24位

   D類:前四個二進制位必須爲1110,並且網絡位32位,通常用於組播通信

   E類:前四個二進制位必須爲1111,保留未被使用,用於科學研究


 IP地址的點分十進制表示法:

   1.將32位的IP地址位,以8位爲一組劃分爲4組

   2.每組間以.爲分隔

   3.將每個8位組轉換爲十進制表達


 使用點分十進制表示法表示的各類ip地址範圍

 A類:0.0.0.0 —— 127.255.255.255

   第一個8位組全爲0的爲無效IP,因爲其表示整個IP棧

   第一個8位組中除了第一個外全爲1的,稱爲環回地址

   有效IP地址:1.0.0.0 - 126.255.255.255

 B類:128.0.0.0 - 191.255.255.255


 C類:192.0.0.0 - 223.255.255.255


 D類:224.0.0.0 - 239.255.255.255


 E類:240.0.0.0 - 255.255.255.255


6.4


IP地址2

 保留地址:不能選擇爲其他主機使用的IP地址

  0.0.0.0 —— 0.255.255.255

  127.0.0.0 —— 127.255.255.255


 自動分配地址

  169.254.0.0 —— 169.254.255.255


 網絡地址:主機位全爲0的地址

   1.0.0.0:表示一個範圍名稱


 廣播地址:主機位全爲1的地址

  1.255.255.255:作爲目的地址代表整個網段中的所有IP地址


 定向廣播地址:

  255.255.255.255:作爲目的地址代表整個IP地址棧中的所有IP地址


  IPv4地址總數:4億9400萬

    取出IP地址:

      D,E類:5億

      0和127網段地址:3500萬

      169.254網段地址:65536

      網絡地址:126+16384+209萬

      廣播地址:126+16384+209萬

   可以分配給主機使用的地址 大約36億

    爲了解決IP地址枯竭的問題:

      增加IP地址複用次數

       私有IP地址:可以重複使用,互聯網無法爲其路由

         A:10.0.0.0 —— 10.255.255.255

         B:172.16.0.0 -- 172.31.255.255

         C:192.168.0.0 -- 192.168.255.255

       共有IP地址:可以在互聯網中使用,但必須唯一

       NAT:net address translation

         SNET:源地址轉換,使用公有IP地址替換數據包中私有IP地址

         DNET:目的地址轉換,使用私有IP地址替換包中的公有IP地址


      研究更加龐大的地址棧

        IPv6:128bit

          冒號分,16進制


      IPV4  IPV6共存

       1.地址轉換

       2.IPv6地址包含IPv4地址:IPv6地址的最右側的32位就是IPv4的地址


      IP首部的格式:

       wKiom1kQB2DgPguJAAAqItrJEHs052.png-wh_50

        Ver:version,4bit,協議版本信息; ipv4:0100  ipv6:0110

        IHL:Internet protocol Header Length,IP首部長度, 4bit 15行

            20byte —— 60byte,必須爲4的整數倍

        服務類型:

           4bits:服務類型

             0000,0001,0010,0100,1000

             最大帶寬,最小延遲,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

           1bit:保留位

           3bits:優先級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數據包長度:16bits,65536byte,包括首部;64KB

          標識:16bits,標識數據的來源,標識指定的數據是由哪個源數據分片得到的

          標誌:3bits,

           第一位:保留

           第二位:是否分片,未分片數據爲0分片爲1

           第三位:是否有更多分片,表示數據是否爲最後一片

           000,010,011

          片偏移:13bits,IP協議對數據包進行分片之後的序號

        生存時間(TTL):8bits,計數器

           每一個數據包都會獲得一個初始的TTL值,在每次經過一個路由設備後,都會自減1,

           0表示該數據包爲不可用數據,下一次路由設備將其獲取後會直接丟棄,可以有效

           防止數據包無限循環傳輸

           TTL初始值:255,128,64

         協議號:8bits,互聯網層和傳輸層直接的通信接口,根據協議號指示的內容,正確接收數據                  之後,向上交給傳輸層的哪個協議進行進一步解封處理

           TCP:6

           UDP:17

           OSPE:89

           EIGRP:88

         首部校驗和:16bits,進行首部校驗可靠性校驗

    源地址:32bits

    目的地址:32bits



 計算機如何使用IP地址

  源IPv4地址:發送數據的主機上配置的IP地址

  源IPv4的配置方式:

   手動配置:直接向網卡的配置文件中填入我們認爲合法的IPv4地址

     特點:地址分配精確,但是管理員重複工作量大,容易手誤導致主機無法接入網絡

   自動配置:沒有IP地址的計算機通過特定協議向其他能夠提供IP地址的計算機進行通信,

             並獲得IP地址

      協議:

         BOOTP:啓動協議

           利用RARP協議向全網廣播獲取IP地址的需求 ;BOOTP服務器會從其他地址池中選擇

           一個ip地址,永久歸這臺主機使用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地址租借規劃;

           每一個地址都有其對應的租約期限

           續租的規則:

             當租約期限過去一半的時候,客戶端聯繫服務器進行地址續租;如果續租不成功,                    客 戶端會嘗試連續三次,如果三次都不成功

            當租約期限過去87.5%,客戶端會放棄IP地址;重新廣播是否有其他服務器能夠讓                     其繼續使用之前的IP地址;

            一直等到客戶端IP地址徹底被釋放,客戶端將試圖從其他的服務器獲得其他的IP地                     址以鏈接網絡


     DHCP客戶端地址租借過程:四線會話

       1.客戶端廣播發送DHCP Discover消息,以確定網絡中是否有DHCP服務器爲本機提供IP地址

       2.服務器收到DHCP Discover消息後,會檢查自己的地址池,如果仍有IP地址,,就從中選擇一個向客戶端廣播發送DHCP OFFER消息

       3.客戶端接收到第一個DHCP OFFER消息中的IP地址作爲可選擇的IP地址,向網絡中廣播DHCP Request消息,通知服務器,鑽釘這個IP地址作爲本次通信的IP地址

       4.提供IP地址的服務器收到DHCP Request消息後,將IP地址和對應主機的物理地址臨時綁定;並且開始租約計時,給客戶端發送DHCP ACK消息。  不是提供該IP地址的服務器收到DHCP Request,將剛剛提供的IP地址放入地址池中,並給客戶端發送DHCP NAK消息


  目的IP地址如何給出:

    手動指定:

      直接在地址欄中手動書寫目標主機的IP地址

    自動解析:

      DNS協議:Domain Name System,


      在DNS服務器上保存着特定的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關係;可以完成地址解析任務

      地址解析:

        正向地址解析:

          通過域名獲得其對應的IP地址的過程

        反向地址解析:

          通過IP地址解析其域名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