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

在最近1、2年的客戶服務與項目實施中,遇到越來越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管理工具與產品中向客戶推薦最爲實用、最爲適合的產品
如果讓大家列舉一下最爲熟悉的數據庫管理工具和監控產品,恐怕每個DBA都能列出一長串,在這些產品當中,很多企業過去幾年實際上逐漸在使用的一款重要產品就是:i3。一些客戶正在面臨這樣的選擇,是繼續i3還是改弦易張。
我個人瞭解i3並不久,但是還是可以理順一下i3的歷史,i3從2003年到現在可以說是三易其主,最初在VERITAS旗下,作爲主流產品主打數據庫管理維護領域,而當VERITAS被Symantec收購之後,則漸被淹沒於無聞。終於在2008年年初又由投資者從Symantec手中"贖身",重新恢復了最初的Precise i3的名字,開始重新獨立運行(據知情人透露,新公司一直在尋找下一個買家)。由於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i3的未來變得模糊起來,而這些不確定性隨着Oracle OEM工具的增強變得更加顯著。
也許很多人並不熟悉,i3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名字究竟是什麼含義呢?
i3是指INFORM、INSIGHT、INDEPTH,大致翻譯過來就是通知、洞察力、深度。這是非常具有深意的三個詞彙。意思就是通過洞察來發現數據庫的問題,通過深入解析來輔助用戶進行診斷和問題解決,通過通知系統及時和用戶溝通,下圖是i3的體系結構示意圖:
發件人 Oblog
而基於INSIGHT的深入展現,i3更期待實現主動和預防性數據庫管理,其目的和實現就是:在進入問題區域和最終用戶受到影響之前,提早確定性能問題。預防性管理是指系統性能隨時受到監控,定期進行系統狀況檢查,以確定性能狀況,排列調節問題的緊急程度,i3的 "預警組件"和"報告組件"是相關的軟件實現。
熟悉一下以上描述,是否感到似曾相識?我在此前關於DBA 2.0 的文章中曾經反覆提到的一個詞就是Proactive,這個詞也正包含了預防、預見以及全方位診斷等特性。那麼這也正是Oracle的OEM工具在不斷加強的工作。
Oracle的OEM工具在戰略上和Oracle的ASM、CRS非常類似,CRS工具的推出使得很多第三方的Cluster軟件失去了市場,而ASM的出現,也使得很多第三方的卷管理工具漸漸隱退,那麼Oracle的OEM挾着廠商的優勢,實在是第三方管理工具廠商的極大威脅,而且這威脅來的甚至無可抗拒。
除此之外,如果再看一下i3的界面,我們也可以發現其組織展現形式和OEM也有類似之處:
不過OEM在問題診斷、SQL優化等方面已經全面超越了i3產品。而就問題診斷而言,OEM的AWR、ADDM等工具以其原生的優勢,是足以超越任何第三方工具的。
再看看i3和OEM的某些數據庫活動監控,看看兩者是否似曾相識:
總結一下,其實可以說新版的OEM自Oracle 10g推出一來,一改原本低調的姿態,開始發力,全面爭奪數據庫管理與監控的市場。也正因爲如此,OEM開始豐富和完善起來
而這一完善和豐富,使我想起了四個字:誰與爭鋒
Oracle憑藉其數據庫的強大優勢,在其上原生的建立管理與監控工具,並且Database Control可以隨數據庫軟件預裝,無限制使用的全範圍推廣,這會使任何一個同領域的廠商深感頭痛。
而當用戶再次面對抉擇的時候,以Oracle數據庫爲基礎,OEM將是絕佳的選擇,Oracle依賴數據庫,將不斷完善、改進這一工具,並且藉助很多數據庫的特有組件(如OEM Diagnostics Pack),全面爲用戶提供服務。
我曾經提到過OEM帶給大家的普遍價值,那就是減少管理的複雜度,今天看來還有另外一個價值,那就是減少選擇的複雜性。
別了i3以及類似的管理工具,在Oracle 10g以上的OEM我想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簡單或者複雜的數據庫管理需要!
珍愛生命,簡化生活,選擇OEM,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