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道路,不一樣的風景——這次啥都聊

不同道路,不一樣的風景2016年年度總結」

wKiom1iG2wLRowvuAAOZoYvdrY8924.png-wh_50

作者

李斯達

學習者,築夢靈魂工作者

曾在阿里O2O倉儲解決方案公司擔任系統架構師(系統運維主管)一職,目前就職於某互聯網企業擔任系統工程師,致力於IT改善生活的實踐之路,折騰各種實驗,同時熱愛生活並享受生活,可能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實在人。




2016年度總結確實比往年來得晚一些,一直不知道從何說起,還記得去年的霧裏散步嗎?沒曾想受到那麼多反饋跟關注,目前竟然高達百萬PV(不得不升級了博主的AppServer Level):


wKiom1iG2uribDQPAACZkM5P0PU958.png-wh_50


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贊同、鼓勵:

wKioL1iG2uvhjsEhAAA7-nlnn7U155.png-wh_50

wKioL1iG2uuRsThPAAAdEjSCjIA070.png-wh_50

wKiom1iG2uugxnxBAAAeW6Oc-fg430.png-wh_50


同時間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會做更多的交流,甚至以自已的角度給一些意見:



wKiom1iG2uyg97CqAAD6X7wduiM599.png-wh_50

16年的感悟其實非常多,但是實在沒有時間再去整理成能稱之爲文章的“文章”,既然都沒辦法集中在一起串成一篇總結,那就以N條分享來具體聊聊這一年以來的點滴感悟吧,幾乎每一條分享都跟我以前所思所考大有不同,不過也只有當你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你纔有可能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




Part  A


一、任何好的人與事都不應該被浪費


        “你做這些事有什麼意義?”這是我經常被別人問到的問題,無論是學習新的技術、討論新的方案,還是兄弟間聊聊人生、談談感情一二事都會被問起,通常我都一笑而過,其實我也沒別的想法,我只是認爲有些好的人或事都值得去努力,去追求而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你覺得一件事情由你操刀你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那就應該爭取由你操刀


二、無論什麼,都需要沉澱


        格拉德威爾有一句話“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用辯證思維去看,應該這麼說,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之一。從07年到現在,我關於技術這一塊早就突破了一萬小時,但是真正的一萬小時達成跟“工作年限不等於你的工作經驗”一個尿性,有效的努力纔是真正的沉澱,有時候有些人能夠爲了能巧合一秒準備了幾年,但是這也是值得付出的。


三、不必着急建立人脈,因爲有能力的人脈都不錯


       人脈到底是什麼?是加入各種所謂的“技術圈”、“技術羣”?是跟各個業內有名大神的“合照”?還是參與各類所謂XXTXX峯會?除非你想成爲“虹橋一姐”那種惡俗網紅(不可否認,惡俗網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算是成功的),否則請儘快認清現實,任何人脈都是基於價值,價值對等才能建立長久合作,或許靠嘴皮子能持續一時,但是當面具被揭穿,後果就很難堪了,如果你提供不了對等價值,那就坦誠接受,虛心請教,不要拿着那1分的技術換10分的面子來建立所謂的“人脈”。


四、敢於嘗試,踏出那一步


       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敢,只是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當然,我也是。目前爲止,我開始嘗試的新鮮事務似乎還沒有失敗過,我承認我運氣可能比較好,其實 嘗試  踏出 應該分開看,一開始的念頭決定你應該去嘗試,而長期的發酵纔會促使你踏出那一步,無論是嘗試還是踏出關鍵一步都不會最終左右事情的結果,但是,對與錯的未來誰知道呢,所以無論你在糾結什麼,在猶豫什麼,如果你也認爲任何好的人與事都不應該被浪費,那就去踏出第一步吧。


五、對未來的恐懼纔是前進的動力


       正如前面所說,對失敗的結果幾乎人人都會懼怕,可是人生就是不斷的面臨着未知與不解,再從不解到不惑的一個過程,敢於嘗試是瞭解未知很好的途徑,所以對於未來雖然我也會恐懼,但是心理要有一個信念,現在的恐懼由於自身的能力不足,才能促使自已去前進,而我現在的恐懼是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以爲到了職業瓶頸,但是進去鵝廠後我所說的瓶頸說不定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六、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天賦,只是很多人都缺少了一點兒偏執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說算了,我還是沒這方面天賦,可是很多人的努力程度其實都還沒到需要拼天賦的時刻,僅僅只是未夠努力去做而已,還是15年說過的一句老話:

wKioL1iG2u6jw7XSAADi_j8W4ak511.png-wh_50


自勉,自省。


七、摯友應如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強者


     我經常跟很多不同類型不同職業的人聊天,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會打車,讓我發現其實那些師傅纔是真正有故事的人,我曾經遇到兩個開快車的師傅給我人生很多啓示,一個是廣州的師傅,當時他操着一口白話版的普通話跟我聊了很多關於年輕時他創業的故事(以至於下面那段關於創業的觀點大部分來自於他)也跟我分享瞭如何從創業到淡然的故事;另外一個是深圳的師傅,那是155月份我來深圳出差時認識的,他告訴我面對選擇要如何構建自已的底線,如何確認最終的答案,那就是接觸更多的人,通過更多的方式來豐富你考慮的因素。

    關於這段話我要講的第二件事,就是我一個友人的父親,不知道什麼時候喝茶成了我解憂的一個重要渠道,然而博主周邊很多朋友經常是以菸酒解憂,博主並不是反對菸酒,但是菸酒之於茶,太過於浮躁,只有純粹的喝茶纔可以釋放心靈,而這位友人的父親(我稱之爲叔叔),這位叔叔便是我在鵬城唯一一個能夠靜下心喝茶的人,一開始僅僅是基於尊重,認爲應該在長輩在的情況下,應該陪長輩喝茶,一來二去,我發現這位長者經常能夠巧妙地傳達一些人生道理給我,老先生是名書畫愛好者,而我不懂文墨之事,可是跟他交流起來卻是悟到到了許多文墨之外的事情,比如無論是知識還是什麼都需要沉澱,再如天賦與執着的關係,這些我本來都停留在很淺顯的階段,可是這半年來十來次的“茶局”下來,結合叔叔的經歷,卻是越發的深刻理解。所以,如果說經歷過選擇,創業起起伏伏的快車師傅曾經是入世的強者,那麼叔叔就是屬於出世的智者了。也希望你的人生有智者與強者相伴。


Part B


一 關於選擇(2017)


    記得2015年年度總結,我聊過這麼一個話題“三岔路,如何選擇?”而在2016,我同樣面臨選擇,而這次不單單是工作上的,而且是生活上,這一次,是我兄弟說一句話把我驚醒,“當你不能確定是否繼續的時候就給自已下一個時限”,這句話同樣在我另外一個朋友用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當你面臨進擊還是退縮的時候,那就把自已逼入死角”(我的這個朋友曾經是黑拳界的頂級戰將,這句話來源於他教練,出自在16年年初我抉擇是否來深圳的時候跟我在廣州一家Family便利店凌晨夜談,雖然他是我前東家的一名HR,但是那天凌晨是他逼我入思考死角,給了我下定決心的勇氣)。


二 關於 運維 與 運營 


    以前我們稱保障業務穩定的工程師爲運維工程師,這類職業一般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證業務系統穩定即可,有故障就解決故障,沒故障就閒着沒事幹,隨着業務複雜性越來越高,其實現在來說,應該把運維從傳統的救火更新換代爲運營了,因爲業務系統及運維從業人員的格局發生越來越多的變化,格局也隨之變化,比如以前單一的業務架構可能變成多層業務架構,數據、應用、邏輯、計算資源、用戶圖像幾乎都是業務的關鍵鏈路,所以,傳統運維應該慢慢轉變自已的思維,多個維度去考慮業務的健壯性、穩定性,而不是單單是業務本身,特別是現在有海量數據、資源可以支持我們做得更好,除了做好運維的釘子,也要做一把懂得運營的錘子。


三 關於 客戶 與 用戶 


    從業以來,我在工作上不習慣把使用業務的人稱之爲“用戶”,而是稱之爲“客戶”,看似簡簡單單一字之差,實際上有着萬種細節在裏面,用戶在我看來就是“使用該業務的人”,而作爲業務運營方的我們,跟使用業務的人實際上處於同一個水平線。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作爲服務行業”,其實本質上,運維工作者確實就是應該屬於服務行業,沒有服務意識與不站在客戶角度思考,那麼對於客戶提出的問題通常都沒辦法切中痛點,無法根本解決客戶問題,所以業務運營工作者,不妨把姿態放低點。


關於格局


    有人說英語是工具,所以學技術,但卻很少人知道其實技術也是工具,工具輔助的永遠是人的思維,思維跟不上,再高的技術也是浪費。這當然也關乎這一年來一個很熱的詞——格局,格局在不同人眼裏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視角,關於這一塊究竟如何去提升?我實在沒有很好的做法,因爲我自身的格局也受我自身的經歷限制,唯一能努力的就是對待每一件事物,都儘可能多想一步吧,多想想深層次的因果,然後不要懼怕經歷,多去主動經歷一些人生必須要經歷的歷程,你可能會成爲麻木厭世的人,但是人的成就,品德與格局像老酒一樣,發酵越久越醇香,慢慢品嚐才細節之微妙,希望你是懂得思考的獨立人格然後擁有真正的格局。


五、關於創業


    很多童鞋跟我討論創業,這個時代創業成本相比上個世紀末來說很低,對創業者的寬容度很高,但是這並不代表標準降低了,創業不是領個營業執照就能成功。

很多人喝了很多雞湯,覺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動第一步好過不動,我個人愚見人生中大部分事情確實需要快,但至少有兩樣是快不得的,那就是事業與愛情,特別在今年我特別有感觸,想要收穫真正的事業或愛情,都需要一個厚積的過程,至於薄發與否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至少有了積累,當積累到了一定量纔會有結果。這裏舉一個例子來講講事業方面的厚積,很多創業者在路演(如果不知道這個名詞請先彆着急創業)的時候會強調自已的項目多麼的接地氣多麼注重UE(用戶體驗),TA們所宣稱的這些是如何積累的呢?那就是在以用戶角度來設計項目,說白了項目創建者本身也必須是用戶,這裏所說的用戶不單單是這個項目的用戶,而是關注這個圈子的用戶。

從我自身來說,從事互聯網,關注"互聯網+"創業,所以從15年底開始加入互聯網企業,參與多個互聯網項目,使用"騰訊雲(互聯網+雲)"並利用它完成多篇基於雲的傳統企業架構文章,"喱喱學車(互聯網+學車"並利用它完成了駕校學習,"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並利用它成功爲自已及多個朋友掛號,"熊貓簽證(互聯網+國際簽註)"併成功委託完成簽註了多個國家的簽證,可以說這裏的厚積不僅僅我投入了互聯網事業,也親身去體驗互聯網產品,即使我不創業,這些也必然成爲我事業上積累下來的財富。然而現實是很多人連產品形態都沒理解,就一味的創業,並想着借勢拉投資(爲了增加活躍度甚至有人以創業者自居到地鐵,天橋上拉微信拉人頭),這些即使藉助熱度來完成天使輪也不會走長遠,即便是網紅文化,也是有其核心價值,不是僅僅靠炒作來完成創業。


這裏分享一個從別的地方看到的關於創業者需要符合的三個條件:

  • 試圖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知

  • 達成更新式的協作

  • 開拓人類文明的新邊疆,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Part C


一口氣聊了這麼多,到現在一共三千八九十七個字,就像一開始所說,若你希望任何人或事物不被浪費,那麼請保持你的勇敢與恐懼,以更大的格局接觸更多的人,經歷更多的事像老酒一樣慢慢沉澱,或許有起有落,或許會面臨更多的選擇,有時候逼自已進入一個死角,或許就能得到答案,如果得不到,那就多走走不同的道路,看看不同的風景,在迷茫的路上記得點上一根清香,約上一二智者,茶起。

第四年了,也該是時候讓更多的人明白MVP襟章“堅持”“責任”“勇氣”的意義所在了。


Reconnect MVPis time to be connect more people


wKioL1iG2u_y1xIBAABpnXBUM8E372.jpg-wh_50




努力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因爲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

這次沒有火藥味了

談愛恨不能潦草,明年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