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OS之父”——阿里巴巴王堅博士

  “AliOS之父”——阿里巴巴王堅博士

  10月17日一大早,杭州城區20公里外的轉塘阿里雲創業創新基地裏,8000多名開發者從各地涌來,在以“飛天”“女媧”“盤古”“夸父”等古代神仙命名的大樓裏穿梭往返,熙熙攘攘,他們大部分人都很年輕,眼裏閃着興奮的光。一年一度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正在這裏舉行,演講臺上既有正在探索用大數據做民生服務的政府官員,也有改變大學生生活的90後創業者,當然也不乏國際知名的製造企業。這些人都在講述自己在雲計算上的故事,給社會帶來的點滴變化。10月21日魅族宣佈其手機操作系統FLYME今後將在阿里AliOS的底層平臺上運行。此前一天的發佈會上,阿里巴巴宣佈AliOS系統的用戶已突破1000萬。從不被理解到飽受爭議再到整個阿里集團在戰略層面對雲計算的傾斜,現任首席技術官王堅的價值正在被重估。

  中國雲計算的佈道者

  在北京萬豪酒店宴會廳出場的王堅顯得有些隨意。他穿着淺色的襯衫,帶着一貫笑眯眯的表情,走進魅族和阿里雲的戰略合作發佈會。

  10月21日的發佈會是魅族的主場,內容是魅族手機操作系統FLYME今後將在阿里AliOS的底層平臺上運行。此前一天的發佈會上,阿里巴巴宣佈AliOS系統的用戶已突破1000萬。這意味着阿里雲的操作系統已經逐漸獲得中國主流硬件廠商的認同。

  王堅的演講只有10分鐘,他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感謝”,“五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魅族M8手機,兩年前我們發佈AliOS系統,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我們會有今天的合作,所以也只有感謝上帝了。”

  這是王堅的客氣話。從不被理解到飽受爭議再到整個阿里集團在戰略層面對雲計算的傾斜,現任首席技術官王堅的價值正在被重估。他這一路走來,靠的並不僅僅是上帝和運氣。

  毫無疑問,王堅是阿里巴巴最早看到雲計算前景的人。2009年9月10日,阿里雲計算公司在阿里巴巴十週年慶典之際成立,王堅擔任總裁,帶着400多人的團隊開啓了中國最早研發雲計算的里程。

  雲計算並非王堅×××阿里的初衷。2008年9月入職前,王堅的職務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主管研究用戶體驗和大數據。馬雲給他的職位是阿里首席架構師,負責研究整個集團的技術架構。

  研究了近一年,王堅和雲計算不期而遇。他認定這是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如同電力是工業社會的底層設施,雲計算將取代傳統IT設備,成爲互聯網世界的底層設施”。

  這是他迄今仍然堅持的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不過在阿里雲成立之初,雲計算在互聯網行業還是個新名詞,對於整個中國社會而言更是遙遠。一個令老阿里雲員工們記憶猶新又哭笑不得的細節是,公司剛成立的前兩年,他們出差用餐時,×××的服務員總是“好心”地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加一個字“阿里雲計算機有限公司”。

  ×××阿里之初,王堅就告訴管理層,阿里業務的增長速度帶來的IT設施擴容成本,很可能拖垮公司。在後來的一次預算討論中,王堅與技術團隊鄭重明確阿里再也不購買一臺小型機,“阿里應該嘗試用PC技術替代小型機技術。”

  自此開始,王堅推動阿里巴巴“去IOE”,即棄用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軟件和EMC的存儲設備——這是過去十多年來互聯網行業的底層架構,因爲不可或缺而價格昂貴,更重要的是這一架構無法滿足互聯網企業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需求。阿里雲的任務,是打造互聯網數據分享的平臺,通過雲計算基礎服務,爲大數據的分享、流通、創造新價值提供土壤。2013年5月17日,支付寶下線最後一臺IBM小型機,標誌着阿里集團“去IOE化”的完成。同時也引發了大型企業底層IT建設的新思考。

  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顯示,2013財年雲計算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收入超過6.5億元人民幣,截至2014年6月,已經有140萬客戶使用阿里雲計算平臺,遍佈電子商務、數字娛樂、金融服務、醫療、氣象、政府管理等領域。

  雲計算還成爲阿里巴巴和政府之間的大生意。2014年開始,馬雲頻繁拜見浙江、海南、貴州、廣西、河北、寧夏等省市(自治區)領導,而後雙方達成雲計算戰略合作協議。

  沒人否認,這是王堅的價值在逐漸顯露。儘管整個2013財年雲計算帶來的6.5億元人民幣收入,對於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來說不值一提,但馬雲依然願意爲雲計算的技術論壇站臺,並把“雲+端”提升到集團戰略地位。阿里巴巴大股東——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也在阿里上市當天告訴《商業週刊/中文版》,“阿里雲的前途不可限量,它是互聯網的未來”。

  中國軟件與服務集團總裁陳宇紅告訴《商業週刊/中文版》,王堅就像是中國雲計算的佈道者,“我們是同齡人,他卻有一種要做出點兒推動整個互聯網進步的事的決心。”

  堅持就是偉大

  這令人想到王堅的另一個特點,執著。阿里雲成立五年,集團內外關於“阿里雲要被撤掉”的傳聞此起彼伏,直到2013年才徹底消失。時任阿里雲計算公司總裁的王堅,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2012年阿里雲在發佈智能手機操作系統AliOS時,遭到了谷歌的封殺——後者認定阿里AliOS是以安卓系統爲基礎研發的,要求智能手機廠商在安卓和阿里AliOS之間二選一。很多主流手機廠商迫於壓力選擇了安卓,這也是王堅在文章開頭的發佈會上說“沒想到會有今天的合作”的原因之一。

  來自集團的爭議和質疑更多。因爲阿里雲有集團最強的技術團隊,在雲計算尚未形成規模時,集團內部員工不理解爲何還要讓這個每年業績都是3.25分(阿里內部業績考覈分數,區間是3.25—4.0分)的公司繼續存在。

  一次最爲誇張的行動,是阿里集團召開高管會,其他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聽說馬雲要把阿里雲拆掉,紛紛帶上自己的技術負責人蔘會,準備馬雲一聲令下,就爭搶技術人才。

  最令人傷感的是內部員工的放棄。就連王堅自己也承認,阿里做雲計算是早了兩年,所以開始一直都是在探索,沒做出什麼顯著成績。這讓很多員工看不到希望,於是紛紛出走,或者轉崗到風生水起的淘寶天貓等業務部門,或者直接離開阿里。

  甚至那些從微軟追隨王堅而來的人也在放棄。2010年,王堅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一位老部下辭職離開阿里雲時,深情又失落地對王堅說,做雲計算的感覺就像集體合圍抱一棵大樹,誰都知道最終大家的手會連在一起,但誰也不知道那一刻會發生在何時。

  “我相信只有一個人沒動搖過,就是他本人。”阿里雲業務總監張敬說,任何時候,王堅都固執而樂觀地堅持着自己對雲計算的判斷,從未改變過。

  “如果太在意外界的看法,那你什麼都做不成。有時候就得專注,目光和心思盯着自己想做的事。”王堅這樣解釋自己的執著。但他坦言也經歷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那是2012年年中,阿里雲內外交困,組織了一場員工和客戶共同參與的“共創會”。王堅把每年一度的阿里雲“飛天獎”頒給了全體員工,頒獎詞是一句略帶悲情的話——“堅持就是偉大”。

  堅持到冬去春來撥雲見日的王堅並不認爲自己的執著是阿里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告訴《商業週刊/中文版》,除了阿里雲員工們的努力之外,馬雲、蔡崇信、曾鳴的支持至關重要。

  “蔡崇信告訴我阿里雲不要擔心財務問題,曾鳴被稱爲阿里雲的媽媽,事無鉅細地關心阿里雲的進展。”王堅說,馬雲本人不懂技術,但給了他最大的尊重,讓他放膽去做。

  在集團其他高管質疑阿里雲時,馬雲說過一句堵住高管們的話:“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

  不懂管理的高管

  “你的技術是100分,但你的管理是0分。”這是馬雲在2012年阿里雲年會上公開對王堅的評價,令包括夠快科技CEO蔣爍淼在內的很多人記憶猶新。

  男默女淚是很多被王堅批評過的下屬在走出他辦公室時的真實寫照。王堅從不拐彎抹角,總是一語中的地指出下屬們的工作失誤,這讓一些人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產生負面情緒。

  “但他有他的細心之處。”方曉敏時任阿里雲人力資源總監,每次有人黑着臉或流着淚走出王堅辦公室後,王堅也會出來悄悄地說,等會兒你幫忙安撫一下他(她)的情緒吧。

  留給更多人最深印象的是王堅的溫和。他總是一張笑眯眯的臉,眼睛笑成向下彎的弧度,和每一位員工親切地打招呼。於是在阿里內部,他被貼上最多的標籤是“溫暖的笑容”。

  王堅也是阿里集團最不具有商人氣質的高管,他甚至不瞭解集團的財務狀況。有一年阿里雲的業務擴展到每天收入70多萬元時,王堅喜形於色地向馬雲彙報,得到的是哈哈大笑:“你知不知道,光是淘寶的交易額一天就上億……”

  阿里雲不像淘寶天貓那樣要求員工取花名,但沒有人稱呼王堅爲王總,他們都叫他“博士”。1962年10月出生在杭州的王堅是心理學博士,畢業後在浙江大學心理學系任教10年,做到了系主任和博士生導師。1999年,王堅受邀×××微軟亞洲研究院,其間他帶隊研究的項目頗受比爾·蓋茨的賞識,離職前做到了常務副院長。

  曾經的職業生涯令王堅保持着不斷學習的習慣。他的辦公室有一整面牆是書架,擺滿了技術類的英文原版書,還有部分二戰題材的作品。因爲“理想主義”和“太執著”,王堅被認爲是阿里巴巴最像喬布斯的人,他的書架上也有一本沃爾特·艾薩克森寫的《喬布斯傳》。

  被問及是否讀了此書,王堅對《商業週刊/中文版》說,“沒時間,這本還真沒看完呢。”

  來源:商業週刊中文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