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站點 http://info.cern.ch/

世界上第一個站點  http://info.cern.ch/

點擊這裡給博主發消息!

《時代》週刊將伯納斯·李評爲了世紀最傑出的100位科學家之一。


互聯網之父:不爲一己私利的發明家


我們天天用的互聯網,又叫萬維網,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如果你不清楚,那麼你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嗎?互聯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曾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網絡時代部分出現,爲了向他致敬,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專門設立了“感謝蒂姆”環節,伯納斯-李爵士當時則坐在自己熟悉的電腦前,接受全球人民的掌聲。

1955年6月8日,蒂姆伯納斯-李爵士在英國倫敦市西南部的一個六口之家出生。1973年至1976年,蒂姆考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在物理系就讀。在讀書期間,蒂姆曾用M6800處理器和舊電視自己攢了一臺計算機。讀書期間,蒂姆曾用M6800處理器和舊電視自己攢了一臺計算機。他的父母康威伯納斯-李(Conway Berners-Lee)和瑪麗李伍茲(Mary Lee Woods)都是數學家,均參與了全球第一臺商業電腦曼切斯特1型(Manchester Mark I)的研發。

從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伯納斯-李爵士先後進入了Plessey通訊公司和D.G. Nash技術公司工作,但直到加入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後,他才真正開始研究互聯網。

1980年6月至12月期間,蒂姆作爲獨立合同人,在CERN工作。在那裏,他遞交了一份立項建議書。該項目採用超文本技術(Hypertext)構建而成,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該項目進行信息分享。爲了向CERN展示他的項目,蒂姆研發了ENQUIRE原型系統。1980年末,他離開CERN加入John Poole’s Image Computer Systems Ltd公司,負責公司技術方面的工作。

1984年,蒂姆獲得了獎學金,重新回到CERN。到1989年,CERN已經成爲歐洲最大的因特網節點,此時,蒂姆看到了將超文本加入因特網的機會。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必須要將超文本與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域名服務器(Domain Name Server,DNS)的想法相結合—於是,踏噠–萬維網出現了。建立網絡其實是個絕望之舉,因爲當我後來在CERN工作時,我發現,若沒有網絡,工作將很難開展。大多數技術都與網絡有關,比如超文本、互聯網等。而我只是需要將他們結合在一起。”

1989年3月,蒂姆再次向CERN遞交了立項建議書,建議採用超文本技術(Hypertext)把CERN內部的各個實驗室連接起來,系統建成後,將可能擴展到全世界,不過該項目最終未被通過。1990年,蒂姆重新修改了項目書,在Enquire的基礎上,基於NeXTStep系統開發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服務器萬維網(WorldWideWeb)。之後在1991年,蒂姆建立並開通第一個WWW網站 http://info.cern.ch/(該網站至今仍然是CERN的官方網站)。到了1993年,蒂姆又接連制定了URI、HTTP、HTML等的第一個規範。

1994年,蒂姆加入麻省理工學院,併成立了萬維網路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W3C由多個組織和企業構成,建立了各種網絡規範和標準,來提升網絡質量。2004年,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向伯納斯-李頒發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作爲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爵士並未將其視爲致富法寶,而是無償把萬維網構想推廣到全世界。《時代》週刊將伯納斯李評爲了世紀最傑出的100位科學家之一,並用極爲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紹他的個人成就:“與所有的推動人類進程的發明不同,這是一件純粹個人的勞動成果。萬維網只屬於伯納斯李一個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他的發明在信息全球化的發展中有多大的意義,這就像古印刷術一樣,誰又能說得清楚它爲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轉載自:www.iHk-system.com|尋訪諸神的網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