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的艰难转型之机

       去年年底,卫生部发布2011-2015年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该通知旨在鼓励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有助于加快国产医疗设备的进口替代进程。

  充分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规划配置空间,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显然,这次的规划是围绕调整资源配置和降低医疗费用两个基本目标,对医疗器械市场的再次扩容,但是此次的配置级别并不是高端仪器,保证了基层医疗的基础配置。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是需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放配置许可证。包括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PECT)5种,杜绝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端设备。最大限度降低采购价格,促使医疗成本进一步下降。

  目前,外资约占有中国CT市场80%的市场份额、MRI市场9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生产企业万东医疗所占市场份额相当小。另外,由于通知明确要求“最大限度降低采购价格”,这或许将拉低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最终是降低患者的医疗服务费用。据悉,在支架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 乐普医疗 等国内企业目前占有的市场份额总计约有80%。

  规划重点保障装备空白地区、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县和市(地)配置需求。各地要结合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工作,满足县医院建设与装备的合理需要,切实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

  在充分提高现有设备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原则上公立医疗机构新增配置须满足当地设备使用率不低于本省(区、市)平均水平的80%的条件。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情况

  2008年到2011年是医疗器械行业的景气高峰,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首先惠及的就是医疗器械。数额巨大的扶持资金多数投向农村医疗器械的采购,X光机、监护仪、超声波诊断仪等基础医械受益最大。截至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拥有1000亿元的容量,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1%,与药品的比率是1:10,而发达国家的水平是1:1,这意味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从行业状态看,未来三年全球医疗器械增速预计在4%-6%,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3120 亿美元,而我国市场扩容增速将达到20%以上,在新医改方案中,中国政府计划在2009年-2011年的3年间投入8,500亿元,预计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的投入有上千亿元。此外,预计便携式家用医疗器械在未来3年的行业整体增速在30%以上。数据还显示,2011年1月至5月,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61.07 亿元,同比增长16.86%;实现利润总额为44.74 亿元,同比增长10.93%;其中制药机械行业1-5 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74 亿元,同比下降2.94%,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34%,为2.05 亿元。利润的大幅增加主要来自于毛利率水平的提升,今年1-5月份毛利率为24.01%,同比上升1.79%。

  近几年外资医疗器械巨头又盯住了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对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构成了莫大的压力。医疗器械GMP,就是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被业内人士喻为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里程碑”,其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从“管源头和最终产品”向“全过程监管”的转变奠定了法制基础。在新版GMP实施后,行业标准日渐提高,国内企业有潜力从跨国公司手中抢占市场份额。国内生产商正在通过重点发展高利润率产品(如从传统注射器转向预充式注射器)向产业链上游迈进。

  企业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总体持积极看法,如新华医疗、鱼跃医疗等公司,大部分企业认为未来2-3 年销量需求将保持强劲,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25%-30%。

      但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技术,设备质量,设备稳定性,设备寿命等,我们的企业需要痛定思痛的加速转型,不能盲目的只盯销售而不重视研发。

      我们知道,美国苹果公司(Apple)是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这是苹果一直来注重研发和创新的必然结果。过去30多年来,苹果计算机,苹果iPhone手机都是引领时尚潮流的,苹果公司在研发创新的持续努力,带来了苹果今天的回报,这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国产医疗要有苹果公司的研发创新精神,在研发的投入,管理,系统软件,器械的零配件质量控制,甚至对研发人员的待遇等都需要持续改善,唯有这一个途径,国产医疗才能真正成长壮大起来。才能更好的和进口医疗设备竞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