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編碼簡介

 

    Unicode是一種字符編碼規範。先從ASCII說起。ASCII是用來表示英文字符的一種編碼規範,每個ASCII字符佔用1個字節(8bits)。因此,ASCII編碼可以表示的最大字符數是256,其實英文字符並沒有那麼多,一般只用前128個(最高位爲0),其中包括了控制字符、數字、大小寫字母和其他一些符號 。而最高位爲1的另128個字符被成爲“擴展ASCII”,一般用來存放英文的製表符、部分音標字符等等的一些其他符號。這種字符編碼規範顯然用來處理英文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也可以用來處理法文、德文等一些其他的西歐字符,但是不能和英文通用),但是面對中文、阿拉伯文之類複雜的文字,255個字符顯然不夠用,於是,各個國家紛紛制定了自己的文字編碼規範,其中中文的文字編碼規範叫做“GB2312-80”,它是和ASCII兼容的一種編碼規範,其實就是利用擴展ASCII沒有真正標準化這一點,把一箇中文字符用兩個擴展ASCII字符來表示。但是這個方法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中文文字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編碼,因爲擴展ASCII碼雖然沒有真正的標準化,但是PC裏的ASCII碼還是有一個事實標準的(存放着英文製表符),所以很多軟件利用這些符號來畫表格。這樣的軟件用到中文系統中,這些表格符就會被誤認作中文字,破壞版面。而且,統計中英文混合字符串中的字數,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們必須判斷一個ASCII碼是否擴展,以及它的下一個ASCII是否擴展,然後才“猜”那可能是一箇中文字 。
    總之當時處理中文是很痛苦的。而更痛苦的是GB2312是國家標準,臺灣當時有一個Big5編碼標準,很多編碼和GB是相同的,所以……,嘿嘿。這時候,我們就知道,要真正解決中文問題,不能從擴展ASCII的角度入手,也不能僅靠中國一家來解決。而必須有一個全新的編碼系統,這個系統要可以將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等所有的文字統一起來考慮,爲每個文字都分配一個單獨的編碼,這樣纔不會有上面那種現象出現。於是,Unicode誕生了。
    Unicode有兩套標準,一套叫UCS-2(Unicode-16),用2個字節爲字符編碼,另一套叫UCS-4(Unicode-32),用4個字節爲字符編碼。以目前常用的UCS-2爲例,它可以表示的字符數爲2^16=65535,基本上可以容納所有的歐美字符和絕大部分的亞洲字符 。UTF-8的問題後面會提到。在Unicode裏,所有的字符被一視同仁。漢字不再使用“兩個擴展ASCII”,而是使用“1個Unicode”,注意,現在的漢字是“一個字符”了,於是,拆字、統計字數這些問題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但是,這個世界不是理想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所有的系統都使用Unicode來處理字符,所以Unicode在誕生之日,就必須考慮一個嚴峻的問題:和ASCII字符集之間的不兼容問題。我們知道,ASCII字符是單個字節的,比如“A”的ASCII是65。而Unicode是雙字節的,比如“A”的Unicode是0065,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以前處理ASCII的那套機制不能被用來處理Unicode了。另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是,C語言使用'\0'作爲字符串結尾,而Unicode裏恰恰有很多字符都有一個字節爲0,這樣一來,C語言的字符串函數將無法正常處理Unicode,除非把世界上所有用C寫的程序以及他們所用的函數庫全部換掉。於是,比Unicode更偉大的東東誕生了,之所以說它更偉大是因爲它讓Unicode不再存在於紙上,而是真實的存在於我們大家的電腦中。那就是:UTF。UTF = 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 UCS轉換格式。它是將Unicode編碼規則和計算機的實際編碼對應起來的一個規則。現在流行的UTF有2種:UTF-8和UTF-16。其中UTF-16和上面提到的Unicode本身的編碼規範是一致的,這裏不多說了。而UTF-8不同,它定義了一種“區間規則”,這種規則可以和ASCII編碼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UTF-8有點類似於Haffman編碼,它將Unicode編碼爲00000000-0000007F的字符,用單個字節來表示;00000080-000007FF的字符用兩個字節表示00000800-0000FFFF的字符用3字節表示。因爲目前爲止Unicode-16規範沒有指定FFFF以上的字符,所以UTF-8最多是使用3個字節來表示一個字符。但理論上來說,UTF-8最多需要用6字節表示一個字符。在UTF-8裏,英文字符仍然跟ASCII編碼一樣,因此原先的函數庫可以繼續使用。而中文的編碼範圍是在0080-07FF之間,因此是2個字節表示(但這兩個字節和GB編碼的兩個字節是不同的),用專門的Unicode處理類可以對UTF編碼進行處理。 
    下面說說中文的問題。由於歷史的原因,在Unicode之前,一共存在過3套中文編碼標準。GB2312-80,是中國大陸使用的國家標準,其中一共編碼了6763個常用簡體漢字。Big5,是臺灣使用的編碼標準,編碼了臺灣使用的繁體漢字,大概有8千多個。HKSCS,是中國香港使用的編碼標準,字體也是繁體,但跟Big5有所不同。這3套編碼標準都採用了兩個擴展ASCII的方法,因此,幾套編碼互不兼容,而且編碼區間也各有不同。因爲其不兼容性,在同一個系統中同時顯示GB和Big5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後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國際上又制定了針對中文的統一字符集GBK和GB18030,其中GBK已經在Windows、Linux等多種操作系統中被實現。GBK兼容GB2312,並增加了大量不常用漢字,還加入了幾乎所有的Big5中的繁體漢字。但是GBK中的繁體漢字和Big5中的幾乎不兼容。GB18030相當於是GBK的超集,比GBK包含的字符更多。
    談談Unicode編碼,簡要解釋UCS、UTF、BMP、BOM等名詞 
    這是一篇程序員寫給程序員的趣味讀物。所謂趣味是指可以比較輕鬆地瞭解一些原來不清楚的概念,增進知識,類似於打RPG遊戲的升級。整理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兩個問題:
問題一:
    使用Windows記事本的“另存爲”,可以在GBK、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這幾種編碼方式間相互轉換。同樣是txt文件,Windows是怎樣識別編碼方式的呢?
    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編碼的txt文件的開頭會多出幾個字節,分別是FF、FE(Unicode),FE、FF(Unicode big endian),EF、BB、BF(UTF-8)。但這些標記是基於什麼標準呢?
問題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ConvertUTF.c,實現了UTF-32、UTF-16和UTF-8這三種編碼方式的相互轉換。對於Unicode(UCS2)、GBK、UTF-8這些編碼方式,我原來就瞭解。但這個程序讓我有些糊塗,想不起來UTF-16和UCS2有什麼關係。 
    查了查相關資料,總算將這些問題弄清楚了,順帶也瞭解了一些Unicode的細節。寫成一篇文章,送給有過類似疑問的朋友。本文在寫作時儘量做到通俗易懂,但要求讀者知道什麼是字節,什麼是十六進制。

0、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
    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是CPU處理多字節數的不同方式。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那麼寫到文件裏時,究竟是將6C寫在前面,還是將49寫在前面?如果將6C寫在前面,就是big endian。若是將49寫在前面,就是little endian。

1、字符編碼、內碼,順帶介紹漢字編碼
    字符必須編碼後才能被計算機處理。計算機使用的缺省編碼方式就是計算機的內碼。早期的計算機使用7位的ASCII編碼,爲了處理漢字,程序員設計了用於簡體中文的GB2312和用於繁體中文的big5。
    從ASCII、GB2312、GBK到GB18030,這些編碼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個字符在這些方案中總是有相同的編碼,後面的標準支持更多的字符。在這些編碼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統一地處理。區分中文編碼的方法是高字節的最高位不爲0。按照程序員的稱呼,GB2312、GBK到GB18030都屬於雙字節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內碼還是GBK,可以通過GB18030升級包升級到GB18030。不過GB18030相對GBK增加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難用到的,通常我們還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內碼。
    在DBCS中,GB內碼的存儲格式始終是big endian,即高位在前。GB2312的兩個字節的最高位都是1。但符合這個條件的碼位只有128*128=16384個。所以GBK和GB18030的低字節最高位都可能不是1。不過這不影響DBCS字符流的解析:在讀取DBCS字符流時,只要遇到高位爲1的字節,就可以將下兩個字節作爲一個雙字節編碼,而不用管低字節的高位是什麼。

2、Unicode、UCS和UTF
    前面提到從ASCII、GB2312、GBK到GB18030的編碼方法是向下兼容的。而Unicode只與ASCII兼容(更準確地說,是與ISO-8859-1兼容),與GB碼不兼容。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而GB碼是BABA。
    Unicode也是一種字符編碼方法,不過它是由國際組織設計,可以容納全世界所有語言文字的編碼方案。Unicode的學名是"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簡稱爲UCS。UCS可以看作是"Unicode Character Set"的縮寫。UCS規定了怎麼用多個字節表示各種文字。怎樣傳輸這些編碼,是由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規範規定的,常見的UTF規範包括UTF-8、UTF-7、UTF-16。

3、UTF編碼
    UTF-8就是以8位爲單元對UCS進行編碼。從UCS-2到UTF-8的編碼方式如下:
    UCS-2編碼(16進制) UTF-8 字節流(二進制) 
    0000 - 007F 0xxxxxxx 
    0080 - 07FF 110xxxxx 10xxxxxx 
    0800 - 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漢”字的Unicode編碼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間,所以肯定要用3字節模板了: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將6C49寫成二進制是:0110 110001 001001, 用這個比特流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得到: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
    UTF-16以16位爲單元對UCS進行編碼。對於小於0x10000的UCS碼,UTF-16編碼就等於UCS碼對應的16位無符號整數。對於不小於0x10000的UCS碼,定義了一個算法。不過由於實際使用的UCS2,或者UCS4的BMP必然小於0x10000,所以就目前而言,可以認爲UTF-16和UCS-2基本相同。但UCS-2只是一個編碼方案,UTF-16卻要用於實際的傳輸,所以就不得不考慮字節序的問題。

4、UTF的字節序和BOM
    UTF-8以字節爲編碼單元,沒有字節序的問題。UTF-16以兩個字節爲編碼單元,在解釋一個UTF-16文本前,首先要弄清楚每個編碼單元的字節序。例如收到一個“奎”的Unicode編碼是594E,“乙”的Unicode編碼是4E59。如果我們收到UTF-16字節流“594E”,那麼這是“奎”還是“乙”?Unicode規範中推薦的標記字節順序的方法是BOM。是Byte Order Mark。BOM是一個有點小聰明的想法:在UCS編碼中有一個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編碼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所以不應該出現在實際傳輸中。UCS規範建議我們在傳輸字節流前,先傳輸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這樣如果接收者收到FEFF,就表明這個字節流是Big-Endian的;如果收到FFFE,就表明這個字節流是Little-Endian的。因此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稱作BOM。
    UTF-8不需要BOM來表明字節順序,但可以用BOM來表明編碼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編碼是EF BB BF。所以如果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開頭的字節流,就知道這是UTF-8編碼了。Windows就是使用BOM來標記文本文件的編碼方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