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模型与四层模型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IOS:在计算机网络中,IOS是互联网操作系统,是思科公司为其网络设备开发的操作维护系统


七层模型介绍

1-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数据单位:比特--帧--报文--TPDU--SPDU--PPDU--APDU

帧中保存的最主要的信息是网卡的硬件MAC地址,MAC地址负责局域网通信

报文中保存的最主要的信息是IP地址,IP地址负责外网通信

传输层的数据单位是段,TPDU是传输协议数据单元

SPDU是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PPDU是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

APDU是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分层是为了方便管理数据

数据发送是从上层(7)传到下层(1),然后通过物理层传递到对方,接收的时候从下层传递到上层

5-7层是用来对用户提供服务

1-4层对实际的数据传递提供服务


七层模型作用

物理层: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8根网线,1326四根线负责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网络层:提供逻辑(IP)地址、选路

传输层: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TCP\UDP协议)、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控

会话层: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

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加密

应用层:用户接口


wKioL1YDWgvSyXaZAAHqWDcC4O4018.jpg


TCP/IP协议4层模型

应用层--传输层--网际互联层--网络接口层(负责MAC编码和实际数据的传递)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共同点

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2.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1.前者是七层模型,后者是四层结构

2.对可靠性要求不同(后者更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协议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4.实际市场应用不同(OSI模型只是理论上的模型,并没有成熟的产品,而TCP/IP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国际标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