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崛起和未來在哪

今日看點6min read
和開發者們聊了一圈,聽聽他們怎麼看待「小程序」這件事
早優夫斯基2016/09/22

摘要
關於小程序的乾貨,這裏比較多。

「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昨晚張小龍的一條朋友圈讓整個互聯網失眠到天明。

微信「小程序」無疑是今天中國互聯網從業者中最熱的話題,一方面微信似乎爲那些錯過了公衆號紅利的人又畫下了一道全新的起跑線(據說已經有運營者在拍賣小程序的內測資格,起拍價高達300 萬),另一方面諸如「別再開發 APP 了」、「Web APP 終將取代Native APP」等開發者圈中的月經話題又被拉上了檯面。

與此同時擡眼也盡是 KOL 們的解讀和各媒體跟風的報道,卻大多盲人摸象。被邀請內側者有保密協議不能多說,而圍觀的吃瓜羣衆看着無關痛癢的介紹也都雲裏霧裏,。

而我們打算聊點實在的,所以極客公園和目前國內的最活躍的開發者社區——「掘金」合作,在應用開發者圈子裏做了份關於「小程序」的問卷調查,我們聊到了騰訊的內部員工、×××開發組長、LeanCloud 的前端團隊、滴滴出行的前端負責人……等等,聽聽這些行業裏的大牛們都怎麼看待微信小程序這件事。

與其在內測者含糊的介紹裏捉摸,不如來看看在這場小震盪中開放者自己的聲音,關於小程序的乾貨,這裏比較多。

1.懂 JavaScript 的程序員真的要更吃香了?
會有便利,但不會那麼明顯。

首先要明確的是 JavaScript 能解決越來越多領域的問題,經過微信小程序的催化國內學習和使用它的人必然會越來越多。而且JavaScript 的學習曲線並不陡峭,學習成本不高,想要通過它形成開發者競爭力的話會很無力。(來自×××技術經理湯濤)

同時通過騰訊內部的前端開發工程師的介紹,這次微信的小程序書寫語法上藉助了js 和 html 的能力,學過 JavaScript 的人會有一定便利,但由於是遵守微信自己的一套框架,這套框架又想盡量簡化整個開發流程,同時微信也基於QQ 瀏覽器的 X5 內核,X5 內核是基於chromium37,技術上面的革新並不是很大,所以估計一些沒有JavaScript 基礎但有開放經驗的人也能很快上手。(來自騰訊內部的前端開發工程師)

提高生產力的迫切需要會不斷倒逼開發過程愈加簡單,從開發者的職業發展角度來看,需要更多關注要解決的工程問題,而非語言之爭。

2.作爲開發者,更願意接受 App Store 的審查還是微信的審查?
這一點上,大家空前一致

現在已經明確的知道小程序開發完後並不能直接發佈,需要提交給微信團隊進行審覈,審覈方式類似於App Store。面對審查對象的變動,雖然現在微信的審查制度還未公開,但開發者們已紛紛給出了空前一致的回答——相比微信,寧願繼續忍受被人詬病的 App Store。

首先這並不難理解,當你的整個應用都依附於另一個無法掌控的平臺時,平臺的流量、朝令夕改、版本更迭都聽由他人,誰能有安全感?更考慮到微信在內容管控上嚴苛的風格,以及在審查方面的模糊規則,縱然已被App Store 折磨了很久,但還是你寧願選擇規則更清晰的 App Store。(來自滴滴出行公共前端負責人小春)

我至今也無法把握微信公衆號關於「誘導轉發」的違規標準。

3.後端還有未來嗎?
廢話,當然有

從小程序的消息出來再到紛繁的傳播內容中,總少不了「後端要失業」的玩笑。但微信小程序的出現也的確「搶走」了一大半原屬於後端的工作,但被搶走的工作都是有通用性可機械代替的部分。通用型的後端邏輯將會被微信這樣的服務所取代,例如用戶系統已經很好的被微信的用戶系統所取代,這不僅是微信小程序的趨勢,更是整個後端的趨勢。

而後端的未來更多將會存在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域,並且前後端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鴻溝,很多後端也在學習前端而且運用很好,一切都是互通的。

4.WebAPP 開放的技術門檻將會如何遷移?
每個行業都存在自己的技術門檻,而當微信小程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App 開發的麼門檻,當人人都能在極低的時間成本下創造出自己的小程序時,應用開發者之間的競爭力門檻自然會遷移到其他地方。

Native APP 的開發並不會有多少遷移,但Web APP 的開發一定會因爲小程序的介入而發生變化耳。

在小程序領域的技術門檻很有可能將會存在於在操作細節處,能否在標準化的流程和框架下提供更多易用的操作、更多細微體驗提升、入門越來越容易更多拼的是細節和體驗,就像當年PC 端的演進方式,當不會寫代碼的人也能根據開源程序搭出一個網站時,門檻早已遷移。

5.未來如果你不願意開發自己的小程序,最主要的阻礙原因會是什麼?
流暢性不夠,
入口太深使用不便
文檔不夠全面友好
調試工具不夠智能
API 調用覆蓋不夠
整體太過封閉。
支付相關門檻太高
相關限制太多(分享按鈕、誘導分享)
6.目前哪些類型的 App 更適合小程序?
目前從微信官方提供的能力來看,的確具有開發一些較爲複雜的應用的能力,但在開發初期,官方必然更希望通過簡單應用來調試,所以像複雜遊戲這類的應用,官方應該暫時不接納。

而那些低頻的長尾應用,既「用完就丟」類型的App 無疑最符合,比如快遞、點餐、或是一些輕量的、交互相對簡單的應用,例如ToDo 效率類展現邏輯的應用;另外一種類型是需要在微信中傳播的應用,用以彌補微信中無法跳轉到native app 的缺陷。(來自LeanCloud 工程師李葉)

蟄伏多年的 HTML5 創業者,終於被送上了風口
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羣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走在歷史進程之前的HTML5 行業的創業者們,蚍蜉撼樹般的埋頭教育用戶多年之後,微信這樣的巨頭介入無疑是天大的利好。

從 2013 年左右開始出現 HTML5 行業的創業者,一直以來的印象都被固化到了「小遊戲」和「小廣告」的層面,尷尬的定位和貧瘠的市場需求都阻礙了行業成長。現在通過微信來教育市場,HTML5行業毫無疑問會以空前的速度發展,同時資本市場也會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如果 HTML5 行業是一座城市,那之前的創業者是在艱難的鋪路,而現在微信在鋪路,創業者們就可以騰出手去建商業區和高樓了」

可以預見的是即將會有大批的創業者涌入HTML5 領域,有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開始轉型,更多資本涌入,這也將推動HTML5 行業飛速發展。

App 已勢微,「小程序」將建立新秩序?
這並不會發生,至少近一兩年內不會。

小程序和 APP 之間的關係早已明晰,受限於平臺和時代背景小程序更多隻能以 APP 補足工具的形式出現。APP 開發本身也不會因爲小程序的出現而產生什麼震盪,NativeAPP 的需求始終會存在,不同的只是未來 NativeAPP+Web APP 的形式將會被更多的採用。

所以未來對於開發者來說 Web APP 的開發能力或許會變成一種基礎素質,不會是以加分項的形式存在。

而對於「小程序」這樣的 Web APP 來說,可見的未來中慢慢脫離於 Native APP 的制約而獨立迭代,更快的進行技術演進,產生出 Native APP 所無法替代的優勢會是最值得期待的。

APP 最終會消失,所有APP 都會演變成爲特定情景服務的工具,但在此之前必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微信的野心是要變爲OS 也好,Web APP 的野心是要推翻 Native APP 也罷,這一切都還需要技術、市場、用戶習慣的演進和沉澱。

在此之前,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可以算是歷史性的時刻。APP要繼續開發,但不掌握 Web APP 那無疑是在和未來 Say Goodby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