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我是誰?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有的人談笑之間功成名就,事業順風順水,甚至富貴逼人;有的人則一個失敗緊接着一個失敗,逆風飛揚那只是神話,越努力越倒退纔是現實。

  人和人又是可比的。因爲,他們可能都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爲生活四處奔走呼號、品嚐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經歷着世界的是是非非。

  同樣的付出,收穫卻千差萬別。人們一直很迷惑,這究竟是爲什麼?聰明人很多,相信答案更多。但究其根本,絕大多數情況下,問題是出在——人們不知道自己是誰。


  網絡民意評選,誰是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答案揭曉:傳達室看門的老大爺。因爲他每天都在追問哲學三大命題:你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任何一個人,只要還活着,時時刻刻都面臨着這樣的哲學追問,當然提問者不是門房大爺,而是他自己。這種追問常常以“自我定位”等名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哲學語言中,它說的就是“人啊,認識你自己”,其本質就是人的自我認識問題。


  想當年,孔夫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就是: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做事合於禮,四十歲能通達事理,遇事不迷惑,五十歲就明白了有些事不能爲人力所支配,六十歲時可以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卻又不超出規矩。

  對於孔夫子來說,這話一點兒沒錯。然而,當後世人紛紛從十歲就“志於學”,試圖在八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時,問題就來了。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是出於他的自我認識,而你不是孔子。完全按照孔子這番心得修煉的話,你基本上修煉不出孔聖人,反倒有很大可能修煉成孔乙己。


  在這一方面,古人吃過不少虧,教訓留下不少,因此我們很有些認識,很有些進步,但是,對此不能高估,正確評價應該是:有些渾渾噩噩的認識,有些稀裏糊塗的進步。這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實話實說:


  當年高中畢業報考大學,許多人都是昏頭昏腦,全家人覈計來覈計去,還是全無感覺,最後賭博似的報了一個專業。

  當年大學畢業尋找工作,許多人依然是昏頭昏腦,對該選擇哪份工作心中無數,最後只好哪個熱門選哪個,或是哪裏錄用去哪裏。

  這種迷茫、這種困惑,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大多數人的普遍問題。其實,大多數青年人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即使所謂“知道”的,往往也不是內心的呼喚,而是環境的威逼利誘。


  在中國,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是一樣:都是獨生子,同是一種生活經歷(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高中),各階段的學習教材也都雷同,還經過了同一個考試“高考”的驗收考覈。雷同的過去和現在,讓人除了身份證號碼,搞不清自己和其他人有何本質差別,當然難以自我認識,當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讀到這裏,大家不要激動,不要跑來問我:老孫,告訴我——我是誰?老孫真的不知道。


  “人啊,認識你自己”,這裏的奧祕沒幾個人能參透,參透的都是有信仰的人,有理性的人很難參透,無神論者根本參不透。參不透怎麼辦?前幾天陳丹青說:人生本無意義。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爲前提,當做基礎。按照自己的條件,自己給自己設計意義。無法認識自己,又不想活得稀裏糊塗、渾渾噩噩,就要自己做自己的上帝,自己定義自己——我某某某,能做什麼、想做什麼、怎樣去做以及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無論真假虛實深淺,你總算知道自己是誰了。有了這個自我之後,你就可以以理性的態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狀態,就可以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着目標前進了。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人啊,修煉你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