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杭民:上海的生活成本高過紐約(貪污腐敗橫行)

吳杭民媒體人

據2月15日《新京報》報道,英國財經雜誌《經濟學人》智庫週一公佈了“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瑞士蘇黎世在受調查城市中生活成本最高,中國上海列第42位,超過美國紐約,紐約列第47位,北京排名第59位。

生活成本的確是一個很實際很關鍵的民生數據,而這份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上海的生活成本已然超越美國的紐約,甚至還排名靠前5位,而北京,也在前60位之列。比較生活成本,當然不能撇開收入因素。根據美國兒童和家庭管理局的統計,2009年紐約家庭人均收入約爲3.92萬美元(約26.6萬元人民幣)。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爲26738元。也就是說,紐約家庭人均收入約爲北京的10倍。而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萬元, 2011上海全年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爲3.62萬元和1.56萬元。

收入差距是明擺着的,那物價狀況呢?還是以紐約爲例,曼哈頓是紐約房價最高的區域,按照2009年12月中間價格每套550萬元人民幣計算,每平方米約爲2.75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我國不少大城市的房價已經進入了“2萬”甚至“3萬”時代。房價與收入的比差,是那麼顯而易見,百姓一個個成爲房奴,也是正常的了。

再來看:紐約耐克鞋售價最高爲832元人民幣,北京爲2000元人民幣,與人均年收入相比較:紐約爲0.26%、北京爲6.9%,北京是紐約的26.5倍。前不久,有條微博在網上風傳:“中國,工資5000元,吃頓肯德基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條Levis牛仔褲400元,買輛車最少3萬元(夏利);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頓肯德基4美元,下館子40美元,買條Levis20美元,買輛車最多3萬美元(寶馬)”。網帖中的價格未必準確,但很多商品“中貴美賤”,卻可見一斑。

收入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物價卻比人家貴上N倍,這個生活成本,真是不能細細去比較。曾經引發熱議的“逃離北上廣”現象,與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不無關係。有報道說,春節後北京凸顯“招工難”,特別是低端產業人員緊缺。有專家認爲,北京出現的“用工荒”有特殊性,是低端產業人員生活剛性成本迅速增加,與收入福利漲幅較小,兩者矛盾導致的結果——高生活成本將低端人員逼出北京,現實比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更爲形象真實。

在工資福利收入與房價、讀書、看病等生活成本“倒掛”的背景下,讓民生瀟灑一點、輕鬆一些,政府要做的實際工作實在太多。財政部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31億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億元,同比增長22.6%。可見,“還富於民”,是有相當的物質基礎和實力的。把更多的財政收入投入到民生領域,讓百姓的生活負擔得以顯著減輕,實現“國富民強”,百姓的笑靨纔會更加燦爛和明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