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与提高

    从事IT行业的朋友我想都对“软考”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摘用百度百科对软考的介绍:“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件水平考试)是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简称软件考试)的完善与发展。这是由国家人事部(已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信息产业部(已改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上半年考试时间为5月底(第三个周六、周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中旬(第二个周六、周日)”。

wKiom1eBg0nwFNzMAAFKs7ESXZ8099.png-wh_50

    本人是2009年中旬踏入工作环境,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前三年于某私企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工作,后至今于某国企从事移动互联网研发工作。工作之初,基于自身水平,起初意图学习初级资格中的“程序员”证书,但最终也因各种原因虽然报名但未参加考试。大约工作2-3年之后,基于自身发展考虑,意考取中级资格证中的“软件设计师”证书,通过自学,对“软件设计师”相关课程应该说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最终因个人当时并非特别重视软考资格证,仍未参加考试。时间的胶片转至2015年,自身从事软件研发岗位已6年之久,这期间担任过初级程序员,也担任过研发经理、项目经理、部门主管等等职位,随着自身经验的不断丰富,再做职业规划时,发现自己其实对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在项目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学习与提高,于是便又想到了软考,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这个高级资格中所包含的知识,也正与此时我的学习诉求相吻合,决定以考促学,既要系统化学习一下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也要拿下这个高级资格证(资格证是有此方面能力最好的证明,为什么要拿下这个证我想不需要赘述)。


    确定了要考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的目标之后,就是计划学习方法与途径,我最终确定的学习途径有三:1、教材书 2、网络(网站、论坛、学习群)3、培训班,学习方法考自学与培训班辅导。教材书与网络途径是为了获取学习资料,而培训班是为了高效、提炼性的学习学习资料中的重要知识点,且提高通过考试的机率。关于教材书与网络不多介绍,关于培训班经过比较后,最终选择了51CTO的线上培训班,选择的理由一是线上培训班时间相对自由,可直播可录播,二是担任主讲老师的薛大龙博士是本资格证的前命题组长。基于以上,2015年的下半年本人投入到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课程学习中。


    2015年下半年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课程的学习大约是在开考之前2个月左右开始着手准备的,一方面坚持参加51CTO的线上培训,一方面参考2011年后的历年真题,同时通读教材书,在本次考试的准备过程中,学习的主要材料基本是集中在线上培训、真题、教材书三个方面,重点记忆培训中老师所讲重点。2015年下半年首次参加了考试,对于高项的考试,整体感觉这个考试是一个体力活,上午的选择题时间还可以剩余大约半个小时,下午两项基本都是时间不够用的状态,再加上考试当天还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整个环境都很压抑,一天考下来,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了,呵呵。考完之后,对于考试结果基本是心中有数的,下午的案例分析,第一道计算题,本人始终没有看明白如果通过题干信息计算PV和EV,所以基本上是通过不了的。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果不其然,考试结果:

wKiom1eC-6uzf3yCAADYdRsN-NM525.png-wh_50

    第一次高项考试失败了,于是,只能重整旗鼓,好好准备2016年上半年的考试了。通过对首次考试的总结,有这么几点自己薄弱的地方:1、计算掌握的不够扎实,对于进度与成本的结合计算,其中的概念没有彻底理解,平日练习真题出错时看看解析似乎明白原理,但实际上在考试中对题干稍作改动,就无法正确解答了。2、对于九大领域之外的知识不够重视,造成案例分析中问到的需求管理方面的知识基本属于一无所知。3、知识学习的不够系统,并没有贯穿一线,说到底,还是理解不到位,纯粹记忆了。


    今年(2016 年)上半年,本人决定第二次参加“高项”资格的考试,本次考试也基本是在考前两个月考试准备的。通过对上一次考试经验的总结,本次准备过程中,首先就是攻破计算题,反复思考每一个真题中计算题的问题和解答方法,做到真正理解,触类旁通。其次,是搜集了很多关于“高项”的提炼文档,先明白大纲和流程,后结合教材理解细节。第三,就是通过网络,多与考友交流,通过交流更深刻的理解各方面知识点。这一次的考试,整体感觉还是一个体力活,但天气不错(呵呵)。考完之后,没有上一次那么心中有数了,不过这种感觉反倒是好事,因为不确定能不能过,说明潜意识里其实还是有些把握的。等待了漫长的一个月,终于出了成绩,查询成绩的那一瞬间说实话内心还是很纠结的,因为说实话,个人一是本年下半年没有时间再参与“高项”考试,二是不想再看一遍那本厚厚的教材书。考试结果:

wKioL1eDADXjz2FRAACqcLtVW6c750.png-wh_50

    本年上半年的考试,个人觉得,上午综合题难度稍大,下午的案例分析难度不大,论文仍然在9大知识领域范围之内。“高项”的考试,在软考的高级资格中,个人认为相对来说应该是最为简单的,因为这门资格是偏管理,其他资格偏技术。通过这两次考试,简单总结下过“高项”的几点经验吧:

    1、首先应该了解“高项”的骨架,找各种提炼性资料,知晓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各个方面是做什么的,明白其中的关联,不仅仅局限于9大知识领域,还包括立项、合同、需求、配置等等。

    2、通过骨架,理解每一个知识方面中的具体内容,即每一个方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做什么事情,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来做。

    3、熟练掌握“高项”中涉及到的各类计算题,重点是成本与进度,但其他计算题也要懂得解题方法,成本与进度的计算题基本是下午案例必考,其他计算题在上午综合选择中出现,也是相当耗时的。计算题要成为考试准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下午的案例分析共三道大题,每题25分,共75分,45分合格,所以计算题如果会做,那么25分到手,其他两道论述题,够20分即可通过,如果计算题不会,剩下的两道题总分50分,做到只丢5分基本是不可能的。计算题,重点是理解,重点是理解,重点是理解,重要的事说三遍。

    4、记忆,每个知识方面中都有重要知识点,哪些是重要知识点,这就需要查询资料或者参加51CTO这样的辅导培训了,对于需要记忆的部分,尽量每个知识点能记忆到80%以上,因为案例中答对80%即是满分。

    5、真题,真题我的经验,至少5年之内的题做一遍,但要把不理解的题做好笔记,有空就拿出来反复

看,理解一下解析的意思。

    6、临近考试的两个周,做一遍理念真题中的计算题,通读一遍理念真题中的案例分析的解析,最后反复记忆各章节的重点知识,并反复的回想知识骨架,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是除了计算题,其他的部分都是读出来,回想知识点与骨架的时候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自上学起,我个人的经验,读出声音比默念的印象要深刻些。


    对于“高项”,回到初衷,是为了以考促学,是为了加强个人对项目管理方面知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之后,一是资格证考下来了,不需要再死记硬背感觉轻松了些,二是,对于这个资格中所涉及到的很多细节知识点,其实还没有彻底的理解到位,还需要在以后的时间里再回头翻翻教材书,仔细的琢磨一下,三是,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的工作,每逢涉及到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即使不是自己负责的项目也思考下,如果是我,用我学到的知识如何灵活运用来预防和解决类似问题。


    对于软考以及IT行业的其他认证也好,资格考试也好,我想,在接下来的5年中,我个人觉得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多去尝试一下,一是提高强化自身能力,二是本人即将30周岁了,在30-35这个年龄阶段,个人觉得是一个过渡期,沉淀之前经验,补充所需知识,为35岁之后的职业发展做到铺垫是应该做的事情。


    就到这里,思绪回到现实,又要努力工作啦,哈哈。


   最后,推荐51CTO的线上中项、高项培训:

   51CTO学院-薛大龙老师软考在线培训班,助我轻松通过软考~

   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4期-薛大龙博士(中项):http://edu.51cto.com/px/train/85

   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4期-薛大龙博士(高项):http://edu.51cto.com/px/train/8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