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x 總裁接受 CSDN 專訪,暢談雲體驗

【 CSDN 現場報道】第四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於 2012 年 5 月 23-25 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協辦,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承辦,CSDN 與《程序員》雜誌協辦。在 2012 國內公共雲全面開花、雲計算實踐元年之際,本次大會雲集雲計算核心專家,就國內外雲計算核心技術以及行業應用創新實踐進行了深入探討。

大會進入第三天,CSDN 專訪間爲您報道,現在採訪的是北京華夏創新總裁王永東先生,在採訪中他表示,用戶的雲體驗是雲計算是否被接受的關鍵,AppEx Networks 通過雲加速技術來提升用戶的雲體驗,進而推動雲計算獲得更廣泛的市場接受。

以下是採訪實錄:

CSDNCSDN 的各位網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第四屆中國雲計算大會視頻專訪間,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北京華夏創新總裁王永東先生,您好!

王永東:大家好,我是華夏創新的王永東。我們的英文名字叫 AppEX Networks Corporation,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了,AppEX 是 Application Express,做應用加速的,在雲裏面讓應用跑的更好,所以取名叫 AppEX Networks。

CSDN:公司主要做哪些開發呢?

王永東:我們有軟件和硬件產品,我們定位在提升用戶的雲體驗。因爲說到雲的話,其實我們中國雲計算可以說談的很熱,我多數時間是在美國,跟美國一比,美國的雲計算談的不多,但是大家都在用雲計算,所以我覺得在中國應該有一個怎麼樣讓大家採納雲計算的過程。我覺得雲計算被採納有兩個關鍵,第一個雲計算必須要安全,因爲你要讓大夥把手邊的應用和架構扔到雲上,第一個就是擔心安全不安全,要不安全就沒有人敢用。第二個體驗要好,爲什麼雲計算會有體驗問題,因爲大家以前是把所有的應用放在自己的電腦上,放在局域網上,是非常快的。但是你放到雲上數據就開始走廣域網,這個時候體驗比較差,因爲有延時、丟包、視頻下載慢、公司內部應用也變得比較慢。這個時候用戶面臨體驗下降,體驗一下降用戶就不願意用了,這就是中國雲計算爲什麼推進這麼慢。我清華的導師鄭緯民教授形容的特別好,就是大家把手邊的東西扔到雲上,看不見,摸不着了,訪問不好了,乾脆用我手邊的。這個就是大家體驗不好的問題。我們要解決體驗問題,讓大家放到雲上以後訪問還特別好,訪問的就跟放在自己手邊、放在局域網上差不多。如果大家體驗好,再加上雲計算的優勢:省自己的空間、電,使用方便等等好處,大家就會更願意把手邊的東西放到雲上去,中國雲計算推進也就會比較快。

CSDN:聽您這麼說,公司主要是做雲體驗,能否列舉一些使用的場景呢?我們針對的雲體驗提升分兩類。第一個雲是互聯網雲,互聯網雲有一個特點是面向廣大的個人用戶消費者,比如說百度、搜狐。其實廣義來看的話,互聯網公司都是基於雲的架構,因爲用戶用的時候不知道這些數據從哪一個服務器來的,所以每個互聯網公司都可以被當成一個服務雲。第一個是面向消費者,面向個人。第二個就是面向公司,很多公司的郵件、和其它各個方面應用放在雲上,不放在自己辦公室裏,這個是針對企業。

王永東:

所以我們一是幫助互聯網公司,我們把它看成互聯網領域市場。幫助他提升最後訪問用戶的體驗。比如說電子商務公司,內容發佈服務(CDN),還有做視頻的。一些用戶發現視頻很卡,還有一些用戶發現電子商務的頁面翻的太慢,這就需要變快,這個就是我們一類客戶。就是面向消費者變快。另外一類就是企業,政府機構建立了私有云。有一些企業把他整個應用架構搬到雲上了,發現特別慢,這個時候我們就給他加速他的內部應用架構,在雲裏面裝上我們的軟件或硬件,然後在他的辦公室或者是他的客戶端也裝上我們的產品,讓他的體驗明顯提升,他就更願意把應用放到雲上。

CSDN:您覺得國內雲平臺和國外雲平臺發展相比存在哪些優勢或者是不足之處呢?

王永東:我覺得國內雲和國外的雲比較起來的話,國內有一個大的優勢就是國家肯在這個方面投錢,國家推動,這是美國沒有辦法比的,中國有很多雲基礎設施都是國家出錢建的,政府認識到雲計算的重要性。美國也有優勢,美國在雲計算方面跑在世界前頭很有道理,第一個美國網絡基礎架構相當好,比如說美國運營商之間的瓶頸比較小,他們的問題不像我們電信聯通形成南北互通問題,還有美國無線網 3G、4G 發展非常快,網絡一好,雲計算就容易走向成熟。應用放到雲上跑的特別快,所以更多人願意把應用放到雲上。

美國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商業化運作,做雲很容易賺到錢,這個和大家的消費習慣相關,美國公司個人都願意爲了服務付錢,中國願意爲硬件付錢,每個月收一些無形的東西,有很多不願意花這個錢,尤其是企業和政府的觀點。所以我們在中國賣產品的時候,經常對企業政府機構賣的是硬件,對互聯網公司、運營商、服務商賣的是軟件和服務。所以在美國雲計算作爲一個服務更容易被人接受,因爲大家都習慣接受服務並付費。所以我覺得這個是美國公司和個人思維方式對服務業務發展更有利。另外一個就是我說的美國網絡基礎架構比較好,中國必須在這方面也要提升。當然我還要提到一點,我們國內雲計算髮展我覺得有一些重大問題,就是基礎設施建了,應用也有人搞,但是安全問題和體驗問題沒解決好,因爲這個安全和體驗是人們願意把應用放到基礎設施上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是安全不好,用戶擔心東西被偷了,或者體驗不好,我看不見,摸不着,用不好了,你即使雲基礎架構建了,也覺得放上去以後不如放在自己手邊好。

第一個我覺得要解決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我的體會更多的是一個信任問題,技術問題在其次。有很多個人或公司不願意把內容放到雲上,他並不是說擔心這個雲的架構不安全,多數人根本不懂雲的架構。他是對提供雲服務的公司不夠信任。比如說美國大家都信任亞馬遜,信任谷歌,信任很多服務商,信任蘋果,大家全都信任他們,因爲感覺他們不會做什麼事情傷害用戶和侵犯到企業的利益,中國缺乏這樣的企業讓大家有安全感,所以我覺得雲安全主要是一個信任建立的過程,這個需要慢慢做。有一些企業建好雲以後,有一些用戶開始用感覺挺好,沒出什麼事,一年兩年三年沒出事大家覺得就沒問題了。我覺得更多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信任建立的過程需要時間。另外一個是用戶體驗問題。體驗問題更多的是技術問題。我們主要是做廣域網優化技術,我們主要是給企業網做加速,給互聯網公司加速,雲計算一來了以後所有的數據都要在廣域網上傳,這時候大家都需要做加速,現在這個技術在中國很少有公司能掌握,我們進來做雲加速有先天技術優勢。我們現在美國、中國都有用戶,可以感覺到我們幫助了一些中國早期雲服務商,確實把他們的用戶體驗顯著提升了。讓他們有更多用戶願意把應用放到雲上,本來因爲體驗問題要離開的,提升後說我不離開了。我們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只是用戶的名字比較敏感,在這就不提了。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比較早做像亞馬遜EC2服務的,他就發現很多場合下有一些用戶存在比較嚴重的體驗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特定的用戶,他應用內部用,也給一些互聯網用戶用,放到他們雲上以後,突然發現一個網頁平均下拉時間是 11 秒 7,這是用美國Gomez 衡量的,用戶覺得不可以接受,這麼長的頁面延遲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國也覺得這個時間太長了,所以在他們 CND 發佈節點上用了我們的加速軟件,平均頁面延遲一下降到了 6 秒 2,一下降了不少。爲什麼舉這個例子,很多用戶不願意用就是怕應用或網頁延遲太長,還有用戶用了後發現延遲太長覺得接受不了,還是自己能控制比較好,放在機房裏,傳統的 IDC,或者自己相信的CDN,他覺得放到雲上看不見,摸不着,所以我們這個技術可以幫助雲服務商,招來用戶,讓用戶試了一下覺得可以開始付費;另外一個用了以後發現效果持續的好,比自己控制的時候不差,所以他不會離開雲。在中國雲體驗往往比雲安全更加重要。我覺得中國有個問題,雲服務商用戶體驗意識不夠,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用戶體驗意識不夠。因爲說白了,你浪費用戶的時間,其實就是浪費用戶的生命。美國有很多這方面研究,美國爲什麼重視這個,因爲有很多研究的數據。

美國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網頁切換時間慢,下載時間慢對用戶情緒影響和身體影響。身體影響中國人很多不知道:如果網頁下拉慢,會讓人的血壓提高,人們上慢速的網是在高血壓狀態下的,對人的健康極其有害。所以美國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願意花很多精力把平均頁面下載時間降下來。甚至是從平均 1.9 秒到 1.85 秒這樣看似微小的改進。亞馬遜的研究顯示如果電子商務網站平均頁面延遲增加 0.1 秒,他這方面的收入會下降 1%,按這算一算如果他的平均頁面延遲提高一秒他的收入會降 10%,相當於 25 億美金的年收入損失。所以亞馬遜有很大的隊伍專門搞用戶體驗,他不惜血本幹這個事。中國沒有公司這樣搞,當然也開始有很多公司意識到這一點,用我們的產品在提升用戶體驗。意識非常重要,不光是消費者意識到這一點,廠商意識到這一點,服務商意識到這一點,這樣的話雲的效率就會提高了,用戶體驗好了,雲也就能更多得到普及和推廣。國家很多錢花了以後沒有效果,中國雲應用和美國落後不是一點半點,但是中國政府投的錢遠遠多於美國,爲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爲關鍵癥結沒有找到,爲什麼雲基礎設施建好了沒有人用。爲什麼沒有人願意把應用放到雲上面去跑,這個關鍵癥結就是一定要把體驗提升上去。這樣雲服務商可以招攬到足夠多的用戶,自然可以掙到錢,國家不用投入,讓民間滾動起來,中國的雲才能發展起來,這個是最核心的。所以中國雲計算一開始靠政府的投資,但是一定要解決關鍵問題:能夠轉變成讓民間的驅動來讓雲繼續發展。就是做雲服務能夠拉到足夠的用戶,掙足夠的錢,讓消費者和企業願意過渡到雲上去。

所以提升雲體驗的技術很關鍵,像我們這樣公司就在推動這樣的事情。這方面很值得投資,有利於把應用和雲基礎設施銜接起來,這時候變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可能政府不再投錢,大家也會搞。大家不再光是談雲計算,而是去運營,因爲變得有利可圖了。大家會直接去試、直接用,變成對雲計算高度的依賴,這就是美國我見到發生的事情。我覺得中國也要讓美國的事情在中國發生。

CSDN:聽王總的講解乾貨很多,您的經驗非常豐富,能否給大家分享一下?

王永東:我在這次大會上看到兩類人,一類是報着學習的目的來的,另外一類是來找合作的。先說對學習這一類人,過來想了解雲計算這麼熱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第一個要去除對雲計算神祕感,雲計算相當簡單。就象我的導師鄭教授提的,就是把你手邊的東西,把你電腦上的東西扔到雲上,就這麼簡單。我覺得很多專家說雲有若干個特徵,那些都可以先拋開,你就想簡單到把應用扔到雲上。技術上最關鍵是什麼?從網絡層面,就是從局域網上把你的應用和數據扔到廣域網上。計算層面,從你自己買的資源,變成租用CPU資源、硬盤和內存資源。掌握這麼一點,你就體會了雲的實質和核心,其他東西都是圍繞的細節,感興趣可以瞭解,不感興趣也可以放開。我認爲是這樣,雲非常簡單,沒有神祕感,也沒有所謂雲專家可談,我也不是什麼雲專家。這個是對於來學這個,破除雲的神祕感。

當然雲在技術方面是非常複雜的,雲計算幾乎用到了計算機科學所有的門類,算法,無所不包,所以雲是整個計算機科學的綜合應用。當然一般瞭解雲沒有必要了解那麼深,你可以找一個雲存儲的領域,或者虛機的領域,或者是我們搞的雲體驗領域。越到後面數據量越大雲體驗會越來越重要。

我也碰到很多雲服務商,還有想建私有云,或者想做雲應用的,他們很多找合作,或者在找客戶機會的。我的感覺對這一類,我的意思是一定要看美國,因爲美國的雲發展是極其自然一個過程,沒有人喊、沒有人叫就發展起來了,也沒有中國這麼規模大的雲計算大會,但是美國雲計算非常普遍。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亞馬遜雲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看看自己怎麼樣切入。可以看看有一些美國公司,甚至多數中國人不知道的 Rackspace 這樣非常大的雲計算領域的公司。運營商可以看美國的 AT&T 怎麼切入到雲服務;互聯網公司怎麼進入雲,可以跟蘋果學,可以跟谷歌學。你要瞭解到底怎麼讓用戶願意用你的雲;你要建你的雲,怎麼掙錢,怎麼樣省錢,你要看到癥結在哪兒,這個癥結對不同廠商可能不一樣。有的時候很簡單,公司沒有辦法讓人信任是安全的,你就慢慢熬,多發展用戶建立信任感,多有點錢熬到這地步。另外就是用戶體驗不好,你就想各種方式提高用戶體驗,可以來找我們,我們是目前中國最專業的提升用戶雲計算和互聯網體驗的廠商。需要發現自己到底癥結在哪兒。我覺得這個纔是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最終一定要靠給用戶的價值掙到錢,靠國家一直扶持是起不來的,必須自己想到我怎麼樣真正開始從我提供的雲服務裏面掙到這個錢,如果想到這個方式就知道怎麼做雲了。(轉載於 CSDN 網站)

原文地址 http://news.csdn.net/a/20120525/2805998.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