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你的青春當成老年過

這裏青春的定義是大學畢業後,23歲至50歲中青年人。此年齡階段不可否認是社會生產的主力軍,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我們每個人都會聽見朋友、同事說:“現在學是學不進去了”、“能看100頁的書對自己來說就是個挑戰”、“讀那麼多書會成爲書呆子的”、“平時太忙,總是抽不出時間來讀書”、“那誰誰誰,從來不看書現在那叫一個能賺錢”、”沒有時間健身“等等吧!而周圍的人或多或少的表示贊同。這種讀書無用論、機會主義像病毒一樣在我們之間蔓延。那爲什麼這種思想繁衍如此之快呢?我考慮正是因爲人性存在懶惰的一面,導致我們有了不愛學習、不愛讀書、不愛健身等拒絕諸多正能量藉口的產生。

Ok,鋪墊了那麼多,接下來言歸正傳。首先我們要確認人本身也是軟件、硬件的結合。軟件決定硬件如何運作,一個軟件是否優良,決定硬件性能是否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當然我所指的是普通擁有健康身體的人,也會有一些身殘志堅的超級人士。在這裏本文所指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普通大衆。讀書、旅遊、結識有趣的人都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在此被稱爲軟件的輸入或者叫軟件改造過程,軟件越優良會使硬件性能更好,硬件就是我們的身體的外形、精力、情感等等。

青春不是無聊,也不是無所事事。反之我們有一大籮筐的事情,列如:讀書、健身、學歷提升、專業知識增加、旅遊、畫畫、音樂、舞蹈、書法等等,多到數不完。青春時間是不夠用的,是掌握技能、自我修養、人生最不可言語的重要階段、是改造自我外形與內心非常非常重要的時間段,也是大多數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人生巔峯或者儲備能量的階段。青春是年輕活力的、光芒四射的,是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成就美好人生的最佳時機。

對於考證的認識,前幾天聽過一個免費分享課程。講師無意中表達了自己目前的年收入以及自已從來沒有考過任何IT類證書。言外之意是我們只要學習不考認證是也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我們普通大衆來講,個人還是主張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證書,這樣可以更快幫助我們系統性的掌握此領域知識點,也充分證明了自身的學習能力,當然證書考下來只是起點,切勿當成終點。比如2013年我初做項目經理,感覺很吃力。在2014年上半年考下了“PMP”證書,後期再根據實際項目情況翻閱學習過的知識,不斷的理解認識實踐,在本人帶領項目團隊起到了決定性的幫助。今年我還想考下來RHCA或者OCM認證爲此兩個認證之一,我雖然並沒有做Linux系統管理員或者DBA,但是兩個領域的最高認識的系統性學習,想必爲個人專業技能領域的認識會有更廣闊的意義。

最後想說的是,不要在我們視力、聽力、身體、肌膚、學習力、辨識能力等等獨一無二不可以逆的時間上過早的進入老年人的生活。學習是讓生命變的更有價值的唯一途徑,讓那些恣意蔓延的無學論、機會主義遠離我們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