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學習筆記1-20150715

1.Linux安裝:

下載網址:http://isoredirect.centos.org/centos/7/isos/x86_64/CentOS-7-x86_64-DVD-1503-01.iso

下載:http://www.centoscn.com/CentosSoft/iso/

阿里雲開源鏡像站: http://mirrors.aliyun.com/

搜狐開源鏡像站:http://mirrors.sohu.com/

網易開源鏡像站:http://mirrors.163.com/

i386是給32位機器使用的,而x86_64適用於64位機器。前者只能使用32位軟件,後者可以兼用32位軟件,這就是兩者區別。如果你的服務器內存超4GB,強烈建議使用64位版本;如果只在虛擬機器裏安裝學習,那麼32位就行了,也就是選擇i386版本。如果想做服務器,則建議選64位。


(1)BinDVD版:這就是普通安裝版,需安裝到計算機硬盤才能用,bin版也是最完整的版本,一般都比較大,因爲包含了大量的常用軟件,安裝時無需再在線下載。如果是安裝到虛擬機裏學習使用的,選它沒錯。

DVD1:基本系統+部分軟件包。

DVD2:更多的軟件包。

(2)LiveDVD版:看名字就知道了,就是光盤安裝版。它可以通過光盤啓動電腦,啓動出CentOS系統,也有圖形界面,也有終端。也可以安裝到計算機,但是有些內容可能還需要再次到網站下載(自動)。

(3)LiveCD版:相比LiveDVD這是個更精簡的光盤CentOS系統,體積更小,便於維護使用。

(4)minimal版:就是迷你版,精簡了更多的東西,針對服務器優化了許多內容。如果是虛擬機學習安裝,不推薦用此版本。因爲minimal不帶一些最基本的軟件,有時候用起來比較麻煩,例如minimal連文本編輯器都不帶。相比而言,bin版本則帶的太多了,裝過一次把桌面都帶上了,如果作爲服務器就不需要這麼多功能。

(5)netinstall版:顧名思義,網絡安裝版。除非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不然不推薦。

其實README.txt文件裏面(如上圖)已經寫得比較清楚了,只不過都是英文的,可以看一下。另外,md5sum和sha1sum文件是MD5和SHA1的校驗值。ISO文件下載後可以對照一下,以保證文件的原版完整性。


安裝版本理由:

redhat雖開源但是多部分的隨Linux內核開發的應用是需要收費的

centos完全免費,功能和redhat幾乎一致,穩定性稍微差點

ubuntu存在界面,更加的容易交互,但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隱患,它需要更多的資源以及包括了更多的進程,這些都會影響服務器的安全


推薦服務器搭建方式:

Nginx+Linux,高併發,迅速

Linux+Mysql+Apache穩定


2.Linux與windows不同:

Linux嚴格區分大小寫,Windows Dos不區分

Linux的所有內容都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包括硬件

Linux是沒有擴展名的,通過文件權限來區分,存在約定俗成的擴展名(僅方便管理員):

 壓縮包:“*.gz”"*.bz2","*.tar.bz2","*.tgz"注意解壓縮方式的一致

 二進制軟件包:"*.rpm"

 網頁文件:"*.html","*.php"

 腳本文件:"*.sh"

 配置文件:"*.conf"

windows下的程序不能直接在Linux中安裝和運行(安全防範)


3.字符界面的優勢

字符界面所佔用的系統資源少,對網絡服務器的影響更小,佔用的資源更少

字符界面減少了錯誤,被***的可能性更高


4.Linux的安裝

虛擬機安裝:

VMware 8,版本7穩定

不需要分區和重新開機

本機系統可以與虛擬機系統網絡通信

可以設定並隨時修改虛擬機操作系統的硬件環境

地址:Http://www.vmware.com

安裝速度和硬件配置相關,可漢化

虛擬機使用:

(1)新建虛擬機:以後在安裝操作系統,不要選擇安裝鏡像文件,它是簡版的,容易出現錯誤,而且不方便學習

(2)打開虛擬機

 Vmware刪除軟件:Vmware_Install_Cleaner

注:Centos分配內存不能小於628M

   虛擬機連接方式:橋接,可以上網,可以和局域網通信

                    NAT:可以上網,但是隻能和本機通信,Vmware8

                    Host_only:不能上網,只能和本機通信,Vmware1

快照:保存當前狀態,崩潰可以恢復

克隆: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狀態,鏈接克隆(影子,空間少,刪除原始鏡像後克隆鏡像不復存在,將不能使用)

                                完整克隆(一樣大小,刪除原始系統,克隆鏡像仍可以用)

系統分區:

(1)磁盤分區:磁盤分區是使用分區編輯器(partition editor)分幾個邏輯部分。碟片一旦劃分成數個分區(partition),不同類的目錄和文件可以存儲近不同的分區(邏輯上)

分區規則:主分區:最多四個(硬盤結構,每個扇區512字節,446字節記錄存儲信息,64個字節用於分區表示,每16個字節表示一個分區)

          擴展分區:最多一個

                    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最多四個

                    不能寫入數據,只能包含邏輯分區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只能有四個

          邏輯分區

(2)分區設備名與掛載:

給每個分區起一個分區名才能使用,以便於之後爲分區分配盤符,分區->格式化->起名->分配盤符

windows:分區->格式化->分配盤符

常見硬件設備文件名:

/:根目錄dev硬件文件/描述字符(硬件自行檢測)[接口編號]

IDE硬盤: /dev/hd[a-d]如/dev/hda1

SCSi/SATA/USB硬盤:/dev/sd[a-p]如/dev/sda1

光驅:/dev/cdrom或/dev/hdc

軟盤:/dev/fd[0-1]

打印機(25針):/dev/lp[0-2]

打印機(USB):/dev/usb/lp[0-15]

鼠標:/dev/mouse

/dev/hda1(IDE硬盤接口<133M/s)CPU32—64位,8*8b

/dev/sda1(SCSI硬盤藉口200MB/s、SATA硬盤接口SATA3<500MB/s)

 a)分區表示:

注:1,2,3,4編號只能給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使用,5開始才能給邏輯分區使用

 b)掛載(給分區分配盤符的過程(盤符連接分區的過程)):

拿目錄做盤符(盤符是windows概念,用CDEF表示,但是在linux用掛載點表示)

注:必須分區:

    /根分區

    swap分區(交換分區,內存兩倍,不超過2GB)同windows虛擬內存

真實機小於4G,SWAP分兩倍;SWAP大於4G時,分區使用相同內存就可以

    推薦分區:

    /boot(啓動分區,200M)

根目錄和子目錄依舊分開分區,相互不影響


Linux系統安裝:

系統檢測時Ctrl+G後按F2進入bois,修改Boot,選擇CD-Rom,真實機安裝需要改回去Hard Disk

“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安裝或升級現有系統

"Install system with basic video driver":安裝過程採用基本的顯卡驅動

"Rescue installed system":進入系統修復模式

"Boot from local drive":退出安裝從硬盤啓動

"Memory test":存儲介質檢測


密碼原則:

複雜性:靶位字符以上,大小寫字母數字符號,不能是英文單詞,不能是和用戶相關的內容

易記憶性

時效性


分配掛載點,/home,/boot,/swap(系統劃分)/根分區


軟件包選擇:

Desktop(桌面)

Minimal Desktop(最小化桌面)

Minimal(最小化)服務器安裝

Basic Server(基本服務器) 學習使用的軟件包

Database Server (數據庫服務器)

Web Server(網頁服務器)

Virtual Host(虛擬主機)

Software Development Workstation(軟件開發工作站)

自定義安裝


安裝日誌:

/root/install.log:存儲了安裝在系統的軟件包機器版本信息

/root/install.log.syslog:存儲了安扎un個過程中留下的事件記錄

/root/anaconda-ks.cfg:以Kickstart配置文件的格式記錄安裝過程中設置的選項信息


5.Xshell的安裝和使用

[root@localhost ~]#setup 紅帽專門帶有的

[root@localhost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啓網絡服務)

Xshell5:http://www.netsarang.com/download/main.html

Xshell4:http://download.csdn.net/download/pb_cctv/794318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