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网络交换机的考虑因素

 

流量分析:
      流量分析是测量网络带宽使用率并分析相关数据来调整性能、规划容量并做出硬件升级决策的过程。
   用户群分析:
       用户群分析是确定各类用户群体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的过程。用户的分组方式会影响与端口密度和流量有关的问题,进而影响网络交换机的选择。
 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器分析:
       在分析网络流量时,应考虑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位置,以便确定它们对网络流量的影响。在考虑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流量时,应同时考虑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和服务器到服务器的流量。
   拓扑图:
       拓扑图是网络基础架构的图形表现形式。拓扑图显示所有的交换机如何互连,乃至详细到哪个交换机端口与设备互连。通过拓扑图,我们可以直观地找到网络流量的潜在瓶颈,这样就可以抓住流量分析数据的要点,知道哪些网络区域的改进能够最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交换机的特性:
1)交换机的外形因素;
比如说大小、厚度;
2)固定配置交换机;
就是说你不能为该交换机增加出厂配置以外的功能或选件。
3)模块化交换机;
模块交换机的配置较灵活。模块化交换机通常有不同尺寸的机箱,允许安装不同数目的模块化线路卡。线路卡就是你想要扩展的功能和接口。
4)可堆叠交换机;
可以使用专用的背板电缆进行互连,背板电缆可在交换机之间提供高带宽的吞吐能力。(Stackwise技术现在最多支持互联9台设备)
        性能:
在选择接入层、分布层或核心层交换机时,应考虑交换机对端口密度、转发速率和网络带宽聚合需求的支持能力。
端口密度:
就是说一台交换机最多可用的端口。
转发速率:
转发速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选择交换机时,转发速率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交换机的转发速率太低,则它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全线速:例如一台交换有24个千兆接口交换机的全线速运行是24G,而转发速率是16G那么就不能够满足全线速转发。)
           链路聚合:
               就是说当一根网络电缆的带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时,我们在确定交换机上是否有足够的端口来聚合所需的带宽后,可以使用此技术来解决一根网络电缆所带来的瓶颈。
           以太网供电(POE:
               允许交换机通过现有的以太网电缆对设备供电。(PoE 会给交换机增加巨大的开销)
           3 层功能:
                比如说支持路由协议、在接口上允许配置3层地址。
       分层网络中交换机的功能:
           接入层:
               接入层交换机支持将终端节点设备连接到网络。因此,它们需要支持端口安全功能、VLAN、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PoE 和链路聚合等功能。在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网络流量的融合网络中,接入层交换机需要支持 QoS 来维护流量的优先级。
           分布层交换机:
               它收集所有接入层发来的所有数据并转发给核心层。分布层交换机提供 VLAN 间路由功能,就是一个 VLAN 可与网络上的另一个 VLAN 通信,这可以减轻核心层的工作压力。(所以该层交换机支持第3层功能)安全策略:分布层交换机需要第 3 层功能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样可以对网络流量应用高级安全策略。访问列表用于控制流量如何在网络上传输。访问控制列表 (ACL) 允许交换机阻止特定类型的流量并允许其它类型的流量。(使用 ACL 需要占用大量的处理资源,因为交换机需要检查每个数据包并查看该数据包是否与交换机上定义的 ACL 的某个规则匹配。而且分布层交换机汇集了所以接入层的数据所有将ACL建在分布层,另一方面也简化了ACL的管理。)服务质量:分布层交换机还需要支持 QoS 来维护来自实施了 QoS 的接入层交换机的流量优先级。(使用QOS来保障对网络延时非常敏感的语音、视频的通信质量)
           核心层交换机:
               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主干,需要能够转发非常庞大的流量。链路聚合:
核心层交换机还需要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以确保为分布层交换机发送到核心层交换机的流量提供足够的带宽。冗余:就是说要实现3层和2层的冗余技术来保障当交换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还是能够平稳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也要支持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换取相关硬件,既热插拔(比如说电源、线卡、风扇)。QoS 是核心层交换机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