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數據存儲輕鬆解決之道

計算機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信息數據呈幾何級別地增長,迅速地填滿了系統內一切可用的空間。許多像我們這樣使用Windows服務器的用戶也因此疲於奔命,整天想着法兒擴展磁盤容量。

我們會不停地添置磁盤,直到服務器容納不下爲止,然後,再重新購置一臺新的服務器。即使如此,仍然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你可以要求普通職員及時地清理自己的郵箱,儘量減少佔用服務器的空間,可是像高級副總裁之類的管理人員,他們平時是沒有多少空來整理自己的郵件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購買一臺文件服務器或網絡附加存儲(NAS)設備,它們的容量都比較龐大,可以緩解一時之需,可新的麻煩又涌現出來了,諸如Exchange服務器和SQL服務器之類的平臺,其數據是無法存儲在文件服務器或NAS系統上的。SQL服務器的要求甚至更苛刻一些,不允許備份的數據庫用作遠程文件共享。遇上這種情況時,我們只能騰出一半的磁盤空間,重新搭建一個數據庫,這樣一來,存儲資源又變得緊張起來。

傳統的解決辦法就是安裝一套光纖存儲區域網絡(FC SAN)。在SAN環境下,所有的服務器將被整合到一個存儲池內,共享所有的資源,用戶可根據服務器的實際需求來分配資源。而且,用戶還可以擴大邏輯分區的容量大小,爲應用程序分配一個臨時的磁盤分區,等任務結果之後,再將這部分資源重新收回來,歸還存儲池。

成本昂貴,是部署光纖存儲區域網絡的最大缺點。如果用戶想將一臺服務器接入到FC SAN當中,需要購買一個主機總線適配器(售價約在1,000美元左右),而且,光纖交換機每增加一個端口,需要花費800~4,000美元不等,具體數目視情況而定。這還不算什麼,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當你花了一大筆錢之後,才發現你從A供應商那兒購買的主機總線適配器、B供應商那兒購買的磁盤陣列、C供應商那兒購買的交換機竟然是不兼容的,無法構築一套光纖網絡。衆所周知,光纖設備的互操作性一向是不太穩定的。除非你按照廠商提供的SAN硬件兼容器件單去採購,否則,網絡即使部署起來了,可能也無法正常運作。

大約在兩年前,iSCSI技術橫空出世,它的價格不僅較光纖系統便宜許多,而且管理起來更加方便。其原理實際上就是將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的常規指令封裝在TCP/IP協議中。iSCSI依然支持標準的TCP/IP協議,也就是說,用戶可使用標準的千兆級以太網傳輸協議,通過Cat5線纜和任意的交換機產品,將服務器與磁盤陣列連接在一起。

帶寬大小與性能高低真的呈正比嗎?

光纖系統的擁躉們會跟你鼓吹“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光纖設備目前的吞吐量大約維持在2GBps的速度上下,是千兆級以太網的兩倍。而且,各存儲廠商明年推出的光纖設備,數據傳輸率將紛紛達到4GBps,相當於iSCSI系統的4倍。難道帶寬的大小真的是與數據傳輸速率呈正比的嗎?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對於大多數應用軟件而言,決定它們性能的關鍵元素並不是網絡的連接速度,而是RAID陣列。簡單來說,大多數Windows 服務器的PCI-X總線每秒鐘只能處理1GB的數據量

構建一套標準的iSCSI SAN網絡,所需的設備組件非常簡單,只需要一臺千兆級以太網交換機、一臺作爲目標設備的iSCSI磁盤陣列、一套支持微軟Windows服務器的iSCSI Initiator軟件(可在微軟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免費下載到)。目前市面上有數十家存儲廠商供應iSCSI磁盤陣列產品,其中既有基於標準的Intel服務器架構的、由ATA磁盤構成的、運行iSCSI目標軟件的磁盤陣列,也有EMC推出的支持iSCSI技術的中端CLARiiON CX系列磁盤陣列,用戶可選擇的空間非常大。

如果你的公司現在恰好有一臺閒置的Windows服務器,你可以利用它來測試一下iSCSI究竟是否適合你現有的存儲環境,比如說,上網下載String Bean軟件有限公司推出的WinTarget軟件測試版本(試用期爲14天),它能夠將服務器虛擬成iSCSI目標設備。

公司內部的SAN系統部署完畢之後,你可以將磁盤劃分成多個邏輯分區,並將其分配給不同的服務器,系統會根據應用程序的實際需求動態調整資源配置,由於磁盤空間是共享的,不會輕易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無論如何,安裝免費的測試版軟件,總比給Exchange服務器安裝外掛的SCSI設備來得輕鬆簡單一些,不是嗎?後者的安裝調試,有可能會花去你一個週末的時間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