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Cloud Computing?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佈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佈在大量的分佈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爲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纔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件和數據的能力。


對於雲計算, 李開復(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錢莊。 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後來有了錢莊,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渠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一樣。

“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藉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雲”做爲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們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U盤與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盤壞了,我們會因爲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
  而在“雲計算”時代,“雲”會替我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雲”就是計算機羣,每一羣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
  屆時,我們只需要一臺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髮生在哪朵“雲”上,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在3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施密特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雲計算”就彷彿銀行的自動取款機ATM),我們出門再也不用隨身攜帶大量現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取用。
  Google的工程師谷雪梅則認爲,PC時代好比每個人要用電,都得自己購買發電機;而“雲計算”時代,每個人不必擁有發電機,直接從大型發電廠買電就好。
  “雲計算”其實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據谷雪梅介紹,“雲計算”之前,還有“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等等,理念都是關於計算機如何協同發揮作用。十多年前,她還在讀研究生時,就知道這些概念,但問題是,這些概念從來沒有很好地得到實現。
  在谷雪梅加入Google以後,她發現這一類概念已經得到了實踐。Google的技術,可以讓幾十萬臺計算機一起發揮作用,組成強大的數據中心。Google中國CEO李開復此前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說,Google真正的競爭力就在於有這些“雲”,他們讓Google有了無與倫比的存儲和計算全球數據的能力。
  Google在創立之初,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雲計算”和“晶格計算”等概念。但作爲一家搜索引擎,Google在客觀上需要擁有這些“雲”。實際上,雅虎的搜索同樣用到了“雲計算”。
雲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很多因素推動了對這類環境的需求,其中包括連接設備、實時數據流、 SOA 的採用以及搜索、開放協作、社會網絡和移動商務等這樣的 Web 2.0 應用的急劇增長。另外,數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環境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對一個由統一的雲進行管理的需求。
  雲計算+always-On設備 被評爲“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IT技術組合”

《紐約時報》:雲計算到底指什麼?

雲計算的說法正在廣爲流行,Gartner高級分析師Ben Pring評價道:“它正在成爲一個大衆化的詞語。”但是,問題是似乎每個人對於雲計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爲一個對互聯網的比喻,“雲”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一旦同“計算”聯繫起來,它的意義就擴展了,而且開始變得模糊起來。有些分析師和公司把雲計算僅僅定義爲計算的升級版——基本上就是互聯網上提供的衆多虛擬服務器。另外一些人把雲計算定義的更加寬泛,他們認爲用戶在防火牆保護之外消費的任何事物都處於“雲”之中。
雲計算被人們關注是在人們考慮IT業到底需要什麼之後,人們需要找到一種辦法能夠在不增加新的投資,新的人力和新的軟件的情況下增加互聯網的能力和容量。而云計算正好提供了這種可能。
現今雲計算正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着各式各樣的雲計算服務,從軟件應用到網絡存儲再到郵件過濾。這些公司一部分是基礎設備提供商,另一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類的SAAS(軟件即服務)提供商。現今主要實現的是基於互聯網的個人服務,但是雲計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產生。
InfoWorld網站同數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戶討論出了雲計算的幾大形式:
1.SAAS(軟件即服務)
這種類型的雲計算通過瀏覽器把程序傳給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用戶眼中看來,這樣會省去在服務器和軟件授權上的開支;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樣只需要維持一個程序就夠了,這樣能夠減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爲止這類服務最爲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資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類似的服務
2.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
這個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知道最近纔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儲服務和虛擬服務器的公司中新生。這種雲計算是爲IT行業創造虛擬的數據中心使得其能夠把內存、I/O設備、存儲和計算能力集中起來成爲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來爲整個網絡提供服務。
3.網絡服務
同SAAS關係密切,網絡服務提供者們能夠提供API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多基於互聯網的應用,而不是提供單機程序。
4.平臺即服務
另一種SAAS,這種形式的雲計算把開發環境作爲一種服務來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間商的設備來開發自己的程序並通過互聯網和其服務器傳到用戶手中。
5.MSP(管理服務提供商)
最古老的雲計算運用之一。這種應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業而不是終端用戶,常用於郵件病毒掃描、程序監控等等。
6.商業服務平臺
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該類雲計算爲用戶和提供商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平臺。比如用戶個人開支管理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設置來管理其開支並協調其訂購的各種服務。
7.互聯網整合
將互聯網上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整合起來,以便用戶能夠更方便的比較和選擇自己的服務供應商。

雲計算四個顯著特點
 
首先,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等麻煩。很多人覺得數據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見、摸得着的電腦裏才最安全,其實不然。你的電腦可能會因爲自己不小心而被損壞,或者被病毒***,導致硬盤上的數據無法恢復,而有機會接觸你的電腦的不法之徒則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竊取你的數據。此前轟動一時的“豔照門”事件據報道不也是因爲電腦送修而造成個人數據外泄的嗎?

反之,當你的文檔保存在類似 Google Docs 的網絡服務上,當你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類似 Google Picasa Web 的網絡相冊裏,你就再也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因爲在“雲”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專業的團隊來幫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數據中心來幫你保存數據。同時,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可以幫助你放心地與你指定的人共享數據。這樣,你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務,甚至比在銀行裏存錢還方便。

其次,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也最方便。大家都有過維護個人電腦上種類繁多的應用軟件的經歷。爲了使用某個最新的操作系統,或使用某個軟件的最新版本,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自己的電腦硬件。爲了打開朋友發來的某種格式的文檔,我們不得不瘋狂尋找並下載某個應用軟件。

爲了防止在下載時引入病毒,我們不得不反覆安裝殺毒和防火牆軟件。所有這些麻煩事加在一起,對於一個剛剛接觸計算機,剛剛接觸網絡的新手來說不啻一場噩夢!如果你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電腦使用體驗,雲計算也許是你的最好選擇。你只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有一個你喜歡的瀏覽器,你要做的就是在瀏覽器中鍵入 URL ,然後盡情享受雲計算帶給你的無限樂趣。

你可以在瀏覽器中直接編輯存儲在“雲”的另一端的文檔,你可以隨時與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軟件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爲軟件或文檔染上病毒而發愁。因爲在“雲”的另一端,有專業的 IT 人員幫你維護硬件,幫你安裝和升級軟件,幫你防範病毒和各類網絡***,幫你做你以前在個人電腦上所做的一切。

此外,雲計算可以輕鬆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聯繫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個最常見的情形是,你的手機裏存儲了幾百個聯繫人的電話號碼,你的個人電腦或筆記本電腦裏則存儲了幾百個電子郵件地址。爲了方便在出差時發郵件,你不得不在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定期同步聯繫人信息。買了新的手機後,你不得不在舊手機和新手機之間同步電話號碼。

對了,還有你的 PDA 以及你辦公室裏的電腦。考慮到不同設備的數據同步方法種類繁多,操作複雜,要在這許多不同的設備之間保存和維護最新的一份聯繫人信息,你必須爲此付出難以計數的時間和精力。這時,你需要用雲計算來讓一切都變得更簡單。在雲計算的網絡應用模式中,數據只有一份,保存在“雲”的另一端,你的所有電子設備只需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

仍然以聯繫人信息的管理爲例,當你使用網絡服務來管理所有聯繫人的信息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臺電腦找到某個朋友的電子郵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機上直接撥通朋友的電話號碼,也可以把某個聯繫人的電子名片快速分享給好幾個朋友。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嚴格的安全管理機制下進行的,只有對數據擁有訪問權限的人,纔可以使用或與他人分享這份數據。

最後,雲計算爲我們使用網絡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爲存儲和管理數據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空間,也爲我們完成各類應用提供了幾乎無限強大的計算能力。想像一下,當你駕車出遊的時候,只要用手機連入網絡,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區的衛星地圖和實時的交通狀況,可以快速查詢自己預設的行車路線,可以請網絡上的好友推薦附近最好的景區和餐館,可以快速預訂目的地的賓館,還可以把自己剛剛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剪輯分享給遠方的親友……

離開了雲計算,單單使用個人電腦或手機上的客戶端應用,我們是無法享受這些便捷的。個人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不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但在“雲”的另一端,由數千臺、數萬臺甚至更多服務器組成的龐大的集羣卻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個人和單個設備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云計算的潛力卻幾乎是無限的。當你把最常用的數據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雲”上時,我們相信,你對電腦、應用軟件乃至網絡的認識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改變。

互聯網的精神實質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爲一種最能體現互聯網精神的計算模型,雲計算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將從多個方面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無論是普通網絡用戶,還是企業員工,無論是IT管理者,還是軟件開發人員,他們都能親身體驗到這種改變。

雲計算的商業現狀
 
  截至目前,Sun公司已經雄赳赳地衝在了前面。這家計算機巨頭的“黑盒子”計劃已經進入了發售階段,而大部分競爭對手的相關服務則依然在醞釀當中。“我們進展順利,再加上與客戶進行的充分溝通,我們知道我們有望成功。”Sun公司CEO舒瓦茨·喬納森在個人博客中寫道。
  微軟的優勢也顯而易見,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Windows用戶,微軟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用戶通過互聯網更緊密地連接起來,並向他們提供雲計算服務—通過Windwos Live。“當你想到存儲,就會想到Windows Live。”這是比爾·蓋茨在今年夏天說的話,微軟正在創造這樣一種用戶體驗,即從一般的設備存儲轉移到任何時間都可以存儲的模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在互聯網戰略上同Google平起平坐。
  不過,短時間內Google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其開放式的平臺體現了雲計算模式的精髓。Google的雲計算服務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基礎軟件都是開源的,這意味着用戶可以自由的得到那些代碼並修改。“Google的編程模式以及它真正的開放性很關鍵,普通人也可以編寫應用程序,而不必非得是斯坦福或者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博士。”IDC([url]www.idc.com.cn[/url])分析師Frank Gens說。
  對IBM來說,這也是擴張自身領地的絕佳機會。IBM具有發展雲計算業務的一切有利因素:應用服務器、存儲、管理軟件、中間件等等,因此IBM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成名機會。Willy Chiu透露,“雲計算將是IBM接下來的一個重點業務。”
  Google([url]www.g.cn[/url])和IBM的合作則頗具互補效應。兩家公司正試圖將各自的技術進行融合,IBM熟諳企業級計算機的運行之道,而Google悉知大流量數據傳輸和高速網路鏈接的不二法門—兩家公司的聯手有望創造出重大成就。IBM公司CEO塞繆爾·帕米薩諾開玩笑地把這個項目形容爲Google年輕工程師與IBM“胖老頭兒”的絕妙拍檔。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阿德利安稱,雲計算編程技術將成爲基準的下一代計算機編程結構,IBM想捷足先登以搶佔制高點,這正好可以利用Google的網絡優勢。
  誰能真正成爲雲計算的代言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這一系列IT巨頭作爲後盾,毫無疑問,雲計算已經擁有了一個光明的前景。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iPhone,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纔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說了半天相信很多人還沒搞清怎麼回事,因爲單“雲計算”這三個字就已經夠雲裏霧裏的了。鄧小平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雲計算不應該是完全的顛覆

  對於業內的大部分人而言,雲計算對於未來企業計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正如每一種新技術或新趨勢的出現都會伴隨極端主義觀念的出現一樣,認爲雲計算將是對傳統的完全顛覆的觀點正在混淆視聽。

  雲計算所帶來的衝擊也成爲最近CTO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在這些討論中,CTO們大都同意,雲計算將在企業計算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他們也一致認爲,雲計算所起到的將更多的是支持作用,而非取代作用。雲計算並不會替代我們所知的企業計算的一切。

  以Dan Geller爲代表的CTO們對阻礙雲計算被廣泛採用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很好地總結。他們認爲,傳統的B2B企業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開發出成千上萬的應用程序代碼,這些早期代碼是不能作爲服務來運行的。現在,這些企業中的很多人已經開始努力學習應用SOA的架構來構建應用,這樣能使他們外包出部分應用,而這些應用可以作爲服務在“雲”裏運行。但是,他們不會允許絕大多數的關鍵任務應用也作爲服務來運行。所以,雲計算仍然只能在部分領域和範圍內被採用。

  包括亞馬遜Web服務資深諮詢師Jeff Barr、IBM公共部門副總裁兼CTO Johnny Barnes,以及Bladelogic公司執行副總裁兼CTO Vijay Manwani在內的專家技術小組一致認爲,今天我們所談論的雲計算與傳統外包之間的差異可以歸結爲,計算資源最終可被用戶動態使用的規模和情況。例如,Amazon從爲用戶按需提供存儲服務開始,現正聯合Sun提供按需的計算服務。

  無獨有偶,Accenture也對雲計算將在企業計算中扮演的戰略角色進行了研究,並得出結論: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雲計算提供像日用品一樣方便、低廉的服務,而無需他們購買更多的存儲和服務器設備。另一方面,雲計算也提供了快速業務戰略主動的唯一機會。

  首先,雲計算提供了一個平臺來支持業務發展,而無需進行IT基礎投資。企業可以在有限的IT支出下開展新的業務。其次,通過雲計算提供的平臺可以迅速判斷新業務機會是否會獲得廣泛的成功。雲計算作爲一個平臺,適合那些需要以最少IT投入獲得最大商業價值的場合。

  這並不意味着不久的將來,企業大量的基礎應用將就此消失。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應用將雲計算和主機服務提供商結合起來,創造出更靈活的IT環境,爲動態業務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Nicholas Carr的新書《The Big Switch》中描述了某些人對於雲計算的極端認識,而常識告訴我們,對於完全顛覆過去一切的新計算模型,是不可能全盤遷移的。驚人之語也許能夠幫助圖書的銷售,但我們需要的是合理應用企業計算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新計算模式以更好地從舊模式過渡的方法。

  事實上,沒有哪一個新的計算模式能夠完全取代舊有模式。相反的,一遍一遍重演的是新的計算模式如何助動企業計算架構,帶給企業更豐富選擇。


針對雲計算的實踐指南:安全標準與雲無關

雲計算的概念本意上是圍繞基礎架構設計的企業外部共享資源池。雲計算作爲一種能夠減少企業成本和提升IT靈活性的有效途徑,最近得到了更多企業的關注和長足發展的動力。但不容忽視的是雲計算的應用也伴隨着安全性的風險,諸如企業應用的風險,可用性和數據完整性等。

企業應用諮詢公司的首席分析師Josh Greenbaum強調說,多數企業對雲計算的風險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們去關注機房裏的主要設施,看到服務器之外都配置了一個備用電源,他們就認爲沒有問題了"Greenbaum表示。他認爲雲計算應該也沒有什麼不同。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風險太大就不能過於依賴雲計算。企業在決定要把一些服務器和應用軟件放在雲上時,必須考慮清楚如何對可能的風險進行管理。

Gartner諮詢公司副總裁兼分析家David Cearley表示使用雲計算的侷限是企業必須認真對待的敏感問題,企業必須對雲計算發揮作用的時間和地點所產生的風險加以衡量。舉例來說,企業通過放棄對某些數據的控制來獲取經濟上的交換成本節約。對於IT部門裏那些C級別的高層管理者來說,他們必須對這種交易是否值得做出決策。Cearley表示每件事務最終都能作爲雲服務提供,但是對於任何獨立的企業而言,並非每件事務都能從雲上獲取。

"在企業外部的共享資源池中,用戶對資源在何處運行一無所知也無從控制。如果你認爲數據所在的位置和來源對你很重要,那麼這就成爲你不使用雲計算的一個原因"Cearley強調說。

安全標準與雲無關

Greenbaum表示,IT業界有大量的行業標準。舉例來說,諸如像SAS公司的交互關係管理(SAS Interaction Management)這樣的服務標準廣泛應用於IT安全和法規遵從和企業交互關係的管理。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交換式關係管理也將被轉移到雲上。

同時,在針對雲計算體系架構的安全模式和標準出臺以前,多數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損失就直接落在了IT企業的肩上,而不是由雲計算服務供應商來承擔。"Salesforce.coms和NetSuites都無法提供由標準化制度保障的風險管理機制"Greenbaum補充說。

針對雲計算的最佳實踐指南

IBM公司安全和風險管理部門總監Kristin Lovejoy認爲,享受雲服務的消費者最終要負責對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維護。

Lovejoy引用健康保險便利及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 的事實爲例解釋說,健康保險便利及責任法案沒有對數據安全有特別規定。取而代之的是,法案的第164.308和164.314章節中只是簡單的要求企業要確保來自任何第三方處理數據的安全性。Lovejoy強調說。

至於對雲配置的時間加以限制的做法,Lovejoy建議說企業應該按照傑弗裏.摩爾的"相對核心"理論去做(摩爾是TCG顧問公司的創建者兼商業戰略家)。

Lovejoy解釋說,核心商業慣例提倡的是競爭差異化。而相對慣例傳遞的是企業內部行爲的理念,諸如人力資源服務和薪資制度。核心慣例和相對慣例能被分爲關鍵任務應用軟件和非關鍵任務應用軟件。"如果非關鍵任務應用軟件脫機,企業依然能繼續生存"。

Lovejoy還強調說,摩爾的理論是"如果企業實踐是相對和非關鍵任務的,可以把它放在雲上,如果是相對又是關鍵任務的,可以用雲激活。如果是核心業務而不是關鍵任務,你可以考慮把它置於防火牆的保護下;如果它即是核心業務又是關鍵任務,你就必須把它放在防火牆的保護下"。

從容進行安全保護

Gartner諮詢公司首席安全分析師John Pescatore表示,雲計算的方法最初沒有考慮安全性的設計。

Pescatore最擔心的部分是如何快速實現雲服務的升級和轉變。他引用微軟公司進行軟件開發的生命週期爲例,假設關鍵任務應用軟件的開發需要經歷3到5年的週期,在這段時間裏不會有大的變化。

"在雲上,每個兩週就要增加一種新的特性,隨時都要會對應用軟件進行調整。但是安全的軟件開發生命週期是不能建立在雲上完成的"Pescatore認爲"更糟的是企業用戶無法忍受使用過時的版本,在雲上你必須接受新版軟件,而這些版本可能就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隨着雲計算的不斷髮展,安全成爲企業高端,金融機構和政府IT部門的核心和關鍵性任務,這些領域都需要添加自己的安全層。這就意味着雲計算並不比內部運行應用軟件要便宜。

但是如果大型企業無法以來雲提供的安全服務,小規模的企業卻能從雲上獲得更好的安全保護,Pescatore介紹說。原因之一就是雲服務供應商能比個體和小型公司在安全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因爲這種費用能分攤到數百名用戶上。另一個原因是一旦雲服務供應商爲安全漏洞進行修補,所有的用戶就能立即得到保護,不必去下載補丁程序。

掌控數據來源

還有一個問題或多或少的會對用戶產生影響,那就是他們數據的來源。Pescatore表示,由於不同國家適用的數據管理和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不盡相同,所以數據來源對從事跨國業務的企業尤其重要。比如歐盟就對個人數據的存儲和公民隱私保護有着嚴格的規定。許多銀行業行規也要求用戶的金融數據要保留在本國。許多遵從法規還要求數據之間不能相互混淆,諸如共享服務器或數據庫等。

如今我們對數據在雲上存儲的位置一無所知。關於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衍生出的問題隨時在發生。但是這種不確定的數據來源狀況開始發生改變了。舉例來說,谷歌要求用戶詳細說明Google Apps數據的存儲位置,這主要歸功於谷歌對電子郵件安全公司Postini的收購。再比如瑞士銀行要求用戶數據文檔要存儲在瑞士,谷歌現在就能做到這一點。

Pescatore表示,更深入的做法是從物理上將企業數據和雲上多用戶體系架構基礎上的其他用戶數據相分離。而且Pescatore預測說這種隔離能夠通過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但發展日益強大的虛擬化技術來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