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回顧1

 1.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net-->異構網絡TCP/IP-->NSFnet-->www

    1989年,由CERN開發成功WWW,爲Internet 實現廣域超媒體信息截取/檢索奠定了基礎。

    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爲一個"網中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由於NSFnet是由政府出資,因此,當時Internet最大的老闆還是美國政府,只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闆。 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亦帶來質的某些改變。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電腦專業人員。 新的使用者發覺, 加入 Internet 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機外,還能進行相互間的通訊,而這種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 於是, 他們逐步把Internet 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 而不僅僅是共享NSFnet巨型機的運算能力

 

2.Internet就是由許多小的網絡構成的國際性大網絡,在各個小網絡內部使用不同的協議,正如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語言,那如何使它們之間能進行信息交流呢?這就要靠網絡上的世界語----TCP/IP協議。

3.域名地址的信息存放在一個叫域名服務器(DNS,Domain Name Server)的主機內,使用者只需瞭解易記的域名地址,其對應轉換工作就留給了域名服務器DNS。DNS就是提供IP地址和域名之間的轉換服務的服務器。

   域名地址是從右至左來表述其意義的,最右邊的部分爲頂層域,最左邊的則是這臺主機的機器名稱。一般域名地址可表示爲:主機機器名.單位名.網絡名.頂層域名。如:dns.hebust.edu.cn,這裏的dns是河北科技大學的一個主機的機器名,hebust代表河北科技大學大學,edu代表中國教育科研網,cn代表中國,頂層域一般是網絡機構或所在國家地區的名稱縮寫。

  域名由兩種基本類型組成:以機構性質命名的域以國家地區代碼命名的域。常見的以機構性質命名的域,一般由三個字符組成,如表示商業機構的“com”,表示教育機構的“edu”等。

4.標識Internet網上資源位置的三種方式:

IP地址:202.206.64.33
域名地址:dns.hebust.edu.cn 這裏的dns是河北科技大學的一個主機的機器名
URL:http://china-window.com/shanghai/news/wnw.html

    統一資源定位器,又叫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是專爲標識Internet網上資源位置而設的一種編址方式,我們平時所說的網頁地址指的即是URL,它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傳輸協議://主機IP地址或域名地址/資源所在路徑和文件名,如今日上海聯線的URL爲:http://china-window.com/shanghai/news/wnw.html,這裏http指超文本傳輸協議,china-window.com是其Web服務器域名地址,shanghai/news是網頁所在路徑,wnw.html纔是相應的網頁文件。

5.Internet的工作原理


  有了TCP/IP協議和IP地址的概念,我們就很好理解Internet的工作原理了:當一個用戶想給其他用戶發送一個文件時,TCP先把該文件分成一個個小數據包,並加上一些特定的信息(可以看成是裝箱單),以便接收方的機器確認傳輸是正確無誤的,然後IP再在數據包上標上地址信息,形成可在Internet上傳輸的TCP/IP數據包。

 


使用TCP/IP傳送數據

  當 TCP/IP數據包到達目的地後,計算機首先去掉地址標誌,利用TCP的裝箱單檢查數據在傳輸中是否有損失,如果接收方發現有損壞的數據包,就要求發送端重新發送被損壞的數據包,確認無誤後再將各個數據包重新組合成原文件。

就這樣,Internet通過TCP/IP協議這一網上的"世界語"和IP地址實現了它的全球通信的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